文|綠葉媽咪
都説老一輩的育兒方式“糙”,現在年輕寶爸寶媽養孩子可精細了,這種區別在平時的衣食住行上都能明顯感覺到。
給孩子餵奶,有的寶媽恨不得買一個小秤來秤一下奶粉多少克,冷水多少毫升,熱水多少毫升,研究個輔食跟做化學實驗似的。
而帶孩子也有不少講究,新生兒撫觸按摩、拉伸運動都要按照書本來。
但在老一輩看來,這些都是“整的啥玩意有的沒的”,很多老人帶娃都按照他們以前的方式來,雖然沒那麼精細,但也能把孩子健康拉扯大,有時候甚至帶來一些“驚喜”。
雙胞胎寶寶分開養,奶奶帶的和媽媽帶的差別真大!
前不久看到這樣一個視頻,一位寶媽因為某些原因,不得不把雙胞胎女兒的其中一個送回老家給奶奶養。
這會兒寶媽帶着其中一個娃回老家探親,沒想到兩個娃的區別可真是讓人哭笑不得。
媽媽帶的寶寶比較白皙,胖嘟嘟的,但她還跌跌撞撞的,走路都走不順溜,只會用手扒拉着桌子,勉強站立着回頭看陌生的家人。
奶奶帶的娃看起來瘦一點,臉上有點髒兮兮的,還曬黑了,但是她早已“健步如飛”,守着家裏養的雞,甚至攆着雞跑!
這倆娃的區別讓周圍的親戚和鄰居看了都哈哈大笑起來,奶奶帶的娃雖然看起來有點“土裏土氣”,可早早就下地學會了走路,瘦是瘦了點,不過還是非常壯實的,媽媽帶的娃就是典型城裏精養的孩子,營養充足,備受寵愛,整天抱在懷裏,所以還不怎麼會走路。
評論區的熱心網友們也紛紛表達了自己的觀點,有網友覺得最好還是別把兩個孩子分開養,以後長大了對他們的成長不利,還有些網友支招要不把兩個娃輪流換着養,這樣兩個孩子都能得到平均的享受和應有的鍛鍊。
對比這婆媳倆的育兒方式,都有什麼利弊呢?
奶奶“粗糙育兒”法
奶媽的育兒方式在以前很常見,他們覺得小孩子平時髒一點,磕磕碰碰都沒什麼,都是鍛鍊,誰不是這樣長大的?
值得肯定的是,讓孩子早早下地鍛鍊,捨得讓孩子玩得髒兮兮的,這種育兒方式確實有助於孩子強身健體,提高免疫力和肢體協調能力。
不過現在的生活環境不比以前貧窮年代了,以前的田間地頭可都是原生態,路邊的野草裏只要仔細分辨,可以摘回家當野菜吃。
但是現在,工業、科技的發展對環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道邊的花草也有可能噴灑過農藥,孩子到處跑,還弄得髒兮兮的,很有可能一不小心就會受傷或者生病。
“放養”孩子並非錯事,但更要注意好度,而且讓孩子太早下地走路,也有可能導致孩子腿部負擔過重,影響孩子將來的腿型和身高。
媽媽“精細養育”法
非常明顯的是,在精細養育之下,備受寵愛的女兒確實是缺乏了鍛鍊,同齡人早已經下地能跑,這寶寶還不怎麼敢邁步子,孩子的身體發育都是有一個先後順序的,在學習走路的時候如果缺乏應有的鍛鍊,孩子的肢體協調能力就會比同齡人更欠缺,運動能力也稍微落後,將來孩子平衡能力差,肢體不協調等現象或許會比較明顯。
不過話説回來,媽媽的精細養育把孩子養得白白胖胖的,而且還不是肥胖,是健康的肉感,説明在飲食上也是下了點功夫的。
很多家長覺得孩子到了青春期才開始猛長個子,到那時候再補充營養也行,小時候孩子挑食就由着他去了。
其實這種想法是大錯特錯,孩子青春期前身高增長得雖慢,但這段時間反而是最關鍵的營養儲蓄期,只有在這段時間裏吸收了充足的營養,到了青春期才能長得更快,身高猛長時不會有明顯的生長痛或者因為“抽條”突然變瘦的現象。
總之,雖然兩種方法都能讓孩子安安穩穩長大,但各有弊端,不管是採用哪種方式,都應該把控好度,互相借鑑學習長處,提倡科學育兒。
寄語
不過話又説回來,很多網友都擔心雙胞胎兩人這樣分開餵養,會對她們將來的心理成長不好,我認為如果真的是因為家庭條件限制,不得不兩個孩子分開養,那麼最好還是像前面網友提到的那樣,兩個孩子定期輪流交換着生活,畢竟是雙胞胎,長時間分開餵養,生活環境相差過大,等他們漸漸長大後只會覺得對方很陌生,交流起來也有代溝,不利於姐妹倆的和諧相處。
另外,兩個孩子也要經常見見面,不僅僅是讓兩姐妹之間保持親密的關係,還要讓城裏的娃多多接觸鄉下的奶奶,也讓鄉下的娃多接觸城裏的媽媽,讓孩子感到自己並沒有被拋棄,兩人都能得到一樣的愛。
今日互動話題:媽媽的育兒方式,和奶奶的育兒方式,你認為哪一種更好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