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粽粑葉,見過嗎?清熱解毒。治口腔潰爛、音啞

由 聊素麗 發佈於 健康

粽粑葉

來源產地

為竹芋科植物柊葉的全草。

春、夏季採收,鮮用或切段曬乾。

生於密林中陰濕處。

分佈於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等地。

別名柊葉、棕葉

【原形態】

柊葉,多年生草本,高約1m,根莖塊狀。葉基生;葉柄長約60cm,葉枕長3-7cm,無毛;葉片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25-50cm,寬10-22cm,先端短漸尖,基部急尖,兩面均無毛。

頭狀花序近球形,直徑約5cm,無柄,自葉鞘內生出;苞片長圓狀披針形,長2-3cm,紫紅色,先端初急尖,後呈纖維狀;每一苞片內有花3對,無柄;萼片玫形,長約1cm,被絹毛。果梨形,粟色,具3稜,長1-1.2cm,外果皮質硬。種子2-3顆,具淺槽良及小疣凸。花期5-7月。

性味功效

《全國中草藥彙編》

甘、淡,微寒。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利尿。

感冒高熱,痢疾,吐血,衄血,血崩。根狀莖5錢,水煎服。

口腔潰爛,酒醉。葉柄5錢,水煎服或用鮮全草搗爛取汁含漱或內服。

小便不利,音啞。葉3~5錢,水煎服。

《中華本草》

味甘;淡;性微寒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利尿。主感冒發熱;痢疾;吐血;衄血;血崩;口腔潰爛;音啞;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或鮮草搗爛取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