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不管,三不慣”,孩子將來才有出息

孩子到底應該怎麼教育?

很多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都很頭疼,感覺怎麼做都不對。

中國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在一次公開採訪中,她談到目前中國家長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弊端。

“有些家長往往在該管孩子的時候不作為,而不該管的時候卻常常施加干預。”

“兩不管,三不慣”,孩子將來才有出息

李玫瑾教授舉了個非常現實的例子:

孩子兩三歲的時候跟你鬧,最多就是撒個潑打個滾,也做不了什麼特別過分的事情。

但是當孩子十四五歲的時候,他的鬧可不就是撒潑打滾那麼簡單的事情了。

他可能會離家出走,甚至有的極端的會想到自殺。

因為十幾歲的孩子自主意識已經非常強烈了。

“兩不管,三不慣”,孩子將來才有出息

《今日説法》有一集講到一個12歲的男孩,僅僅因為母親數落了他幾句,就跳了樓。

可能有很多家長會感到困惑不解,十幾歲的孩子怎麼會想到自殺呢?

李玫瑾教授做出了令人深思的回答:

“那是因為你(父母)的愛,在孩子眼裏成為了無限制的東西。他習慣了用你的愛來威脅你,只是他還不知道死的含義。”

這也反映出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存在很大的問題,孩子小時候犯了錯誤沒有正確引導,或者沒有給予一定的懲戒,放任為之,逐漸養成了更多的壞毛病,一旦孩子長大後做出影響嚴重的事情,再想阻攔為時已晚。

“兩不管,三不慣”,孩子將來才有出息

李玫瑾教授表示,在教育孩子時要堅持

“兩不管、三不慣”

,孩子將來才會少走彎路。

01.兩不管

孩子能獨立完成的事情不去管

寵孩子的家長實在太多了,幫孩子穿衣服、喂孩子吃飯,捨不得打捨不得罵,捧在手心裏。

父母想給孩子最好的疼愛是人之常情,但殊不知過度的保護不僅無法讓孩子開心,還會使孩子喪失自我判斷力,即使長大後也無法獨立。

鼓勵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多培養孩子的自主能力,才是最正確的教育。只有先學會獨立,才能在社會立足,才能擁有強大的意志。

“兩不管,三不慣”,孩子將來才有出息

孩子能夠承受的事情不去管

社會中屢見不鮮的未成年人自殺事件,有很多都是因為孩子缺乏受挫能力,只要遇到一點點失敗,就會鬧情緒甚至做出極端行為。

所以對於孩子能夠自行承受的事情,家長一定不要去插手,如果家長幫孩子解決了一個困難,後邊的人生還有無數個困難等着他,家長不可能幫助孩子一輩子,一旦受到挫折孩子就會崩潰。

02.三不慣

觸碰原則的事情不能慣

原則就是規矩,如果孩子屢次觸碰了明擺着的規矩,而家長不去管,就會導致孩子犯錯誤的次數越來越多。

小時偷針,長大偷金,明知孩子犯錯而不教育,將來後果可想而知。

“兩不管,三不慣”,孩子將來才有出息

不尊重別人不能慣

很多家長工作比較忙,孩子往往會交給家裏的老人帶,但很多長輩過分疼孩子,孩子想吃什麼給什麼,想要什麼給什麼,養成了孩子嬌慣的性格,一有不滿意就發脾氣,甚至還會對長輩動手。

這樣的情況如果家長不及時糾正,就會造成孩子不懂得尊重人的習慣,不僅對人無禮貌,還會在為人處世上吃虧。

沒有責任感不能慣

孩子常會在犯錯的時候,不敢勇於承認錯誤,而是想盡辦法為自己開脱。這種沒有責任感的行為如果任由發展,孩子將來就會變成肆意妄為且毫無擔當的人。

家長一定要在孩子推卸責任的時候給孩子正確的引導,比如用孩子喜歡的、具有教育意義的繪本故事或者教育動畫,讓孩子自覺的養成責任感和其他的好習慣。

“兩不管,三不慣”,孩子將來才有出息

優秀的孩子必定是見過世面的孩子,他們的背後一定站着一對有眼界有見識的父母。

內容來自:

晟茗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88 字。

轉載請註明: “兩不管,三不慣”,孩子將來才有出息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