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越管越叛逆讓人頭疼的熊子如何教育這2個方法很實用
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充滿歡樂和童趣,同時也充滿心酸和無奈。看着一個個白白嫩嫩的小娃娃漸漸長大,從咿咿呀呀不怎麼會説話,到開口就和你講道理,甚至氣的你心裏直竄火也無可奈何。忍得住的家長,一個勁説教,忍不住的家長直接揍一頓了事。小可愛怎麼長成了熊孩子,這是多麼無奈和痛苦的過程。
為什麼小時候聽話的乖孩子,長大了就叛逆了,而且越管越難管了呢?一種情況是3歲左右的小孩子開始他小小的叛逆期了。隨着孩子的身體和心理發育,他開始認識自我,區分自己和世界的不同,自己的意志逐漸形成,經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不不,我就不”;另一種情況是家長經常下禁止性的命令而從不解釋,“不許爬在地上”、“不能動剪刀”、“不能玩水”等等。
禁止式的暗示往往會勾起興趣,大人們也常常對禁忌的事情興趣濃厚,越是禁止,越想試試。小孩子聰明好動,年齡越小,對世界更充滿好奇,期待嘗試,你越不讓乾的事情,越想幹。可有些事情,確實是不能觸碰的,那麼該如何解決呢?
説教、懲罰、嘮叨、命令甚至胖揍能暫時的解決問題,但小孩子常常會再犯。其實,孩子是講道理的,他能聽懂大人的話語。只不過命令式的方式,讓他們有了個更強的暗示,反而控制不住好奇心。家長可以試着改變和孩子説話的方式,用引導的方式來和孩子溝通,反而會起到好的作用。
1、拋棄命令和嘮叨的語句,學會引導
我們常常聽到“我説了很多次,你都不聽”的話語,看到們圍在寶寶身邊一個勁的説着別幹這個,別那個的場景,而小寶們往往自顧自,不聽你的。其實家長們要試着學會用簡單的詞、句表達“不”的意思。就像軍隊訓練,口令是單一有效的,反而營造着服從的氛圍,比如孩子貪玩,已經叫了好多次讓他來吃飯,他都不理你。媽媽們可以採取以下幾個步驟:描述孩子的行為,表達自己的情感,提出自己的期望。
可以嘗試着這樣説:你不來吃飯的行為,讓媽媽很生氣,大家都在等你,希望你立刻過來吃飯。小一點的孩子,可能不太明白生氣的意思,媽媽們平時應該試着讓寶寶理解情緒的詞彙。如果寶寶依然不過來,就讓他承擔自然後果,比如飯涼了或者飯沒了。當然要提前告知他自然後果,再比如,孩子把香蕉皮隨處亂扔,媽媽們僅僅説“香蕉皮、垃圾桶”,提示他一下。寶寶們很可能就明白你是要把香蕉皮扔在垃圾桶裏。
2、提供選擇
上述不來吃飯的例子,媽媽們可以把提出期望更換為提供選擇的方式。,比如再玩十分鐘,就過來吃飯或者今天就一直玩耍可以等你吃飯,但以後的晚飯時間之前就不能再玩了。
有的時候上述方法依然無法見效,孩子免不了大哭大鬧,媽媽們要接受孩子的情緒,儘量避免語言暴力和身體暴力。在教育的過程中,多學習和實踐,總有一套可以引導孩子的方法適用你的娃娃。
探討育兒實用方法,我們與孩子一起成長!科學育兒,0-3歲母嬰平台,我們專注於備孕、孕期護理、產後恢復、輔食添加、親子關係、寶寶早教等。想了解更多育兒知識歡迎在評論區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