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心跳慢的人,會更長壽嗎?警惕3類疾病引起心動過緩

由 完顏翠琴 發佈於 健康

大家好,很高興在這裏看到大家的身影,養生大家並不陌生,但如何養生,如何使我們的身體達到平衡點,這其中的方法最為關鍵,那麼今天就讓我與大家一起學習如何養生。

“一個人心跳的次數是有限的,心跳的快慢決定着人壽命的長短,所以心率越慢的人,活的時間就越長。”這就話乍一看似乎是那麼的一回事,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妙姐今天就帶着大家來探討一下“心率越慢越長壽”這種説法到底對不對。

什麼是心率?

心率是指心臟每分鐘跳動的次數。正常人在非睡眠狀態下的心跳是50-100次/分鐘,心跳高於每分鐘100次是心動過速,低於50次是心動過緩。

心率越慢,壽命真的越長嗎?

人壽命的長短與很多因素有關,例如基因、飲食、疾病等因素,所以“心率越慢越長壽”這句話是不正確的。當我們的心跳低於50次/分鐘時就是心動過緩了,長時間的心動過緩可能會對我們的身體造成損害,嚴重時甚至還需要安裝心臟起搏器。

心臟通過推動血液的流動,將血液中的氧氣和營養物質輸送到人體內的各個器官和組織當中。心動過緩的人羣心臟跳動的頻率慢,血液到達各個器官和組織的血量就會減少,造成缺血,血液中的氧氣和營養供應不足就會出現頭暈、心悸、沒有力氣、眼前發黑等症狀,嚴重時還會引起昏厥。

不要以為心臟跳動的頻率越慢就真的越長壽,當各個器官的供血量不足時會造成身體的損傷,更別提長壽了。

心動過緩不一定要就醫:

有的小夥伴發現自己心跳頻率很慢,就認為自己是患有心臟病,緊張的不行,非要到醫院檢查一遍才放心。可你們知道嗎,發生心動過緩不一定是心臟病。

大家都知道運動員的身體很強壯,可運動員的心跳頻率比我們正常人要慢,也會發生心動過緩,這是運動員長時間的體力訓練引起的。

長時間的體力訓練使心臟的泵血能力變強,心臟的每一次跳動輸出的血量增加,同樣的血量通過更少的心跳次數輸出,所以心跳頻率就會變慢。同樣,長時間運動或者進行體力勞動的人也會發生心動過緩,這種大多屬於生理性心動過緩,如果身體沒有發生其他不適反應,不用那麼過度緊張。

另外,服用β受體阻滯劑、洋地黃、地爾硫卓等藥物的人也需要注意,,這些藥物也會導致心動過緩,在服藥期間還要密切監測心率,其中洋地黃類藥物還可能造成心動過快,所以發生身體不適時要如實告知醫生。

3類疾病也會引起心動過緩:

心動過緩不僅僅有生理性的,還有病理性,當發生心動過緩時也要警惕一些疾病的發生。

因心臟疾病發生心動過緩主要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由於病態竇房結綜合徵引起的心動過緩。病態竇房結綜合徵是由於用來調配我們的心跳的竇房結及周圍的組織發生病變,導致無法將血液正常送出,引起心動過緩,導致大腦等器官的供血不足,會出現頭暈,眼前發黑等症狀,嚴重時發生昏厥。

另一種是由房室傳導阻滯引起的心動過緩。房室傳導阻滯是指心房和心室之間傳導系統出現障礙,導致的心動過緩。同樣也會引起大腦等供血不足,出現頭暈、眼前發黑等症狀,嚴重時會發生昏厥,甚至死亡。

最後,除心臟疾病外其他非心臟疾病也會引起心動過緩,例如甲狀腺功能減退、患有腎臟疾病、顱內高壓等。

甲狀腺可分泌甲狀腺素,可以增強心肌的收縮率,當甲狀腺功能減退時會使甲狀腺素分泌不足,使心肌無力收縮,從而導致心動過緩;腎臟發生問題時會使腎小球濾過率下降,不能將身體中的鉀排出體外,在體內堆積,導致高鉀血癥,引起心動過緩;當顱內壓增高時身體會通過降低心率等方式進行自我調節,來保證腦供血供氧。

所以大家在發生心動過緩時,還應多加註意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當身體發生不適症狀時應立即就醫。

總結:

“心率越慢越長壽”這句話是不科學的。心動過緩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兩種,單純的心動過緩不需要過度緊張,但如果同時伴有頭昏、眼前發黑等不適症狀時一定要儘快就醫。

今天推薦的3個關於尊重生命的詞語分別是:1.問心無愧:道家理念指隨性而為,反躬自問,沒有對不起別人的地方。2.善始善終:做事情有好的開頭,也有好的結尾。形容辦事認真。3.不虛此生:這一生沒有白白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