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講到: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隨着天氣逐漸變冷,大自然的陽氣潛藏於土下水裏;人體的陽氣也隨着自然界的轉化而潛藏於內。
所以,秋冬養生應當順應自然界的閉藏之律,以“斂陰護陽”“添精補腎”為主,進補於身體,猶如園丁予樹木施於的底肥,為來年春天的升發打下重要的基礎。
此時,人體攝入的養分吸收與利用率高,較易積蓄併發揮功效,所以秋冬季節是體虛病人補養腎臟、延年益壽的最好時機。
有句俗語講“秋冬進對補,來年能打虎!”在臨牀中,也有不少女性朋友問:“醫生,我很虛啊,天冷了,要怎麼補啊?”
那麼,秋冬季節到底該怎麼補?吃什麼最補?在進補時有哪些誤區要避免呢?
秋冬進補,避免三大誤區
01、切忌進補過急
適當的進補措施可以改善體質狀況,但中醫學還有“虛不受補”的説法,這句話強調的是越體弱多病,進補的難度就越大,患者在進行調補時一定不能急於求成而“恨病吃藥”,有的人一看天氣冷了就直接開始進補,結果發現效果並不理想,甚至還越補越不舒服,這主要是因為進補前沒有充分調理好身體。
正確的補法是根據具體情況採用中藥複方,通過藥物配伍來制約偏性,達到綜合調理的作用。
補品服用後要經消化吸收才能起作用,比如説,有些人脾虛夾濕,常伴有神疲乏力、不思飲食、口淡發黏、頭暈身重等症狀,若在進補前不先解決濕邪問題,不但起不到補養作用,還會加重脾的負擔,這無疑是“雪上加霜”。
一般來説,服用補品要從少量開始,循序加量至所要求的用量。
若服用期間出現腹脹、食慾下降、口氣明顯,口舌生瘡、煩躁失眠、體熱多汗、舌苔厚膩等症狀,多為過量或脾胃不能承受所致,應減量或停服,也可在醫生的指導下以炒麥芽、陳皮、焦山楂、菊花、玫瑰花等泡水配服。
此外,對一些新近患病的人,首先要將疾病徹底治癒,萬不可一如既往地服食補品,否則就像“關門留寇”般,不但補藥吃進去令人難受,新感之病也有可能粘膩難愈。
02、切忌盲目跟風,補不對症
在秋冬進補的過程中,最關鍵的問題是要搞清楚個體的體質狀況,採取“因人而異”的個性調補方案,而不是盲目地跟風,流行什麼就吃什麼。
以人蔘類補品來説,寒涼體質的人補氣虛較適合食用紅參、高麗蔘;陰虛燥熱型體質較適合西洋參。
這兩年海蔘專賣店隨處可見,但海蔘也不是普適性的補品。平時脾胃有濕、咳嗽痰多、舌苔厚膩者者,感冒及腹瀉患者,異種蛋白(特別是海產品)過敏者,腎功能不全者均要慎食海蔘。
對於現在比較普及的阿膠、鹿角膠,痛風患者、血尿酸增高的患者、膽囊炎、膽石症患者、自身免疫疾病患者、卵巢囊腫及乳腺癌患者等就不宜大量食用,否則就有可能加重病情或使舊病復發。
03、食補不等於多喝湯、多吃肉
很多人覺得肉湯、魚湯顏色濃郁,香味濃稠,營養豐富,多喝能補身體。但從營養學的角度來看,湯汁中的營養價值並不高,還含有大量的脂肪、膽固醇和嘌呤,吃多了反而會引起肥胖、增加三高等各種健康問題。
天冷了,大家都喜歡吃點熱騰騰的肉菜,蔬菜水果的攝入相對減少了,再加上運動得少,腸胃蠕動慢,不少人會出現便秘、上火的情況。
因此,秋冬進補的同時不要忘記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蔬菜水果不能少。
秋冬進補,補“對”是關鍵
對於需要進補的人該吃些什麼呢?
山藥—健脾
01
秋冬進補必先調理好脾胃,否則進補也是徒勞,反倒加重脾胃負擔。山藥味甘性平,補氣而不壅滯上火,補陰而不助濕滋膩,為培補中氣最平和之品。
山藥中的多巴胺,有擴張血管,促進血液循環之效;黏蛋白,可防止脂肪沉積在血管,使血管保持彈性,預防動脈硬化;多糖,能激活細胞免疫力,改善血瘀體質,有輔助抗癌、抗擊疾病的功效。
黑豆—補腎
02
黑豆味甘性平,不僅形狀像腎,還有補腎強身、活血利水、解毒潤膚的功效,特別適合腎虛患者。
黑豆中蛋白質含量高達36%-40%,相當於肉類的2倍、雞蛋的3倍;有18種氨基酸,19種油酸,其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達80%,吸收率高達95%以上,有輔助降低血中膽固醇的作用。
石斛花—養胃
03
鐵皮石斛花繼承了鐵皮石斛本身的功能,如滋陰、清補、明目、清熱止渴、滋養五臟、延年養顏等等。
用鐵皮石斛花泡水還有輔助抗腫瘤、輔助治療胃腸道疾病、抗衰老、抗氧化、控血糖和治療白內障等功效。其富含的揮發性油,可清心解鬱,使人心情開朗、舒緩緊張情緒、保持頭腦清醒,安定煩躁情緒。
百合—潤肺
04
秋冬寒涼之氣易傷肺。百合味甘、微苦,能夠補肺陰,兼能清肺熱,有養陰清肺、潤燥止咳的功效。尤其適宜中老年朋友常食。
百合中含有較多的鉀,可促使代謝功能協調,有助養顏;含有的水解秋水仙鹼、秋水仙胺等植物鹼,能夠幫助抑制癌細胞增生。
百合雪梨湯:
1、將30g幹百合用清水浸泡一夜,次日放入砂鍋中加清水煮一小時左右。
2、待百合熟爛,加入去皮的雪梨塊,以及適量冰糖,再煮20分鐘左右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