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開始記仇?可能是進入了“秩序敏感期”,家長別掉以輕心

在大人們看來,孩子的大多是天真爛漫的,也正是因此親戚朋友們一旦見到孩子就喜歡調侃孩子,以此來逗孩子開心。但事實上孩子內心也有着自己的秩序,他們對於大人們説的話也會有着自己的思考和見解,並一直放在心上。

孩子開始記仇?可能是進入了“秩序敏感期”,家長別掉以輕心

案例分析:

同時曉曉的女兒剛上小學,孩子從小就十分地懂事,非常討人喜歡。

但有一次曉曉一到公司上班就滿臉愁容,詢問後我才知道曉曉原來是因為女兒而感到苦惱。她説自己前段時間因為工作太忙,好幾天沒有回家陪孩子寫作業,早上甚至還忘了給女兒準備早餐,女兒因此跟媽媽“冷戰”,一見到媽媽就不愉快地走開了。

孩子開始記仇?可能是進入了“秩序敏感期”,家長別掉以輕心

我聽了以後也感到很奇怪,按理來説以曉曉女兒的性格,不會因為這些事跟媽媽置氣的呀。後來聊着我才發現,原來曉曉早就答應了孩子上小學之後會陪着孩子做功課的,但現在卻在孩子面前食言了。

我恍然大悟,原來曉曉的女兒這是進入了“秩序敏感期”,在這個階段的孩子有脾氣有性格也是十分正常的,反倒是家長應該審視自身是否出現了問題,導致孩子對父母的不信任。

孩子開始記仇?可能是進入了“秩序敏感期”,家長別掉以輕心

什麼是“秩序敏感期”呢?

當孩子莫名其妙開始記仇,其實有可能是進入了“秩序敏感期”。顧名思義,秩序敏感期指的就是孩子進入了某一特定時期就會對自我以及外界的秩序格外敏感,有着強烈的秩序認知,例如從前很好“哄騙”的孩子,開始對大人的諾言十分執着,甚至還會因此發脾氣。

面對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家長並不用着急,而是首先要搞清楚秩序敏感產生的原因,這樣才能夠做到“對症下藥”。

孩子開始記仇?可能是進入了“秩序敏感期”,家長別掉以輕心

孩子為什麼會出現“秩序敏感期”呢?

首先,因為孩子正在逐步建立對世界的認知

當孩子還小的時候,只是跟父母或是熟悉的親戚朋友比較親近,因此會對這些人有着更深的信任感,因此面對父母的諾言總是百分百的信任,就算父母食言孩子也不會對此感到生氣。

但當孩子逐漸長大並對世界逐漸形成自我認知的時候,便會形成自己內心的秩序,一旦被冒犯就會產生牴觸心理。

其次,孩子對人際交往開始有了初步瞭解

在孩子的世界裏,穩固的關係需要以完全的信任感構成,如果對方對自己許下的承諾不能夠兑現,在孩子的認知裏這個人就難以成為好朋友。這樣的表現是由於孩子正在初步構建自己的人際框架,而孩子衡量一個人好壞的標準便是充分的信任感。

孩子開始記仇?可能是進入了“秩序敏感期”,家長別掉以輕心

當孩子步入了這一敏感時期,家長千萬別掉以輕心,認為孩子這是在發脾氣而坐視不理。身為家長應該懂得如何處理跟孩子之間的關係,在尊重孩子的同時建立家庭中的良好秩序感。

家長如何面對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呢?

第一:尊重孩子的個人秩序

當孩子的秩序是對其自身有利且不傷害他人的,家長就不應該因為孩子脾氣大而忽視孩子內心的秩序,而是給孩子充分的尊重,不要對孩子嚴格的秩序指指點點。與此同時,家長更應該幫助孩子建立更多良好的秩序,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例如勤打掃、幫助家長做家務、零花錢不亂用等等。

孩子開始記仇?可能是進入了“秩序敏感期”,家長別掉以輕心

第二:家長應該比孩子有着更強烈的秩序感

當孩子對於秩序的要求變得“苛刻”時,家長更應該表現出更強烈的秩序感,對於許下的諾言一定要認真以待,這樣孩子在未來才會擁有健康的人際關係並且懂得處理生活中的矛盾,與此同時,還能夠加強親子關係的穩固性。

第三:幫助孩子調節敏感心理,教會孩子寬容待人

當孩子對於秩序過於敏感,甚至影響到人際交往的時候,家長應該幫助孩子調節和舒緩這樣的緊張情緒,學會與人商量調節,而不是針對某一點而鑽牛角尖,導致孩子與他人關係不和諧等等。身為家長應該教孩子如何寬容待人,否則孩子長大後很容易斤斤計較。

孩子開始記仇?可能是進入了“秩序敏感期”,家長別掉以輕心

結語:

孩子的成長過程當中,總會經歷“秩序敏感期”,從而導致孩子在人際交往當中常常緊張不安,害怕他人觸犯自己。但身為家長應該要在這一時期幫助孩子建立一個正確的秩序,並告訴孩子如何妥善處理人際關係,否則將會導致孩子形成錯誤的秩序認識甚至是親子關係的疏離。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03 字。

轉載請註明: 孩子開始記仇?可能是進入了“秩序敏感期”,家長別掉以輕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