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久病多瘀,怪病多痰,難病多毒中醫這樣説

久病多瘀,怪病多痰,難病多毒!

什麼是久病多瘀,怪病多痰,難病多毒中醫這樣説

久病多瘀

因疑難雜症般病程較長,遷延不愈,往往引起人體臟腑 經絡 氣血的瘀滯,也就是古代醫家據説的“久病入絡” 《素問·痹症》曰:“病久入深,榮衞之行澀,經絡時疏,故不通”。《證治準繩》 曾言:“人知百病生於氣,而不知血病之胎也”。葉天士《臨證指南醫案》 也説:“ 凡經主氣 ,絡主血,久病血瘀”,“初為氣結 在經,久則血傷入絡”。皆因病久氣血陰陽虧虛,無力鼓動血運,血滯於經;或久病氣 機逆亂,“氣有一息之不通,則血有一息之不行”,氣滯 則瘀血 易生。現代血液流變學的研究也證實:久病患者血流變緩,新陳代謝 減退,血液黏度增高,血循環 減慢。此皆為久病 瘀之理論依據。

瘀血與痰濁一樣,既是某些病因所形成的病理產物,又是導致多 病證的病理因素,在臨牀上涉及的範圍也甚為廣泛,不論任何疾病,或是在病的某一階段,凡是反映“瘀血” 一共同的病理特徵,或兼有“瘀血”症狀,如“瘀痛”,青紫瘀斑,癥積腫塊,“瘀熱”,舌有青紫斑 點,脈澀、結、沉、遲,或出血 ,精神神志和感覺、運動異常而有瘀象者,都可按照異病同治 的原則,採用(或佐用)“活血祛瘀”法。

在疑難雜症中,雖為同一血瘀證,由於病情有輕重 緩急的不同;致病因素多端,標本 邪正虛實 有別;臟腑病位不一,症狀特點各異;或為主證,或僅為兼夾證,並可因病的不同,而反應 各自特殊性。為此,在應用活血祛瘀這一治療大法時,還當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如病情輕者,當予緩消,採用活血、消瘀、化瘀、散瘀 之品;病情重者,當予急攻,採用破血,通瘀,逐(下)瘀之品,依此準則,選方用藥自可恰到好處。對因邪實而致的血瘀,當祛邪以化瘀;對正虛而致的血瘀,則應扶正以祛瘀。同時還應強調辨別臟腑病位,掌握主症特點和病的特殊性,採取相應的各種具體祛瘀法,才能加強治療的針對性,提高對疑難雜症治療的療效。

古人有“見血休治血”之説,人認為還要“見瘀休治瘀”,治瘀當求因、定位。在臨牀上首先應辨瘀血的成因,分虛實論治,分別採用理氣 祛瘀、補陽 祛瘀、益氣祛瘀、養血祛瘀及滋陰 祛瘀等求因祛瘀七法。而根據病變部位,按主症特點進行論治的常用治法又有通竅祛瘀、通脈祛瘀、理肺祛瘀、消積(軟堅)祛瘀、理胃祛瘀、通腑祛瘀、利水祛瘀、通經 祛瘀、和絡祛瘀、止血祛瘀、消癰祛瘀及療傷祛瘀等定位祛瘀十二法。臨牀對活血祛瘀法的應用,雖然甚為廣泛,並有一定的獨特效果,但必須注意人身之氣血宜和不宜伐,宜養而不宜破。一般説來,無瘀象者,均應慎用。體弱無瘀者,則尤當倍加謹慎,孕婦原則上當禁用。在用祛瘀藥時,應做到瘀去即止,不可過劑久用,以免出現耗氣傷血的副作用 。至於對活血祛瘀藥的選擇,必須符合辨證要求,儘量注意發揮各個藥物 的特長和歸經 作用。特別是蟲類祛瘀藥,為血肉有情之品,形勝於氣,走竄善行,無處不到,如水蛭 、虻蟲 、地鱉蟲、穿山甲 、蜣螂蟲等,均屬祛瘀之峻劑,性雖猛而效甚捷,必要時可權衡 用之。

