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中醫劉醫生
這篇文章家庭主婦一定要看。最好的醫院是廚房,最好的藥物是食物,最好的醫生是巧婦。廚房裏常見的調料,每一個都是頂級專科醫生,如果女人們瞭解它,好好利用它,很多小病小災都會搞定。
1姜是廚房裏必不可少的調料之王,你的廚房可以沒有葱,可以沒有蒜,但不能沒有姜。沒有姜的廚房不是好廚房。
做任何美味佳餚都離不開姜,做肉菜需要姜,做素菜也需要姜,即便修佛修道之人也不會拒絕姜。
如果你僅僅把姜當做調料來用,那就太小看它了,這世上把姜的妙用發揮得最完美的就是我們的醫聖張仲景。張仲景把姜當做藥來用,他用姜來做什麼呢?來啓動我們的脾胃功能,張仲景的脾四味姜是絕對的主角。
姜最大的功效就是外可解表散寒,內可温中止嘔。你們經常遇到的感冒其實根本不用去醫院,小小的姜就可以搞定,如果你敏鋭力足夠的話,感冒初起的時候,比如打噴嚏,流清鼻涕,有點怕冷,第一時間煮一碗生薑紅糖水喝下去感冒就被扼殺在萌芽狀態之中了。可惜,很多人錯過了這一絕佳時機,總是等到感冒嚴重了才會去治療。
用生薑治療風寒感冒的時候一定要去皮,因為皮主收斂,治療感冒不能收斂,一定要解表,把表解了,等於把門窗打開,讓邪氣外出。
治感冒要用生薑,但温中就要用乾薑了,就是我們在超市買的姜粉。乾薑就是生薑曬乾後製作而成。乾薑少了一些解表散寒的作用,但温中的作用大大增強,這個中是啥?就是中焦脾胃。除了温中還可以温暖小腸,大腸。所以脾胃虛寒的人一定要用乾薑來調理,專門調理脾胃虛寒的方子理中湯裏面就有君藥乾薑。
總之在空凋冰箱大行其道的今天,在全民喝牛奶狂吃水果的今天,姜就是保護我們脾胃的衞士,請好好珍惜它。與姜最好的搭檔就是大棗,姜棗茶就是簡化版的桂枝湯。
2東北人與山東人最愛吃飯嚼幾根大葱,也是一味不可多得的良藥。
老劉對葱最大的印象就是一碗陽春麪,簡簡單單的一碗清水煮麪,上面撒一些葱花,就是美味佳餚,既養眼又養胃。一碗下肚,全身温暖如春。其實温暖你的就是上面的葱花。這裏的葱花就是畫龍點睛,就是錦上添花,同樣也是雪中送炭。
葱是姜的姐姐,是湖南的辣妹子,辣的你眼淚直流。與姜一樣,葱也是辛温解表散寒的,對肺裏有寒的人特別好,經常吃葱的人肺裏面是沒有白痰的,因為葱可以宣肺化痰。葱還可以開胃,能夠快速打開你疲倦慵懶的胃口,讓你食慾大增,多吃幾碗飯,讓你元氣滿滿。食慾不振的人做菜可以放一點葱。
葱,通也,葱還有一個巨大的好處就是善於通竅,可以温通經絡,這一點有點像艾葉,不同的是葱更善於走表,最善於打通體表的經絡。而艾葉不僅走表還走裏,全身上下里裏外外的經絡它都可以疏通。體表的經絡是什麼呢?比如你頭皮發緊,鼻子塞住了,全身發冷,耳朵堵住了,耳聾耳鳴等,這都是體表經絡不通的表現。尤其是鼻子不通,葱治療鼻子不通,也就是鼻炎。因為葱主要走肺,而肺開竅於鼻。即便你不吃葱,把葱放在鼻子旁邊聞一聞,你會立馬覺得神清氣爽,鼻子通氣了。
如果你想治療風寒感冒,生薑與葱白連須一起強強聯手,那感冒肯定就逃之夭夭了。
3蒜你狠,曾經的大蒜一度被炒作成天價,老百姓怨聲載道,這年頭,蒜都吃不起了
論味道,姜味最輕,葱味較重,蒜味直衝雲霄。如果你生吃了大蒜不漱口,一天都很難消掉,與你説話的人都忍不住要捂住鼻子。正因為大蒜這股濃烈的味道,所以它走竄開竅的效果比生薑與葱強多了,這有點類似於動物藥中的麝香,中風的時候需要用到麝香這種極致香味的藥來醒神開竅。
