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健康課堂】腰痠背痛睡不好,濕邪困體有徵兆!打開身體“水龍頭”,排出濕氣

【來源:健康肥城】

近期,全國多地進入多雨時節,在經歷了半個多月的降雨後,不少人出現了腰痠背痛、晚上睡不好、睡醒後迷迷糊糊沒精神的症狀,到醫院一檢查,又沒什麼大礙。其實,這些不適可能是濕氣重導致的。

對照七大症狀自查有無濕氣

濕氣的產生多與外界潮濕環境和患者自身飲食不當有關,可以對照以下典型症狀自查是否存在濕氣。

①總感覺身上油油的不清爽,需要經常洗臉、洗髮,臉部、頭部反覆長痤瘡。

②時常感到疲憊,睡覺休息後也無法緩解,甚至越睡越困。

③大便異常,有的表現為腹瀉,大便不成形、黏馬桶,排完便有未排淨之感;有的則表現為便秘。

④起牀後腦袋昏昏沉沉,好像戴着很重的頭盔。

⑤感覺口中發黏,伴有口臭。

⑥腹部鬆軟、不緊實,嚴重者出現面部或全身浮腫。

⑦舌邊有明顯的齒痕,且舌苔很厚,透過舌苔看不到舌頭的顏色。

按壓四個穴位,打開身體的“水龍頭”

除了要遠離潮濕的環境、不吃油膩滋補的食物,我們還可以通過按壓這四個穴位來祛濕。

1.豐隆穴

位置:位於小腿前外側,外踝尖上8寸,距脛骨前緣二橫指。

【中醫健康課堂】腰痠背痛睡不好,濕邪困體有徵兆!打開身體“水龍頭”,排出濕氣

按摩方法:用大拇指或食指間關節點按該穴3分鐘,然後順時針揉按穴位約5分鐘。

功效:通調脾胃氣機,祛濕化痰。

2.足三里穴

位置:位於小腿,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緣1橫指。

按摩方法:用大拇指按壓或順時針揉按穴位5~8分鐘,局部有酸脹感效果佳。

功效:調理脾胃,疏風化濕,補中益氣,扶正祛邪,有利於增強機體免疫力。

3.中脘穴

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肚臍上4寸。

按摩方法:用指端或掌根作用於穴位,順時針揉按2~5分鐘。

功效:和胃健脾,降逆利水。

4.曲池穴

位置:完全屈肘時,位於肘橫紋外側端處。

按摩方法:以大拇指指腹點揉此穴2~5分鐘,亦可用四指併攏,拍打此穴,以局部皮膚微紅為度。

功效:可瀉大腸濕熱,適用於肛門灼熱、大便黃爛、排不盡者,亦可治療濕疹等皮膚病症。

濕熱重?來點赤小豆薏米湯

眾所周知,同樣是濕邪為患,但有寒濕(怕冷、舌苔白膩)、濕熱之分。

夏季,自然環境中濕氣與熱氣交加,有濕熱困擾的人偏多 。此類人羣的症狀表現為身體睏倦、頭髮面部容易出油、易生粉刺痤瘡、常感到口苦口臭、小便發黃、大便黏膩不爽、舌苔黃膩等。

對此,不妨試試赤小豆薏米湯。

材料:取等量的赤小豆、薏米,適量芡實。紅豆要選細長的赤小豆;薏米應選熟薏米。熟薏米的製作方法也很簡單——將薏米倒入炒鍋,全程開最小火,慢慢翻炒至表皮金黃色,帶有微微焦香味。炒過的薏米寒涼之性降低,增強了其健脾祛濕之力。

【中醫健康課堂】腰痠背痛睡不好,濕邪困體有徵兆!打開身體“水龍頭”,排出濕氣

做法:因赤小豆、薏米很難煮爛,上述食材最好先用熱水浸泡1小時後再煮。

功效:薏米可治濕痹、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與赤小豆、芡實共煮,有健脾祛濕之效。

禁忌:薏米會促進子宮收縮,妊娠期禁用。另外,有口燥咽乾、手足心熱、大便乾燥、舌紅少苔等陰虛症狀最好也慎用。

編輯審核: 肥城市衞生健康宣教中心

歷史文章鏈接

1.

2.

3

4.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07 字。

轉載請註明: 【中醫健康課堂】腰痠背痛睡不好,濕邪困體有徵兆!打開身體“水龍頭”,排出濕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