個人在長期臨牀實踐中發現,在急性外感熱病 及某些內傷 雜病 (尤其是疑難病證)發展的一定階段,許多患者同時兼具血熱血瘀見證,單純運用清熱涼血法或活血化瘀法治療,往往療效欠佳。為探求其內在規律,我們通過複習有關文獻,推求病理,並經實驗研究和臨牀驗證,首先明確瘀熱相搏這一臨牀常見證候,指出它是在急性外感熱病或內傷雜病病變發展的一定階段,火熱毒邪或兼夾痰濕壅於血分,搏血為瘀,致血熱、血瘀兩種病理因素互為搏結、相合為患而形成的一種特殊的證候類別。其病因為火熱毒邪;病位深在營血、脈絡;病理變化為瘀熱搏結,臟腑受損;治療大法為涼血化瘀。臨牀實踐證明,用此理論指導處方用藥,治療多種疾病中的瘀熱相搏證,如流行性出血熱 、傷寒 、肺結核 、支氣管擴張 、系統性紅斑狼瘡 、重症肝炎、慢性乙型肝炎、高脂血症 、糖尿病 、過敏 性紫癜 、真性紅細胞增多症等,臨牀療效能獲顯著提高。鑑於此,幾十年來,我們在總結歷代醫家有關認識的基礎上,從理論、臨牀和實驗三方面對瘀熱之中的五大常見證型——瘀熱阻竅證、瘀熱血溢 證、瘀熱發黃證、瘀熱水 結證和絡熱血 瘀證進行了系列研究,昇華和發展了瘀熱學説,形成系統的瘀熱理論。

另外,還應注意痰瘀同源、同病、密切相關 的問題。因津血同源 ,為水谷精微 所化生,流行於脈內者為血,佈散於脈外、組織 間隙之中則為津液,通過臟腑氣化作用,出入於脈管 內外 ,互為資生轉化。在病理狀態下,不僅可以津凝為痰,血滯為瘀,各具特有的徵象,但因均為津血不歸正化的產物,同源異物,故在病理狀態下,又有內在的聯繫,往往互為因果,膠結難解。既可在同一病因作用下,同時影響津血的正常輸化導致痰瘀同生。如熱邪可以煉液成痰,而血液受熱煎熬,又可結而成瘀;寒邪 客於絡脈 ,寒凝血 滯而瘀,寒邪傷陽 ,液聚為痰。另一方面,亦可表現為痰瘀互生。痰濁阻滯脈道,妨礙血液循行,則血滯成瘀。瘀血阻滯,脈絡不通,影響津液正常輸布,或離經之血瘀於脈外,氣化失於宣通,以致津液停積而成痰。唐容川在《血證論》還明言:“痰亦可化為瘀”。“血積既久,變能化為痰水”,故可認為:痰阻則血難行,血凝則痰易生;痰停體內,久必化瘀,瘀血內阻,久必生痰。在病變過程中可以互相因果為病。

由於痰瘀的相伴為患,在具體治療時尚需分清二者先後及主次關係,抑是痰瘀並重,確定化痰與祛瘀的主從或是痰瘀並治。治痰治瘀雖然主次有別,但痰化則氣機調暢,有利於活血;瘀祛則脈道通暢,而有助於痰清。此即所謂“痰化瘀消,瘀去痰散”之意。若痰瘀並重則當兼顧合治,分消其勢,使其不致互相狼狽為患。同時應注意不可孟浪過劑,宜“中病即止”,以免耗傷氣血陰陽,變生壞病 。選藥以平穩有效為原則,慎用毒猛辛烈之品。其次,還應注意調補五臟,求因從本圖治,此即“見痰休治痰,見血休治血”之理。再其次,當疏利氣機,因“氣行則痰行”、“氣行則血行”,所以治療痰瘀同病一般應配理氣藥,行滯開鬱,條達氣機,以助化痰祛瘀藥發揮效應。最後,當注意求因定位,辨證分治。由於痰瘀的生成既可因於邪實,亦可緣於正虛,病變涉及臟腑肢體骨節經絡九竅 。故對痰瘀的治療不僅有輕重緩峻之分,還應審證求因,在化痰祛瘀的基礎上,配合相應治法。

外傷血瘀治用活血化瘀乃屬常法,但本例則從瘀能化為痰水,瘀鬱生熱立論,用殭蠶、膽星、澤瀉、澤蘭、天花粉、白薇、制大黃、桃仁等化痰清泄瘀熱;並選祛瘀力強的蟲類攻逐搜剔之品,如水蛭、土鱉蟲、穿山甲等以增效;再加辛香走竄之石菖蒲、麝香及蘇合香丸,助諸藥通竅消瘀、上達病所;由於病久正氣 多虛,故用人蔘、黃芪、當歸、生地益氣養血 滋陰,使氣能運血,血能充脈,氣充血足可有利於瘀血的消散,痰水的祛除。制方攻補兼施 ,相輔相成,病獲告瘥。突破了非手術不可的判斷,證明化痰祛瘀法治療外傷顱腦血腫具有良好的效果。

什麼是久病多瘀,怪病多痰,難病多毒中醫這樣説

怪病多痰

也是古代醫家的 提法,我們將其引申用於疑難病的診治,主要是因 許 疑難病的臨牀 症狀怪異奇特,表現中醫所説的“痰”證(包括無形之痰),採用中醫化痰、祛痰等法治療,常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療效 正如《雜病 源流犀燭·痰飲源流》所説:“人自初生,以至臨死,皆有痰。……而其為物,則流動不測,故其為害,上至巔頂,下至湧泉,隨氣升降,周身內外 皆到,五臟六腑俱有。試罕譬之,正如雲霧之在天壤,無根底,無歸宿,來去無端,聚散靡定。火動則生,氣滯 則盛,風鼓則湧,變怪百端,故痰為諸病之源,怪病皆由痰成也”。