所以,蒜是一味可以讓魔鬼離開,讓神靈甦醒的良藥,嚴格來説,中醫從不把蒜當做食物,只把蒜當做藥材,因為蒜的偏性太大了。小夥伴們一定要記住,凡是偏性大的食物都不能多吃,更不能當主食吃。
因為蒜這股獨特的辛辣味,所以它可以橫掃一切細菌,蒜根本不用放在冰箱,做涼菜的時候,吃火鍋的時候,吃野生菌的時候都必須放一點蒜,來殺菌解毒。
如果你的腹瀉是細菌感染,不用吃什麼抗生素,一顆大蒜就可以了。
大蒜色白,白色入肺,大蒜又是辛辣的,辛味也入肺,所以大蒜對肺病有很好的療效。對哪種肺病有療效呢?肺裏面有寒濕的,比如肺氣腫,肺裏面有很多白痰的,肺裏面有積液的,總之只要你咳嗽有很多白痰,就可以通過大蒜來調理。怎麼吃呢?糖蒜或者臘八蒜就可以。
大蒜一瓣一瓣的,像極了我們的心臟,所以大蒜對心臟也很有好處,可以温通心陽,強壯我們心臟的陽氣,與中藥桂枝有點類似,對那些心理陰暗不斷冒出邪惡念頭,做夢老夢見死人的人特別有幫助。
心肺一體,心就好比天空中的太陽,肺好比天空,蒜這味調料一用上就好比烏雲消散,陽光普照,藍天白雲。所以大蒜對常年不愈的老慢支特別有療效。
4很多人以為香菜就是菜,其實它也是一種調料,也是一味良藥
香菜,喜歡的人很喜歡,每頓飯必用。不喜歡的人,避而遠之,一輩子不想吃它。
香菜也是辛温的,同樣也能治療風寒感冒。香菜的不同之處在於,它可以解表化濕,相當於中成藥藿香正氣液,比如你吹空調受寒了,胃腸又有寒濕,上吐下瀉,這個時候你吃藿香正氣液可以,吃香菜也可以。香菜怎麼吃呢?不能煮,煮熟了藥性就沒了,直接涼拌着吃。
對了,香菜還有消食的功能,還可以幫助你把麻疹快速發出來。
5一味紫蘇飲,相當於麻黃湯,解表又發汗,感冒去無蹤
紫蘇這味調料現在的人用的不多,小時候老劉的老家常用,因為野生的很多。怎麼用呢?最好的用處就是做魚的時候用。紫蘇可以解魚蝦蟹之毒。吃螃蟹的時候最好也要用紫蘇。如果你吃新鮮同時吃點紫蘇你可能不會過敏,不會長濕疹得蕁麻疹,如果不吃就會。
受寒了或者吃海鮮引發的胃痛腹痛腹瀉,紫蘇也很好使。懷孕的時候噁心嘔吐也可以用紫蘇。
桂枝色紅入血分,麻黃色綠入氣分,如果僅僅是解表用桂枝湯,如果既要解表又要發汗用麻黃湯。而紫蘇一面是紅色的,一面是綠色的,既走氣分又走血分,既解表又可以發汗,一味紫蘇飲,對風寒感冒,沒有汗的,特別有好處。又是食物,對那些不方便服用藥的人來説紫蘇真是一個寶啊。
這裏説的紫蘇指的就是紫蘇葉哦,不是蘇梗,蘇梗是寬胸理氣,順氣的,治療胸悶,可以把濁氣往下引,也不是紫蘇子,紫蘇子是化痰的。
6做湯或者做菜時稍稍放一點豆豉,特別香,萬萬想不到豆豉也能治療感冒
豆豉,老一輩的人再熟悉不過了,在沒有雞精的年代,豆豉可以充當雞精用。現在的年輕人估計很少用豆豉了。
豆豉有一股淡淡的辛香,只不過與前面幾味調料不同的是豆豉稍稍有些偏涼,所以豆豉能夠解表除煩,可以把身體裏面的鬱熱宣發出來,對心煩氣躁導致的失眠有好處。
豆豉與葱白搭配,就是大名鼎鼎的葱豉湯,那些不知道自己是風寒還是風熱感冒的人有福了,這個葱豉湯既可以調理風熱感冒也可以調理風寒感冒。
7花椒,多子多福的象徵,所以古代皇后的寢宮叫做椒房殿
