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鍛鍊1小時的學生不足30%,“好日子養出弱孩子”?
每天鍛鍊1小時的學生不足30%,“好日子養出弱孩子”?
喬志峯
每天鍛鍊1小時的學生不足30%。
前段時間,教育部發布的中小學生視力情況抽樣調查結果顯示,最近半年,我國中小學生近視率增加了11.7%,特別是小學生,短短半年時間,近視率就增加了15.2%。還有數據顯示,我國兒童青少年體質健康主要指標連續20多年下降,33%存在不同程度健康隱患,長期以來,我國缺乏科學系統的健康教育體質監測和干預體系,每天鍛鍊一小時的學生不足30%。(11月7日央視財經)
中國人最痛恨被稱作“東亞病夫”,認為是莫大的侮辱與污衊。可是,看看現如今的國民整體健康素質,特別是青少年體質健康主要指標的連續下降,不由得讓人產生實實在在的擔憂:長此以往,國人是否真的有淪為“病夫”的危險呢?
都説現在生活水平比以前好了,最起碼,大部分人能吃飽飯了,可為什麼“好日子養出弱孩子”,國民體質卻“一代不如一代”、“一年不如一年”呢?
首先,當然是緣於全民健康理念和健康意識的缺失。很多人根本沒有意識到科學鍛鍊的重要性,懶得鍛鍊、不願鍛鍊。其實,何止是小學生呢,成年人有多少能夠長期堅持每天鍛鍊一小時以上的?
相對而言,退休的老年人有錢、有閒,反倒更重視健康,千方百計想多活幾年。只可惜,他們當中有一部分人愚昧落後,太容易被忽悠,非常熱衷於偽科學養生,對垃圾保健品、騙子養生專家、廣播電視醫藥廣告深信不疑,不是追求科學鍛鍊健身,而是誤入歧途。結果,被騙了錢不説,有時候還毀了身體。
至於青壯年,本該成為鍛鍊健身的主力軍,可相當多的人或藉口太忙,或認為自己身體很壯實,寧可躺在牀上刷垃圾短視頻嘿嘿傻樂,也不去管身體是否在日益生鏽、悄然發生變化。年輕時欠的賬,早晚都要還。等到老之將至,發現身體已經不行了,於是就開始拼命買保健品、給騙子養生專家送錢,形成一個悲哀的死循環。
全民健康理念和健康意識的養成,需要國家建立起科學系統的健康教育體質監測和干預體系,也需要從青少年抓起,從小培養。
青少年為什麼鍛鍊少?最需要反思的是兩個方面。
一是應試教育。如果分數代表前途、考試決定命運的教育體制不改變,學生頭腦僵化、四肢簡單的現象就不會得到改善。小學不鍛鍊,中學不鍛鍊,一路走來,怎麼會養成運動的習慣?
二是舉國體制。體育健身本應該是快樂的事兒、全民參與的事兒,而“舉國體制”只能催生“錦標主義”和“金牌至上”。一切目的都是為了在運動會上奪獎牌,奪牌就是奪面子,奪牌就是奪利益,偏偏忽略了對更重要的對全民健身的關注和投入。如果國民的身體素質不能得到有效提升,甚至還面臨重新淪為“東亞病夫”的危險,那麼,我們在運動會上拿再多金牌又有多大的意義呢?
2017年4月,教育部發布了《中小學校體育工作督導評估辦法》,但有媒體梳理發現,時隔很久,不少省份的細則卻仍未出台。不知道幾年過去了,各地的細則是否制訂出來了,又是否真正開始落實了?沒落實的,督導力度該加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