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説,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
孩子的飲食安全,更是重中之重。
世界衞生組織曾歷時10年,邀請全球100多名專家參與,做了一項兒童食物中毒的研究調查。
調查數據顯示,
全球每年有2.2億兒童出現食物中毒,96000人因此死亡,其中5歲以下的兒童約佔40%。
而引起孩子中毒的,大多是我們每天司空見慣的食物。
例如,近日這兩則新聞:
6歲男孩因媽媽沒時間做早餐,長期食用路邊攤的裏脊餅,導致亞硝酸鹽中毒,患上了腎衰竭。
一歲寶寶因被奶奶長期餵食鉛製包裝的罐頭,導致鉛中毒去世。
類似的悲劇,遠不止這些。
生活中許多常見的食品,對大人無害,但對孩子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卻隱藏着巨大的威脅。
01
為什麼孩子容易食物中毒?
很多家長也許會疑惑,為什麼同樣的食物,同樣的烹飪手法,成年人食用後安然無恙,但孩子卻因此中毒?
其實,主要原因在於,孩子的排毒解毒能力比成年人低很多。
人體的主要排毒器官是肝臟,其次有淋巴、胃液、腸道、皮膚等。
成年人的肝臟功能較為發達完善,對一般侵入體內的毒素,會進行排毒解毒,加之成年人身體防禦機制和抵抗能力較強,輕微食物中毒,不會出現明顯不適症狀。
相反,兒童的肝臟發育不夠完善,排毒解毒能力低於成人,且對病毒的免疫能力和抵抗能力較為脆弱。一旦中毒,輕則導致兒童身體和精神發育遲緩,重則直接致命。
並且,年齡越低的孩子中毒可能性越高。
例如,
浙江2歲男孩一口氣吃20顆白果,約一個小時後,倒地抽搐,最終搶救無效死亡。
事發後,男孩奶奶哭着説到:“孩子挺喜歡吃的,我就一直給他剝,看孩子吃的開心,我也就沒在意。誰知道這東西會要了我孫子的命...”
常見的白果,成人一次性食用上百顆也許無大礙,但孩子食用20顆卻足以致命。
可見,對於嬰幼兒,大人切忌同飲同食,更不能隨意將餐桌上的飯菜餵給孩子吃。
為了避免孩子們“病從口入”,嬌媽對常見但易造成孩子中毒的食物進行了總結,希望能給每一位看到文章的爸爸媽媽提個醒。
02
“隱藏”的食物殺手
1.蜂蜜
蜂蜜屬於甜食,孩子天然喜歡糖分食品,很多新手爸媽也以為蜂蜜有益健康。
但蜂蜜卻是一歲前寶寶的致命殺手。
蜂蜜在釀造、運輸與儲存過程中,易受肉毒桿菌的污染,而肉毒桿菌的芽胞適應能力很強,在100℃的高温下仍可存活。寶寶自身對肉毒桿菌抵抗能力較差,極易引起肉毒桿菌性食物中毒。
目前國內和國際上的營養專家對寶寶吃蜂蜜觀點:
一週歲內不能食用
:
在寶寶沒有滿一週歲之前,不要吃蜂蜜以及其製品。並且最好是含有蜂蜜成分的食品也不宜食用,否則可能會出現便秘、疲倦、食慾減退等症狀。
一週歲後限制食用:
除了可能含有肉毒桿菌外,蜂蜜中還含有一些雌性激素,長時間食用,可能會造成寶寶提早發育。安全起見一週歲以上的孩子,少用為宜,可偶爾作為調味品加一點,或吃些含有蜂蜜成分的食物。
一般來説,
4歲幼兒的蜂蜜日服量在5克左右
。且,不要空腹喝,不要温度炒過67度開水衝。
十歲後可適當放寬:
十歲後的孩子抵抗力相對就要強些,對蜂蜜的食用量可以適量放寬限制,甚至可以和成人一樣食用蜂蜜了,但同樣不能過量。
誤食用蜂蜜的處理
:如果寶寶不小心誤食了蜂蜜,媽媽們也不要過於擔心,多觀察寶寶的情況,特別是在食用過的8-36小時內,若有噁心、食慾不振、皮膚上出現小紅疹等,要馬上就醫處理。
另外,豆腐、葱、韭菜、菠菜、鯽魚、螃蟹不能與蜂蜜同吃,否則易引起中毒。
2.生的或未煮熟的肉類、雞蛋、豆類
肉、蛋、奶、豆類,這些我們每天司空見慣的食物,但你一定不會想到,它們同時也是每年奪走無數人生命的罪魁禍首。
據德國媒體《焦點報》報道,全球每年約有42萬人死於生的或未煮熟的肉類、雞蛋、豆類中毒,其中約有1/3是6歲以下的兒童。
生的或未煮熟的肉類:殘留着大量病菌,食用未煮熟的肉類可造成腹瀉、嘔吐、發熱等食物中毒症狀,嚴重則會危及生命。
未煮熟的雞蛋:有些地方喜歡生吃雞蛋,也叫喝雞蛋。但生雞蛋中也會含有沙門氏菌、肝炎病菌、彎曲桿菌等,且市場上的雞蛋多來自雞場飼養,衞生條件差,蛋內化學物質及細菌殘留較多。因此,幼兒不宜生吃雞蛋。
豆類:大豆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物、細胞凝集素、皂素比較耐熱的有毒物質,如果食用半生不熟的豆漿未炒熟的黃豆粉、四季豆等都會引起中毒。