花椒是一味大熱的調料,大熱治療大寒,所以脾胃極度虛寒的人可以適當吃點花椒。花椒中最厲害的是蜀椒,張仲景用蜀椒與烏梅配伍製作出烏梅丸,專門調理寒熱錯綜複雜的厥陰病,就是四肢厥冷,腹瀉不止,遇寒遇熱都會腹瀉的那種。
花椒可以止痛,牙疼用花椒蘸着白酒放入痛處,咬着。
花椒還可以殺蟲,膽道蛔蟲,可以用三克花椒煮水喝。
花椒加醋還可以治療灰指甲。
花椒與艾葉泡腳可以祛濕散寒,温經通絡,對腳後跟開裂有好處。
8我們燉紅燒肉用的桂皮原來就是一味補腎壯陽的良藥啊
桂皮就是肉桂,金匱腎氣丸、桂附地黃丸裏面的肉桂就是桂皮啦。
肉桂最大的作用就是強壯命門之火,是腎陽虛之人的救命良藥,它還可以引火歸元,與大量的熟地一起用,可以把飄在頭面上的虛火拽下來。
小兒遺尿可以用10克桂皮與雞肝200克一起燉湯喝。
宮寒痛經可以用6克桂皮與紅糖煎湯喝。
9我們經常喝的酸辣湯原來也可以治療感冒啊,秘密就藏在胡椒裏面
中醫十大名方之首桂枝湯,而酸辣湯就是食療版的桂枝湯。
胡椒就相當於桂枝,辛温,主散,而醋就相對桂枝湯中的白芍,主收主斂。桂枝相對於把拳頭打出去,白芍相當於把拳頭收回來。拳頭打出去是攻邪,拳頭收回來是固裏。這一散一收就把陰陽調平衡了,把營衞調和諧了。感冒自然就好了。
下一回感冒了先別想着吃藥啊,一碗酸辣湯就是藥啊。
胡椒還可以引火歸元,對虛火導致的牙疼很有療效。
老劉比較喜歡胡椒這個味道,每天早上下麪條總是要放一點。
10作為十三香之一的丁香,是實打實的中藥,不知道一向以黑中醫為榮的丁香醫生為啥要取這樣一個名字,是對丁香的踐踏
丁香最大的效果是降逆。
什麼叫逆呢?就是該往下走的氣不往下走,反而往上走,比如打嗝、嘔吐、流鼻血、咳嗽等,都屬於上逆。
丁香主要降胃氣上逆,主攻打嗝。對胃寒導致的打嗝很有療效。丁香與柿蒂一起用,丁香3克,柿蒂10克,煮水喝,無論是受寒導致的打嗝還是受熱導致的打嗝都有效果。
對了,丁香還是口臭之人的救命良藥,口臭之人舌苔一般都很厚,這個丁香可以化解舌苔的厚膩,每天咀嚼一點丁香,芳香化濁,讓你口氣清新,不再害怕社交,比口香糖好多了。
11做紅燒肉必須放的還有一味超級香料,八角茴香,也叫大料。大料,大料,香料之王,實至名歸
不放八角茴香的紅燒肉不是真正的紅燒肉,放入八角茴香一方面可以去寒,一方面還可以化解紅燒肉的油膩,更主要的是能夠讓紅燒肉香飄十里,讓我們胃口大開。
不過八角茴香的味道就有點不敢恭維了,很多人受不了,小叔就受不了,小時候吃肉,只要吃到八角茴香馬上吐掉,不然整個口腔都難受。
與其他香料一樣,八角茴香可以温陽散寒,但它最厲害一點的就是可以治療疝氣,是那種受寒導致的疝氣。
12與八角茴香一樣,小茴香的拿手好戲也是調理疝氣
八角茴香、小茴香各10克,治療疝氣效果槓槓的。
不過小茴香還有一個獨到之處就是可以祛濕,對盆腔積液很有好處。比如有的婦女總感覺要去小便,去廁所又沒有,就是憋脹得難受,去醫院檢查,盆腔有點積液。這個時候可以用小茴香30克單獨煎水喝。
小茴香對受寒導致的胃痛、腹痛也有好處。
13作為十三香之一的肉豆蔻,拿手好戲就是調理受寒導致的腹瀉,喝醉後嘔吐也可以用肉豆蔻治療。
怎麼樣?上面的13種調料,你們都備齊了嗎?備齊了,你的廚房就是最好的全科醫院,而你就是最好的醫生,可以妙手回春。
我是中醫老劉,專著中醫科普
記得點贊 轉發 關注!
健康問題可評論留言,儘量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