古代醫家所指的怪病,從今天來看 都是精神 神經 、體液之類的疾病,雖與疑病多鬱以精神症狀為主有相似的地方,但從臨牀表現上一為繁雜多變,一為怪異奇特;一者多無形可徵,以功能性疾病為主,一者多有形可查,以實質性疾病為多。目,從臨牀上來看由痰引起的疾病遠遠超出了這一範圍,它涉及到現代醫學 的呼吸系統 炎症 病變,及支氣管 腺體 分泌亢進;消化道過度及異常的黏液分泌,或病理性組織 增生;心血 管系統 冠狀動脈 循環 功能不全,心肌 缺血、缺氧;中樞 神經功能失常,興奮性增強或低下,以及腦缺氧,腦水腫 ;軀體局部慢性增殖性炎症,或某些特殊性病理組織增生等。不論任何系統的任何病變,凡表現有“痰”的特異性證候的,俱可根據異病同治 的精神從痰論治。

什麼是久病多瘀,怪病多痰,難病多毒中醫這樣説

痰之生成,涉及到外感 內傷 各方面,是遭受多種致病因素所形成的病理產物。但另一方面,當因痰導致某一病證之後,則痰已成為直接發病之因,每與原始病因或其它同期病理產物合邪而致病。故在疑難雜症辨治中,必須分別考慮痰的先後雙重因素以為辨治章本。由於痰可隨氣上下,無處不到,既可阻於肺、蒙於心、藴於脾、鬱於肝、動於腎,亦可外流骨節經絡 ,表現不同的臟腑經絡見症。從痰的性質方面來看,還可進一步區分為風痰 、寒痰、濕痰 、熱痰 、燥痰 及鬱痰。我們從長期臨牀實踐中發現,凡有痰者,眼皮及眼下必有煙灰黑色。其中面色灰暗如土色,為虛寒痰,面頰色紅而有油光者為熱痰,黃滯者為濕痰,青晦者為風痰。病人肥胖頸短,形態壅腫者為痰體。表情呆滯,目睛轉動不靈者為痰阻於竅。從痰的色質氣味來看,病程短而病情輕者,痰色清白,氣味亦淡;久而重者,黃濁稠黏凝結,咳之難出,漸成惡味,腥臭鹹苦。若痰吐地上,幹後如蝸牛行走之涎沫,或在日光下有五色 華彩者均為實痰 ;吐出後易於化水者,屬虛寒。痰味甜者多為脾熱,味苦為膽熱 ,味腥臭為肺熱,味鹹為腎虛。若痰結 日久,攻之不易消克者,則為老痰 、頑痰 ,常易發生 怪症,在疑難雜症辨治中尤須注意。

對痰的治療應首分臟腑虛實 ,其次應審標本緩急,凡因病生痰者,不能見痰治痰,應先治其病,病去則痰自清;若因痰而續發某些病證時,則應以治痰為先,痰去則諸證自愈。再其次,脾濕是成痰的基礎,理脾化濕為治痰要着。而且治痰還必理氣,氣順則一身之津液亦隨氣而順,自無停積成痰之患。同時治痰應兼治火,氣火偏盛灼津成痰者,治宜清降;氣火偏虛津凝為痰者,又當温補。至於治痰原則必須以化痰、祛痰為大法。化痰能使痰歸正化 ,消散於無形,或使其稀釋排出體外,其適應 的範圍最廣,可用於實證病勢不甚,或髒氣 不足,因虛生痰者。祛痰能盪滌祛除內壅的積痰,包括滌痰 、豁痰、吐利等法,適用於邪實而正不虛,病勢驟急,或病延日久,頑痰、老痰膠固不去者。

什麼是久病多瘀,怪病多痰,難病多毒中醫這樣説

難病多毒

難病 毒是指難治重症多與毒邪有關 毒的含義,是指温熱病 中的一些傳染性、致病力強的外邪;二是指火熱之極,所謂“火盛者必有毒”,“温熱 成毒,毒即火邪也”;三是指疾病過程中產生的病理因素,如熱毒 、水毒 、瘀毒等。毒是諸多病邪的進一步發展,邪盛生毒,毒必兼邪,無論其性質何,均可概稱為“毒邪”。日本吉益東洞有“萬病一毒”説,《素問·生氣通天 論》也有“清靜則肉腠 閉拒,雖有 風苛毒,弗之能害”的論述。

