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非小事 預防失眠需培養“睡前儀式感”

新華網北京5月29日電(肖寒 王蹊 張馨心)眾所周知,睡眠影響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擁有良好的睡眠能讓人精神百倍,一旦失眠就會無精打采。失眠有哪些表現形式?情緒障礙與失眠有怎樣的關係?近日,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薛蓉做客新華網“健康大講堂”,為公眾揭秘關於失眠的“那些事兒”。

失眠小事 須警惕多重誘因

主持人:失眠的發病率不斷攀升,主要有哪些表現形式?發病因素是什麼?

薛蓉:由於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學習、工作壓力的增加,患有失眠、精神抑鬱、焦慮的人羣也在不斷增加。失眠患者最常見的表現形式就是入睡困難,維持困難早醒,隨着一些人晝夜節律改變,睡眠時相後移,進而出現了不同睡眠障礙的現象,這種現象長期不進行干預容易造成精神疾病,例如焦慮症、抑鬱症等。除此以外,失眠還會帶來認知方面的障礙。現在很多年輕人睡眠時間很少,導致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會造成一些軀體疾病的出現,例如高血壓、甲狀腺疾病、心腦血管疾病等,因此,發生失眠症狀時應該儘早進行干預,不可忽視。

失眠的發病有內因也有外因,內因往往跟遺傳、性格、人格有關,但失眠的發生是很多外部因素引起作用,通過內因發揮作用加重。最主要的是很多人睡眠環境不好,比如晚上睡覺開燈或者依賴於手機等電子產品,還有燈光、噪音、不合理的用藥等也會引起失眠,同時倒時差、夜班包括晝夜生活節律發生改變,也常常會伴隨失眠的症狀。

主持人:失眠與其他疾病有哪些關係?哪些疾病會容易引起失眠?

薛蓉:長期的睡眠剝奪,抑鬱焦慮都會導致軀體疾病,例如高血壓、潰瘍、慢性疼痛,甚至腫瘤等,都跟睡眠剝奪有關。疾病導致失眠,其實最多的還是精神障礙疾病,這些焦慮抑鬱的疾病往往跟失眠是相伴相生的,很多患有焦慮抑鬱障礙的人是以失眠的形式發病,然後出現情緒的低落。此外,現在還有很多年輕人患有甲狀腺方面的疾病,甲狀腺素分泌異常對全身各個系統都有影響,患者也經常會出現失眠的情況,但總體來説,精神疾病還是引起失眠的第一誘因。

失眠與情緒障礙互為因果,科學治療是關鍵

主持人:請您從專業的角度介紹一下,什麼是情緒障礙?情緒障礙有哪些危害?

薛蓉:很多人都有情緒障礙的體驗,比如焦慮、抑鬱、驚恐等,失眠與情緒障礙性疾病有關,焦慮抑鬱的人羣很多都有失眠的症狀。一般來講,失眠是焦慮抑鬱發生的前提,也是誘發因素,所以失眠和情緒障礙是互為因果的關係。

值得注意的是,只有患者的睡眠真正達到質和量的改善後,才能停用抗抑鬱藥物。

情緒障礙是因為壓力、應激情緒而出現的情感異常,其導致的軀體疾病叫先天障礙疾病,比如高血壓、甲狀腺疾病、心血管病、心率失常、心梗等。另外,情緒性障礙會導致社會生存能力、工作能力和記憶能力的下降,很多情緒性障礙的人會出現家庭問題,甚至有些人會因為厭世的悲觀想法而選擇自殺。

每個人都有情緒障礙,比如情緒低落,興趣下降,消化不良吃不下飯,心慌氣短,慢性疼痛,失眠等軀體症狀。但是症狀超過兩週甚至更長時間,程度非常重、影響上班工作,上學學習,生活和社會活動能力時,這就造成了所謂的抑鬱障礙和雙向障礙,應該到醫院就診。

主持人:情緒障礙與失眠的關係是什麼?

