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嫩焯黃花菜,酸虀白鼓丁。
浮薔馬齒莧,江薺雁腸英。
燕子不來香且嫩,芽兒拳小脆還青。
爛煮馬藍頭,白狗腳跡。
貓耳朵,野落蓽,灰條熟爛能中吃;
剪刀股,牛塘利,倒灌窩螺操帚薺。
碎米薺,萵菜薺,幾品青香又滑膩。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八十六回》
詩詞賞析
《西遊記》第八十六回,唐僧師徒消滅隱霧山折嶽連環洞老怪後,得救的樵夫擺出葉菜筵席來招待他們。其中的白鼓丁就是蒲公英,酸虀白鼓丁應是指將蒲公英切碎後用醋蘸食。馬齒莧、馬藍頭(馬蘭頭)、枸杞頭(枸杞的嫩芽)等,都是當時的常見野菜,在明代王磐的《野菜譜》裏均有記載。
養生解讀
蒲公英是路邊常見的野草,春天可見漫山遍野的蒲公英,尤其當它黃花開放,或是花謝長出絨球的時候,甚是美麗。蒲公英還被稱為白鼓丁、鳧公英、鵓鴣英、金簪草,其中最文雅的一個別名就是金簪草,因為它的黃花如金簪頭一般。
蒲公英是藥食俱佳的天然綠色野蔬,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入食鮮用,入藥則鮮、幹均可。
中醫認為,蒲公英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除濕利尿的功效,還有保肝、護肝的功效。
《新修本草》記載:“(蒲公英)味甘,平,無毒。主婦人乳癰腫,水煮汁飲之,及封之,立消。”臨牀多用於瘡腫、瘰癧、目赤、便血、乳腺炎、胃炎、感冒等病症,尤其善治各類癰瘍、紅腫之症。
《本草新編》中記載:“(蒲公英)潰堅腫,消結核,解食毒,散滯氣。至賤而有大功,惜世人不知用之。”又云:“蒲公英,亦瀉胃火之藥,但其氣甚平,既能瀉火,又不損土,可以長服、久服無礙。凡系陽明之火起者,俱可大劑服之,火退而胃氣自生。試看北地婦女,當饑饉之時,三五成羣,採蒲公英以充食,而人不傷者,正因其瀉火以生土也。”指出蒲公英除了清熱解毒、消癰散結的作用,還是清瀉胃火的要藥。而且它既能瀉火,又不傷脾土,可以長期服用。如果見到陽明熱盛之徵象,可以大劑量使用,陽明火熱之氣退盡,脾胃功能恢復如常。此外,這段話也描述了北地婦女採蒲公英食用的場景。
現代藥理學研究發現,蒲公英全草含蒲公英甾醇、膽鹼、菊糖、果膠等,有較強的殺菌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雙球菌、變形桿菌、痢疾桿菌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有着“天然抗生素”的美譽。
膳飲品鑑
鮮嫩的蒲公英是一種傳統的野菜,是餐桌上的美味佳餚,泡茶也具有一種獨特的清香。現介紹蒲公英的幾種常見食用法,請在專業中醫師指導下選用。
蒲公英拌蛋絲材料:鮮蒲公英300g,雞蛋3個,油、生抽、陳醋、白芝麻、芝麻油、綿白糖各適量。做法:將蒲公英洗淨,用開水焯過,撈出瀝乾水分,備用。雞蛋磕破,蛋黃與蛋清分開,分別打散。鍋中倒入少許油,倒入蛋清煎成蛋清餅,蛋黃用同樣的方法煎成蛋黃餅。將蛋黃和蛋清餅捲起切成條狀,蒲公英和雞蛋條一起倒入盆中,倒入少許生抽、陳醋、芝麻油,撒上少許鹽、白芝麻、綿白糖,攪拌均勻即可。功效:本藥膳具有消食開胃、清熱解毒的功效。適合食慾不振、胃脘灼熱、反酸、容易上火、乳腺炎、痔瘡便血的人羣食用。蒲公英炒肉片材料:五花肉300g,幹蒲公英90g,姜、蒜、鹽、雞精、醬油各適量。做法:五花肉洗淨,切片;蒲公英洗淨,切段;姜切絲,蒜切碎,備用。熱鍋,倒入油,五成熱時,下薑絲和蒜爆香,放入肉片,一起翻炒至肥肉出油,瘦肉縮小變色,倒入少許醬油炒勻,加入蒲公英一起翻炒1分鐘左右。放入鹽、雞精少許,炒勻,出鍋裝盤即可。功效:本藥膳具有清熱利尿、滋陰潤燥的功效。適合小便赤澀、便秘、皮膚乾燥的人羣食用。蒲公英檸檬茶材料:蒲公英3g,檸檬1片,冰糖適量。做法:將蒲公英與冰糖一起放入壺中,用開水沖泡,等待5分鐘左右,濾出茶湯,加入檸檬片,即可品飲。功效:本藥茶具有清瀉胃熱、涼血生津的功效。適合咽喉腫痛、胃火牙痛、口氣較重、口渴咽乾的人羣飲用。蒲公英玫瑰茶材料:蒲公英3g,玫瑰花6朵,陳皮3g。做法:蒲公英、玫瑰花、陳皮一起放入壺中,用開水沖泡,加蓋悶5分鐘,濾出茶湯,即可品飲。功效:本藥茶具有清熱養胃、疏肝理氣的功效。適合肝胃火旺、胃脘氣痛的人羣及月經不調、經前乳脹的女性飲用。蒲公英+金銀花+菊花
一起泡水的功效
戳視頻看看專家怎麼説
來源丨中國中醫藥報 健康一線
編輯丨甘肅省衞生健康宣傳教育中心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來源:隴原健康】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