毒邪既可從外感受,也可由內而生。外感之毒多與六淫、癘氣為伍,“毒寓於邪”、“毒隨邪入”,致病具有發病急暴,來勢兇猛,傳變迅速,極易內陷的特點,而使病情危重難治,變化多端。內生之毒是在疾病發展演變過程中,由臟腑功能失調,風、火、痰、瘀等多 病理因素所釀生,常見的如風毒、熱毒、火毒、寒毒、濕毒、水毒、痰毒、瘀毒等,其性質多端,且可交錯為患,使多 臟器發生實質性損害,功能嚴重失調,併成為影響疾病順逆轉歸的決定性因素。如重症肝炎中的熱毒、晚期腎炎 中的濕(濁)毒、面神經麻痹中的風毒、惡性腫瘤 中的癌毒、系統性紅斑狼瘡 中的瘀毒等。

毒邪致病具有以下證候特點:①兇:致病暴戾,病勢急劇,如“非典”、禽流感 等。②頑:病情頑固,易於反覆,如難治性腎病 、慢性肝炎等。③難:常規辨治,難以奏效,如系統 性紅斑狼瘡、癌腫等。④痼:病期冗長,病位深痾,如尿毒症 、癲癇 等。⑤雜:由於毒邪每與風、火、痰、瘀等邪兼夾為患,臨牀見症多端,病情複雜難辨。正因為如此,所以在難治性疾病的治療中,尤應注意毒邪的特殊性。

對毒邪的治療有解毒、化毒、攻毒等法,但解毒當求因。首先要區別毒邪的性質,其次要注意毒邪所 在的臟腑部位及所兼挾的其它病邪。如熱毒重在清熱解毒,然熱毒在肺則選魚腥草 、金蕎麥 根、黃芩 清肺解毒;熱毒上咽則用澤漆 、蚤休 、一枝黃花 、土牛膝 利咽解毒;熱毒入胃則選石膏、蒲公英 、甘中黃清胃瀉 火解毒;熱毒攻心則用牛黃 、硃砂 、黃連 清心 安神 解毒;熱毒動肝則用羚羊角 、龍膽草 、梔子涼肝解毒;熱毒藴結膀胱 則用黃柏 、苦蔘 、金錢草 清熱利濕 解毒;熱毒入血則用犀角 (水牛角 )、生地、丹皮、紫草 、大青葉等涼血解毒 。對於風毒則常用全蠍 、蜈蚣 、烏梢蛇 、炙殭蠶 搜風解毒;寒毒則用川烏 、草烏 、附子 、乾薑散 寒解毒;濕毒常用土茯苓、拔葜、石上柏 、半邊蓮 除濕解毒;痰毒常用制南星、白附子 、法半夏 、露蜂房 、白毛夏枯草 化痰 解毒;瘀毒常用穿山甲 、水蛭、土鱉蟲 、地龍 、鬼箭羽 、凌霄花 等祛瘀解毒。

另外,還應重視不同疾病“毒”的特異性。對麻疹、天花 用宣表透毒法,對晚期腎病當注意化濁泄毒,對多髒衰病人陽明 氣機 通降失常者當通腑下毒,對外科 瘡瘍久不收口、正虛毒戀者當重用黃芪 扶正 託毒,癌毒常用山慈菇 、炙蟾皮 、馬錢子 、紅豆 杉、白花蛇舌草等抗癌解毒。

上世紀80年代,本人針對流行性出血熱急性腎衰蓄血 、蓄水及易於傷陰 的病理特點,提出出血熱急性腎衰“三毒”(熱毒、血毒、水毒)學説,以瀉下通瘀為治療大法,達到下熱毒、下血毒、下水毒的目的,治療野鼠型出血熱患者1127例,使病死率從當時的7.66%,降至1.11%;特別是死亡率最高的少尿期急性腎衰,病死率僅為4%,明顯優於西醫對照組的22%。既往還曾治一經病理活檢確診的巨骨 細胞 瘤女性患者,行“右小腿中段截肢”術後,又見廣泛轉移 ,全身關節 疼痛 ,兩側頸部腫塊 累累,大者似鴿蛋 ,小者如蠶豆,高熱 起伏,汗出熱降,午後復起,持續2月,形瘦骨立,嚴重貧血 。用清熱解毒、化痰消瘀法(鱉血 炒柴胡 、炙鱉甲 、秦艽 、青蒿、生地、炮山甲、土茯苓 、廣地龍、露蜂房 、殭蠶、貓爪草 、漏蘆 、山慈姑 等)服藥後體温遞降至正常,3月餘腫塊基本消失,隨訪迄今已10餘年。

什麼是久病多瘀,怪病多痰,難病多毒中醫這樣説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5749 字。

轉載請註明: 什麼是久病多瘀,怪病多痰,難病多毒中醫這樣説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