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前寶寶的大腦發育速度是極快的,到3歲左右基本就完成60%,同時大腦的發育速度會相對放緩,到6歲左右完成90%左右。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才、成器。但是有一句老話説得好,“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所以説,所以説孩子3歲的時候家長也不能認為孩子太小,所以就不教導孩子,將孩子完全放養;在寶寶3歲時,家長從孩子的某些行為中是可以預見到孩子今後的一些性格發展、智力發展等情況的。
想要孩子長大之後會成器,更優秀,培養孩子這2個能力很重要。
能力一:懂規矩,更自律,不做“小霸王”
孩子的很多壞習慣都是通過家長認為的無所謂得一點點小事堆積起來的,蒙台梭利:“建立在規則上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同樣,建立在規則上的愛,才是真正的愛。”
現在很多家長都放棄了棍棒教育,想給孩子一個更有愛的成長環境,但是卻有了“矯枉過正”的效果,反而給孩子太多的空間,錯把“縱容”當成“自由”,釋放出了孩子心中的“小惡魔”,變成了一個“小霸王”。
所以還是要給孩子立下規矩,尤其是3歲正處在孩子要上幼兒園這樣一個分水嶺的年紀,如果不及早的給孩子立規矩,到了幼兒園之後是很難適應集體生活的,那麼就要先制定好規則,逐步養成孩子自律的好習慣。
不過孩子不遵守規則的時候會非常的多,所以如果孩子不遵守規則,一味的懲罰孩子,長時間下來孩子肯定就會有了“免疫力”,而且懲罰的背後其實也是一個你強我弱的信號,對孩子的的成長好處並不多,所以用承擔責任代替懲罰;
在安全的情況下,讓孩子去承擔沒完成這件事情的自然後果,如果説好今天10點去遊樂園,但是孩子做事情一直拖拉,十點半還沒出門,那麼就可以告訴孩子不能去了,讓孩子知道自己拖拉的後果;
或者讓孩子玩完玩具收拾起來但是不聽,那麼踩到腳很痛的時候就要告訴孩子,這就是你不收拾玩具要承擔的結果。給孩子立合理的規矩,讓孩子在秩序中成長,成為一個更自律,有教養的人。
能力二:做事情有專注力
其實我們大人在做很多事情的時候也會有不專注的情況,那麼當我們走神之後在想要恢復狀態,這其中是需要花費時間精力的,其實孩子也是一樣,如果專注力不足,尤其是在學習的時候總是溜號,那麼再進入到學習狀態中,就需要耗費一定的精力以及時間,而這都是在增加孩子學習的時間成本。
而且經過調查發現,現如今,影響一個孩子學習成績的主要原因,不是智商,而是專注力。
再聰明的孩子如果無法專注在一件事情當中,也不會有太高的成就,而孩子的專注力正是需要家長從一件又一件的小事情中培養出來的,而且專注力是具有延續性的,不能在孩子專注玩遊戲的時候隨意打斷,但是卻要求孩子寫作業卻能專心致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