薛蓉:情緒障礙和失眠是一個共病問題,長期的失眠導致情緒障礙,抑鬱、焦慮發生的核心症狀有失眠,60%—80%的抑鬱障礙患者都有失眠症狀,而慢性失眠的患者有情緒障礙的也有60%左右。失眠能使的抑鬱焦慮障礙雪上加霜影響預後,所以這兩個是相輔相成的關係。抑鬱和睡眠一起來治才能達到根本改善。

主持人:有很多人失眠了就在網上買一些藥,那現在大家對失眠有什麼誤區?

薛蓉:治療失眠,應瞭解失眠發生的病因,首先是睡眠認知治療、心理治療和行為管理,然後才推薦藥物治療,應該科學使用藥物。

預防失眠需培養“睡前儀式感

主持人:針對失眠,有哪些臨牀評估模式?什麼是慢性失眠?如何鑑別慢性失眠與短期失眠的區別?

薛蓉:醫生應瞭解患者的病史,是否有引起失眠的家族遺傳史?是否存在藥物依賴或精神障礙、甲狀腺疾病、高血壓等,很多慢性疾病、腎功能不全的患者,因長期被疾病纏繞,所以伴有失眠。同時,醫生也應一併瞭解患者的生活習慣及睡眠環境衞生,瞭解患者正在服用的失眠藥物,考慮睡眠的病因和發生障礙的相關因素。我認為,首先推薦睡眠認知行為治療,對患者進行失眠衞生教育。確認患者是否存在抑鬱焦慮,再向失眠的患者推薦藥物治療。除了藥物治療,還有物理治療,放鬆訓練,音樂治療等。

慢性失眠分不同原因,有原發性失眠和繼發性失眠。如果每週頻繁發作三次,時間超過三個月,這種情況就叫慢性失眠。如果在短時間內,偶爾發生失眠或者發生失眠的時間小於三個月、一週小於三次的就是短期失眠。

很多患者存在幾十年的慢性失眠發病史,在這種情況下,患者往往伴有軀體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病,同時還伴有精神的共病,如焦慮抑鬱,這類患者需要警惕慢性失眠背後的情緒障礙、精神分裂和雙向障礙。此時,應增加很多量表評估,焦慮量表、睡眠量表以及對患者進行客觀檢查。現在有簡易型的睡眠監測,即測評患者的睡眠效能、睡眠結構是否滿足睡眠、做夢時長等。

短期失眠要進行早期干預,否則就會引起慢性失眠的轉化,容易合併抑鬱的發生。

針對失眠的治療,首先考慮CBTI,即失眠擁有正確認知。很多人對睡眠過度恐懼,認為自己睡不好覺,但在進行客觀檢查後發現他睡着了,只不過是淺睡狀態,所以我們要建立對睡眠的正確認知。

其次,要有良好的睡眠衞生教育,建立一個睡眠的儀式感及正確的晝夜生物節律。每晚睡前要關上大燈卧室保持昏暗燈光,提前洗臉、漱口,建立睡眠儀式感,晚上儘量不做運動,下午四點前不喝咖啡,不在睡前吃食物,不能讓食物刺激大腦。同時,一定要建立優質的睡眠環境衞生,要無噪音,並減少看手機的機會。如果睡眠效率低,可以進行睡眠限制療法,即做一些其他的活動,等想睡覺時再躺到牀上。此外,學會放鬆身心,可以聽催眠音樂、做瑜珈。

有了失眠症狀,並且症狀持續兩週以上,這種情況下就應該來醫院諮詢並做一個科學的管理,醫生會一些評估,給病人推薦藥物。

主持人:對於淺睡的睡眠者您有什麼建議?

薛蓉:睡眠8小時不單是量的問題。從清醒逐漸入睡、潛伏期進入淺睡到深睡眠,再進入到做夢期,整整晚有四五個週期,如果做睡眠客觀評價,有些患者沒有深睡眠期,即整夜大多在淺睡眠的情況下,那日間功能就會有影響如白天沒有神清氣爽,沒有精力和活力,精神運動速度也慢。這個時候就要進行藥物干預。很多人伴有焦慮抑鬱症狀,需要服用治療焦慮抑鬱的藥物,但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來源:中國吉林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662 字。

轉載請註明: 失眠非小事 預防失眠需培養“睡前儀式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