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癌的研究進展

目前子宮內膜癌的發病呈現全球化增多和年輕化趨勢的特徵,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可能有兩方面原因:

(1)傳統觀點認為子宮內膜癌是雌激素依賴性癌症,現代社會,人們的生活節奏快、生活壓力大、生活習慣不健康等,都會引發女性內分泌失調,比如PCOS患者可能因低劑量雌激素長期刺激而導致子宮內膜癌。

(2)目前,居民生活水平升高,隨之而來的肥胖、高血壓、糖尿病等內科疾病發生率升高,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患有以上內科疾病時,發生子宮內膜癌的風險明顯升高,因此,肥胖-糖尿病-高血壓被稱為“子宮內膜癌三聯徵”。



自十餘年前,婦產科醫生展開對子宮內膜癌發病機制的研究。前期的研究明確了子宮內膜癌發生的雌激素“雙受體雙效應”學説,即雌激素核受體介導的基因轉錄效應、雌激素膜受體介導的非基因轉錄效應,這些豐富了子宮內膜癌發病雌激素作用機制,為子宮內膜癌的內分泌治療及鈣離子通道抑制劑的應用提供理論依據。

研究還進一步明確了肥胖-糖尿病-高血壓與子宮內膜癌之間的關係,肯定了子宮內膜癌同時是代謝性疾病的觀點,併為利用糾正糖脂代謝紊亂的內科手段治療子宮內膜癌提供理論基礎,為通過調控脂代謝預防子宮內膜癌提供新思路。

將這些研究依據,引入臨牀,現在的婦產科醫生,他們提出子宮內膜癌診治的新理念。

子宮內膜癌的研究進展

子宮內膜癌

一是,根據子宮內膜癌發病的相關因素進行針對性的治療方案調整。即通過大劑量孕激素並聯合其他藥物(如治療糖尿病的藥物二甲雙胍、GnRha等)的綜合治療方案,使年輕子宮內膜癌患者的內膜逆轉為正常,從而保留子宮,之後再借助輔助生殖技術完成生育。“這不僅治療了疾病,還對其家庭和社會帶來積極影響。同時,作為一名臨牀醫生,從基礎研究到臨牀,切實解決患者實際問題,這是非常有意義的進展”。

二是,根據子宮內膜癌的發病特徵、臨牀經驗和研究探索,發現子宮內膜癌是雌激素相關、糖脂代謝相關的腫瘤,與糖尿病、高血壓、肥胖等密切相關,既是一個婦科疾病,也是一個內科疾病,需要進行多學科聯合診治。因此,臨牀醫生在診治過程中需要改變觀念和理念。首先,子宮內膜癌是代謝相關疾病,是慢性疾病。

三是子宮內膜癌不單是婦科疾病,更是涉及多學科的疾病。因此在診治方面,其需要多學科聯合診治,才能取得更好的治療效果。



四是,一直以來,腫瘤的治療都是破壞性的手段,用手術去切除器官,用放療或化療來殺滅腫瘤細胞。希望隨着醫學技術的進步與發展,未來可以通過科學手段實現“逆轉腫瘤-保留器官-保護功能”的治療模式。而子宮內膜癌已經開啓了這種模式的嘗試,接下來還有很多工作等着我們去做。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47 字。

轉載請註明: 子宮內膜癌的研究進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