所以,為確保孩子飲食安全,提供肉類、雞蛋、豆類食物時,一定要注意高温煮熟。
3.醃製的臘腸、臘肉、鹹菜等
很多家庭的餐桌上會經常出現鹹鴨蛋、鹹菜、臘肉等醃製食品。因口感比較獨特,家裏老人經常會吃。
但醃製品中含有大量的亞硝酸鹽,它和黃麴黴素、苯丙芘是世界上公認的三大致癌物質。孩子長期攝入醃製食品,對其成長髮育百害而無一利。
食品經過醃製,營養成分已經被破壞,孩子食用無法吸收營養,反而攝入大量鹽分,影響孩子的鈣吸收。
其次,醃製食品在醃製後的20天內,亞硝酸鹽含量特別高,孩子食用易中毒。
此外,醃製食品還會破壞寶寶體內的維生素。維生素缺乏會導致孩子抵抗力下降,從而引起各種疾病。
所以,醃製食品,即便可以開胃,但為了孩子的健康,請儘量不給孩子吃。
4.隔夜飯菜
很多父母因工作忙碌或某次烹飪食物過多,便將剩飯剩菜隔夜加熱後繼續食用。
尤其是生活節儉的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更捨不得倒掉剩飯剩菜。
但剩下的飯菜在保存時容易滋生細菌,二次加熱如果不夠徹底也很容易引起寶寶腹痛、腹瀉或嘔吐等情況,嚴重還會患上腸道炎症。
所以各位家長做飯時一定要注意適量,若有隔夜飯菜也最好不要給寶寶吃。當然,對於生活節儉的上輩老人,也提醒不宜吃隔夜飯菜。
5.自身帶有毒性的食物
中國飲食文化,博大精深。很多食物,同時兼具毒性與益處。
例如,
白果
:白果煲湯大補,但孩子生吃卻會中毒。這是由於白果中微量氫氰酸,尤其是綠色胚芽部分含毒素最高。過量食用,必會出現嘔吐、腹瀉等着中毒現象。因此,食用白果前,一定要用開水燙掉外面的紅軟膜、去芯,孩子一般熟吃不可超過20顆,年齡越小越應少吃,以免出現中毒現象。
青土豆
:土豆也是很多家庭的日常菜,但青土豆卻含有大量易中毒的龍葵素。對於稍有發芽、或發青部位較大的土豆應儘量扔掉,不再食用。
青番茄
:青番茄含有與發芽土豆相同的有毒物質—龍葵鹼。人體吸收後會造成頭暈噁心、流涎嘔吐等症狀,嚴重者發生抽搐。購買時,應看一看其根蒂,若採摘時為青番茄,蒂部常被強行拔下,皺縮不平。
鮮木耳
:鮮木耳與市場上銷售的幹木耳不同,含有叫做“卟啉”的光感物質,如果被人體吸收,經陽光照射,能引起皮膚瘙癢、水腫,嚴重可致皮膚壞死。
因此,新鮮木耳應曬乾後方可食用。而市面上銷售的幹木耳,也應經水浸泡,將殘餘毒素溶於水中,才能食用。
6.食品超過保質期或存放方式不對
造成幼兒食物中毒率較高的因素中,食品過期或變質也是其中兩大原因。
而這兩點是很多新手爸媽或者老人購物時最容易忽視的點。
但凡是有包裝的食物,都會介紹保質期以及食物存放方法、條件等。
食品超過保質期或保存方式不對,都會引起食物變質、發酵,甚至產生毒素。食用過期食物對孩子的影響,不言而喻。
在照顧寶寶方面,飲食佔了很大的比例。家中若有存放時間較長的麪粉、麪條等食品,一定要注意是否超過保質期,儲藏的方式是否正確。
相比讓寶寶吃得多,新手爸媽更應注重寶寶吃得健康安全。
03
孩子食物中毒如何應對?
從醫學角度而言,食物中毒的主要急救方法是:催吐、導瀉、解毒。
寶貝一旦發生食物中毒,爸爸媽媽們千萬不要恐慌,更不能自亂陣腳。
嬌媽建議可採取以下簡單急救措施:
1、
如果
估計食物中毒發生的時間在2--4小時之內,可用手指或筷子刺激孩子的咽後壁以催吐,使胃內殘留的食物儘快排出,防止毒素進一步的吸收。
2、
如果進食時間在4小時以上,可給孩子吞飲大量的淡鹽開水,以稀釋進入血液的毒物,並配合指壓的方法催吐。
3、對
疑已變質或有毒的食品進行處理,並妥善保存,供醫生急救時分析處理鑑定。
在此,嬌媽也要特別提醒,簡單的家庭急救只針對輕度中毒症狀,
若搶救後孩子中毒症狀若未見好轉,或中毒程度較重,請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將孩子送醫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食物安全無小事。無論是給孩子進補,還是添加輔食,吃得安全健康永遠是第一位。
另,家長們工作再忙,也儘量別帶孩子在外面吃,燒烤類、膨化類、油炸類食品更應主動遠離。
願父母們都能守護好孩子稚嫩的生命,也願孩子們都能健康、平安地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