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生地養陰生津,熟地填精益髓,若搭配黃芪,會有怎樣的養生妙用?

由 司徒元基 發佈於 健康

自古以來,中醫都講究辯證法則,“實則瀉之,虛則補之”,這是在中醫理論中的一大治療思想,針對不同的病因病機,我們則需要具體分析以辨證施治。但顯然大家對於補益的熱情是十分高昂的,可有時其實我們也應該反省,自己真的補對了嗎?

一提到補益,就離不開氣血,而氣血的源頭又是什麼呢?中醫認為,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也就是説,氣血津液等精微物質均需要脾胃源源不斷的“供應”。也正是因為如此,歷代醫家對脾胃功能的重視也是極高的,尤其以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東垣先生為最著。

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們的脾胃功能就會逐漸開始走下坡路。還有不正確的生活方式、疾病傷及臟腑等原因,也會對脾胃的健康帶來一定的影響。脾胃虧虛,化源失常,氣血的虧虛也會隨之接踵而來,這便是中老年羣體中氣血虧虛很常見的一大重要原因。

脾胃虛弱,氣血就會虧虛,氣血虧虛,人體的各種機能就開始下降。所以,調養脾胃、補益氣血顯得尤為重要。對於氣血虧虛的情況,中醫自古就有良方良藥。比如人們時常愛用的養生良藥黃芪,再加上補益良藥地黃,就能發揮不錯的作用。

説到地黃,大家對這味中藥的瞭解可能大部分來自於“六味地黃丸”這一經典良方。“六味地黃丸”作為補腎名方,地黃在其中起着很好的滋補腎陰的功效。但其實地黃並不單單指一味中藥。一般來説,玄蔘科植物地黃的乾燥塊根,未經特殊處理而成的稱為“生地黃”,而將生地黃經過特殊炮製,如傳統的九制九曬後呈現炭黑色的,我們稱之為“熟地黃”。

黃芪,自是不用多説,它優秀的補益力量大家都非常清楚,《景嶽全書》這樣評價道:黃芪“因其味輕,故專於氣分而達表,所以能補元陽、充腠理、治勞傷、長肌肉。”總的來説,黃芪在補益方面具有益氣固表、生津養血的功用,對於氣虛、氣血虧虛等虛證都有很好的作用。

對於地黃來説,生地黃味甘性寒,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作用,所以,若是將生地黃與黃芪配伍,用於中老年人補益氣血,其實是不太合適的。因為老年人大多陽氣虧虛,如果長期服用寒涼的中藥,恐怕會敗壞陽氣。因此,黃芪配伍生地黃,更適用於温病病後氣陰虧虛,或者是瘡瘍病後氣血虧虛、瘡口難收以及消渴病的日常調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