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吼後沒頂嘴,其實內心的小劇場非常豐富,家長別掉以輕心
冰心曾説過,在教育孩子方面,我們需要多給他們一些耐心,少一些言語上的衝動教育,多一些實際上的温和教育。
可是很多家長在看到孩子犯錯或者做的事情不如自己意願時,往往會怒髮衝冠,想都不想先是一頓吼,殊不知,這樣的做法帶給孩子的傷害會伴其一生。
閨蜜告訴我最近她10歲的兒子突然像變了一個人似得,沉默寡言,回到家也不和自己交流。我對她説,孩子不會是無緣無故變成這樣的,想想之前是不是發生了什麼事情?閨蜜説,前段時間自己剛升了職,工作壓力特別大,心裏常常兜着一團火,隨時一點就着,看到兒子做作業不認真,立馬一頓罵,看到兒子把水杯打翻,一頓吼......開始他還會辯解幾句,但隨着自己的吼罵升級,兒子再也不做聲了。
孩子被吼後變得沉默,其實是個危險的信號,對孩子來説,世上有一種無奈是有一個怒吼的媽媽。而對家長而言,最無力的是,吼完孩子卻不知道那個安靜的孩子此刻到底在想什麼。相比還能和家長還嘴的孩子,那些被吼後沉默不言的孩子,才最讓家長擔憂。
孩子被吼後不説話,其實是心理創傷的表現
1、對家長失去信任
孩子因為一點小事,時常遭到家長的吼罵,會讓他們沒有安全感,對家長失去信任,這種人為干預下的情感中斷,會拉開親子之間的親密紐帶,他們會對家長無條件的愛產生懷疑。
孩子如果回嘴説明孩子還可以條理清楚的反駁家長,説明還覺得家長可以信任。但是當孩子不説話時,可能就是已經不想説了。
2、破罐子破摔
而有些孩子則已經身經百戰,乾脆破罐子破摔,雖然內心不認同家長的説教吼罵,卻不再據理力爭。默默地站在那裏,“順從”地接受家長的指責,但實際上家長的聲音只是左耳入,右耳出,孩子全部過濾,躲避開了。
3、情感障礙
更為嚴重的是孩子感覺自尊心受到打壓,出現情感障礙,不僅不再自信,感覺自己對家長説什麼都是錯的,甚至還會產生自閉的傾向。
“大聲地吼”是可以瞬間讓孩子安靜下來,或者變得順從乖巧,能立馬解決眼前的一些小問題。但是,卻在孩子長期成長的道路上埋下了隱患。尤其是對那種打罵無效的孩子來説,日漸累積的心理傷害會使他們的性格產生缺陷。
孩子被吼後不做聲,容易形成這幾種性格缺陷
1、優柔寡斷
被家長的吼叫嚇得打抖,內心被恐懼與不安填滿,雖然想張口辯解,表達心聲和需要,但家長的漠視態度或者更加強烈的鎮壓令他們只能以"不説話"來回避傷害。
日積月累,造成孩子懦弱,優柔寡斷,遇事不能果斷執行,其實就是在父母的吼式教育下,產生了深深地自我懷疑,再加上對自己缺乏客觀的正確認識,因此內心脆弱無力。
2、缺乏主見
孩子在家長的吼罵教育下,膽子會越發地小,這種發自內心的害怕,一旦形成就會演變成習慣性和持續性的心理陰影,如果孩子被吼之後,嚇得哭都哭不出,這種幼時的烙印會令孩子長大後變得沒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見,抗挫折能力也會很弱,性格還會更加敏感自卑。
3、性格孤僻
首先可能孩子已經習慣了家長的這種教育模式,反正他們經常吼我,我以前有反應時,總會遭到更厲害的吼罵。那麼我使勁壓制自己的情緒好了,有什麼憋屈和心裏話也不會説。
日復一日,孩子內心會愈加孤僻,不知道如何與他人進行交流和建立情感交集,造成孩子的性格缺陷。同時孩子還會有意識地排斥與家長之間的緊密行為,把自己禁錮在一座孤島,無法與家長產生真正的情感共鳴。
關心則亂,家長誰也避免不了吼孩子,如果孩子被吼後,開始變得沉默起來,家長一定要提高警惕。那麼應該如何做,才能撫慰那個孩子受傷的心靈呢?
家長應該如何做,才能撫慰那個孩子受傷的內心呢?
1、安撫孩子
一旦家長沒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大聲吼了孩子,請一定給自己幾分鐘冷靜下來的時間,等到到情緒平和後,好好的擁抱孩子,告訴他自己的感受,比如,媽媽剛才吼了你,是媽媽沒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但是媽媽對你的愛一點沒變,下次媽媽一定注意。
2、引導孩子表達情緒
情緒能夠傳播和擴散負能量,家長吼罵孩子,釋放出的就是源源不斷的負能量,孩子在負能量的輻射下,感到恐懼害怕,無能為力,只能用“沉默”來無聲地對抗這股力量。然而,很多孩子並不具備消化負能量的能力,長期的壓抑,只會加劇負能量的累積。
因此,如傷害已然形成,家長一定要及時彌補。首先要心平氣和地勸導孩子説出心中最真實的想法,教孩子學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緒、並排解負面的情緒,家長還應誠懇地向孩子保證,這只是情感交流的方式,大聲説出自己的感受,不是糾正對錯。
3、接納孩子的不完美
每個家長內心都有一個“理想小孩”的原型,並且試圖按照這個標準,來教育自己的孩子,讓他們按照理想模型,按部就班地生活和成長。吼孩子,其實也折射出了家長對自己的不接納。
要知道,世上的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個體,他只能是他自己,而不是家長的附屬品和創造品,更不可能依照家長想法朝着模型發展。家長還應該意識到,工作與生活中遇到糟心的事情在所難免,這時需要給糟糕的情緒尋找一個合適的泄壓口,不要讓天真無辜的孩子來承擔自己的負面情緒,對孩子來説太過沉重。
面對孩子,家長最大的文明理性的行為模式,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發揮“共情”的作用,努力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瞭解他們,再以他們易於接受的方式對他們的成長進行引導。家長必須先把孩子當做一個獨立的“人”來平等的尊重和對待,而不是當做一個“弱小的孩子”用“吼”的粗暴方式來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