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期間謹防這一類食源性疾病
本文轉自: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
來源:健康湖北
根據近年風險監測結果分析研判,清明節期間氣温逐步升高,食源性疾病主要以微生物感染、有毒植物和毒蘑菇中毒為主。其中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主要發生在農村聚餐、學校及餐飲服務單位;有毒植物(四季豆、野菜等)和毒蘑菇中毒主要發生在家庭、學校、工地食堂等。
假日期間,學校、工地、家庭應重點防範因食品污染、儲存不當、飲用水污染導致的致病微生物污染。個人及家庭不要隨意採摘野菜和野生蘑菇,避免誤採誤食。
毒蘑菇
毒蘑菇又稱毒蕈、毒菌等,是指食用後能造成人毒性反應的大型真菌的子實體,其中大部分屬於擔子菌,少數屬於子囊菌。世界範圍內已報道的毒蘑菇約有1000種,我國目前已報道480種。湖北常見的毒蘑菇有假褐雲斑鵝膏、歐氏鵝膏、灰花紋鵝膏等。
假褐雲斑鵝膏近似種
歐氏鵝膏
灰花紋鵝膏
大青褶傘
日本紅菇
鑑別毒蘑菇存在五大誤區:
根據我省風險評估結果提示,4月-10月,是野生毒蘑菇引起食物中毒事件的高發期,山區農村居民為重點關注人羣。提醒市民,民間流傳的鑑別方法存在五大誤區:
誤區一:鮮豔的蘑菇有毒,顏色普通的蘑菇無毒。事實上,雞油菌、褶孔牛肝菌顏色鮮豔,卻美味可食用;而“長相平平”的灰花紋鵝膏菌則有劇毒;
誤區二:長在潮濕地方的蘑菇有毒,長在清潔地方的蘑菇無毒。事實上,有些長在松林中的鵝膏菌、口蘑、紅菇也是有毒蘑菇;
誤區三:蟲咬過的蘑菇無毒。事實上,一些有毒蘑菇成熟後同樣會長蟲;
誤區四:用銀器可試出毒蘑菇。事實上,蘑菇毒素多為生物鹼,不能與銀器發生化學反應;
誤區五:高温煮熟就沒有毒了。事實上,毒蘑菇的毒素穩定耐熱,一般烹調方法無法消除毒性。
避免毒蘑菇中毒最好的方法是不要採摘、購買、銷售和食用野生蘑菇,以免發生誤食中毒。
常見有毒植物
自然環境下生長的野菜,可能含有毒素(如:未炒熟的四季豆、未焯水的香椿、發苦的瓠瓜等),同時具有富集環境中的有害物質的風險,野菜的安全性不如人工栽培的蔬菜,要謹慎食用。
中毒後緊急處置
食用野生蘑菇和野菜出現身體不適的,請立即前往醫院治療。食用野生蘑菇後出現中毒症狀,中毒者要立即催吐,並迅速攜帶剩餘蘑菇前往醫療機構就醫。
點擊下方圖片,
參與健康中國行動知行大賽
↓↓↓
疫情尚未結束,防疫不可鬆懈
來源:湖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衞監所
往期回顧:
隨州市曾都區新增5例無症狀感染者
截至4月1日24時全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況
最新提示!事關清明假期出行
目前2000000+人已關注加入我們你還不來嗎?本文來自【健康湖北】,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佈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