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濕氣最怕這個“神仙湯”!從現在喝到三伏,體內濕氣除光光,還能健脾養陽

由 解洪海 發佈於 健康

今年入夏之後,雨水是一波接着一波。潮濕多雨的季節,人體內的濕氣也變重了,總是犯困、沒胃口,感覺渾身不舒服。

別以為濕氣重是小事!

濕邪被稱為“萬惡之邪”。濕氣重的人,脾胃功能欠佳、身心疲勞,久而久之,免疫力就容易下降,各種病也跟着找上門。

所以,是時候該祛祛濕了。

小編今天給大家推薦一個祛濕食療方——姜棗茶。用料非常簡單,做起來也很容易。

夏天喝姜棗茶,一掃體內濕氣

中醫有一句話叫作“陽者,衞外而為固也”,意思是陽氣就像一層盔甲罩在人體表面,保護人體不受病邪侵擾。

中醫講究“春夏養陽”。然而,炎炎夏日,很多人西瓜冷飲不離口,空調房裏待一整天,陽氣難免耗損,濕氣寒氣也會在體內積累。

這樣一來,不僅三伏天不好過,還可能給秋冬埋下病根。

養陽氣,可以從脾胃出發,因為體表的陽氣源於五臟六腑,尤其是脾胃。

此時喝一杯姜棗茶,可以及時補充脾胃陽氣。

俗話説“冬吃蘿蔔夏吃薑”。姜性味辛温,有温中散寒、健脾祛濕的作用,夏天吃它,可驅散體內寒濕。

同時,加上一點補脾胃的紅棗,能夠緩和姜的燥熱,使它更温和持久。

而且,姜棗茶還是解暑的“能手”。夏天,人體會通過出汗來散發體內熱氣,暖暖的姜棗茶,能幫助排汗降温,起到防中暑的作用。

姜棗茶,入伏前喝最好

三伏前,是喝姜棗茶的最好時機。

經過一冬一春,人體內積聚了不少病氣。從現在開始,隔三岔五喝一杯姜棗茶,一直喝到入伏之前,正好能把寒濕邪氣驅趕出去,很多小毛病也隨之而解。

這樣一來,整個夏天就會好過很多,而且也能給秋冬身體打個好底子。

不過,如果不是虛寒、寒濕的體質,那一般不建議你一年四季都喝姜棗茶,特別是炎熱的三伏天和乾燥的秋冬季,否則很容易上火。

另外,雖説現在這個季節,大多數人都適合喝姜棗茶,但上火嚴重的人(表現為眼睛紅腫、尿黃、大便乾結、咽乾牙痛等)最好少喝。

煮一煮、泡一泡,輕鬆搞定

姜棗茶,顧名思義,用料就是生薑+紅棗,做起來很簡單。

做法1:煮姜棗茶

生薑5~10克切片(約4~5片),紅棗2~3個,掰開去核,鍋中加水300毫升,煮開後再煮約10分鐘即可,趁熱飲用。

覺得辣味太濃的,可以適當多加紅棗或水。

嫌煮茶太麻煩,或者白天上班煮不了的話,你可以試試用泡的。

做法2:泡姜棗茶

把薑片和掰開的紅棗放入杯中,用沸水沖泡,蓋上蓋子燜一會兒即可,可以反覆沖泡幾次。

煮粥時,也可以順便加入生薑和棗,煮成姜棗粥。

做法3:煮姜棗粥

生薑用菜刀拍扁,大棗掰開,煮大米粥或雜糧粥前放進去,跟着粥一起熬就可以了。

生薑到底要不要去皮?

姜肉性温,姜皮則相反,體寒怕冷的人,或者做寒涼性菜餚、治風寒感冒的時候,可以去掉姜皮。

但是,對於一般人羣來説,泡茶、煮湯、做菜時,最好保留姜皮,這樣不容易上火。

姜棗茶加點它,作用大不同

1. 加紅糖:補氣血

氣血虛的女性,煮姜棗茶時可以加點紅糖。

2. 加蜂蜜:防上火

怕上火的人,可以加一勺蜂蜜,因為蜂蜜有清熱解毒的作用。

3. 加麥芽糖:調脾胃

夏天吃生冷瓜果,肚子容易不舒服,這時可以加點麥芽糖來補脾胃。

4. 加花椒:祛寒濕加倍

腸胃虛寒、待空調房容易手腳冰涼的人,可以加幾粒花椒,煮成花椒姜棗茶,祛寒濕效果更強。

除了喝姜棗茶,還可以配合着穴位按摩來祛濕,平時多按按、拍拍下面這幾處,隨時隨地都能幫助排濕。

常按3個“祛濕口”,排出濕氣一身輕

1. 腋窩

腋窩處有極泉穴,是心經的重要穴位,經常按揉、拍打,可以疏導心經,祛濕又清火。

2. 肘窩

肘窩外側的曲池穴,是人體關鍵的“排污口”,經常按揉,能幫助排出體內濕氣。

3. 膕窩

膝蓋後面同樣有一個窩,叫“膕窩”,是肝經、腎經、膀胱經通行之處。

膕窩中心的委中穴,也是重要的“排污口”。經常按揉拍打,能夠緩解腰背、關節疼痛,還可增強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