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大多數家庭裏,爸爸忙於工作,往往由媽媽承擔教育孩子的主要責任。一個孩子,只要媽媽伴隨成長曆程,那麼,媽媽的一切,包括性格、做人原則、思想……都會不知不覺地影響孩子。不得不説,教育孩子,媽媽的作用排在第一位。
做個好媽媽
家庭生活有這樣的普遍現象,當老公在外打拼,為家庭提供經濟基礎時,老婆往往因為會因為天然的母愛而更看重家庭教育,會比丈夫花多三倍以上時間去陪伴孩子成長。然而迄今為止,中國沒有一所名副其實的媽媽培訓學校,很多女人只能在懷孕開始後,才慢慢“自我練習”如何做媽媽。
曾經就有一位媽媽向家教智慧平台吐露心聲:“我文化水平不高,不懂得教育孩子。”其實這恰恰是錯誤的説法,如果這位媽媽願意接受良好的教育觀念,並且能夠應用到對孩子的教育中,那麼,她就算文化水平不高,照樣能教出好孩子。想想民國時期,多少文豪諸如魯迅、沈從文、茅盾等人的母親何嘗不是農村出身的無才婦女,但她們卻用自己的言行品德影響了孩子一生。
很多時候,孩子不怕媽媽沒文化,就怕媽媽太專斷。在孩子的成長階段,他們往往忌諱這四種媽媽類型:
【金錢媽媽】——認為金錢可以解決一切問題,對孩子不管不顧。結果孩子也貪戀金錢,情感淡漠。
【強勢媽媽】——強迫命令,簡單粗暴,喜歡打罵孩子。結果孩子越加反叛,或者越加自卑。
【甩手媽媽】——只生不教,認為孩子的教育由學校承擔,對孩子的任何問題都感到束手無策,乾脆放任不管。結果孩子有什麼事情就自己扛,往往不加分辨,容易誤入歧途。
【學業媽媽】——只看重孩子的學習成績,對孩子的生活品格卻不管不顧,活生生把孩子教成書呆子。
這恰恰説明,一個孩子的自我形象,並不是與生俱來的。媽媽的作用無可替代,千萬不要情緒化的教育,不經意間把孩子越教越壞。當一個好媽媽,言傳身教更加重要,所以説媽媽也是要不斷成長的,努力提升自己,更能潛移默化地教育出好孩子!
1
媽媽再繁忙,也應該關愛孩子,願意與孩子溝通。陪伴就是最好的愛,有媽媽的親近,孩子就不會感到孤獨。不妨在和孩子説話時多表露你的笑臉,不要總是擺着一副嚴肅的面孔,讓孩子不安。
2
媽媽要以身作則,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不管是外在面貌還是言行,媽媽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良好習慣往往是模仿媽媽的。如果媽媽強調飲食衞生,強調言行嘉善,強調外觀整潔,那麼孩子也會不自覺地往好的方面發展。如果媽媽自己每天都蓬頭垢臉,言行粗鄙,忙着操持家務卻不拾掇自己,那麼,你又如何要求孩子也能做到乾淨整潔,講究禮儀呢?此外,孩子進了小學後,會不自覺地將自己的媽媽和別人的媽媽做比較,他們小小的內心,其實更希望媽媽能讓自己驕傲。這並不是孩子愛攀比的表現,而是他們成長階段的情感訴求。
3
媽媽要尊重孩子,才能培養孩子自尊心。一般來説,孩子更為親近媽媽,有些媽媽卻因為孩子小而忽視他的存在,漠視他的情感和要求,或者把孩子當成自己的附屬品,甚至是出氣筒。這往往會讓孩子產生挫敗心理。
4
媽媽應該學會恰當的批評技巧和表揚技巧。我們都知道過猶不及,孩子做對事就一通表揚,做錯事就一通批評,往往沒有理想的教育效果。恰當的做法就是,當你表揚時還願意再説一句“我們還有再進步的空間,要繼續保持努力呢!”當你批評時還願意再説一句“媽媽相信你能改變,因為媽媽愛你。”孩子才能在媽媽的正面評價中摸索到自我的成長方向。
5
媽媽也要保持學習的勁頭。媽媽的態度往往能影響孩子,當你面對新事物時不是拒絕,而是產生新鮮感和好奇心,那麼這種做法也會帶動孩子端正學習態度,願意學習新知識。
6
媽媽應該適時把孩子的教育權交給爸爸,不要讓忙碌的爸爸忘記對孩子表達愛意。很多時候爸爸是粗心人,他們可能忙碌事業,可能沉迷遊戲,可能天生就抗拒孩子……他們對孩子的關愛經常不表露,所以才有”沉默的父愛”一説。然而,孩子不到成年,是不會懂得這種父愛的。有的孩子甚至直言“爸爸是個在家生活的陌生人”,真是令家人哭笑不得。説到底,教育孩子的責任應該是爸爸和媽媽共同承擔的,媽媽應該適時製造機會,讓孩子親近爸爸,也讓爸爸發揮不同於媽媽的家長優勢,教會孩子勇敢與堅強。
7
媽媽應該關注孩子學業以外的一切,着重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很多時候,決定孩子人生高度的關鍵不是分數的高低,而是人格心靈的健康健全,媽媽們應該要着重培養孩子做個有禮貌有原則的人,做個有良好行為習慣的人。
做個好媽媽,是需要女人不斷摸索的過程。面對孩子的教育權,媽媽千萬別想着交給別人,應該牢牢掌握在手裏。因為媽媽對孩子的教育才是真正一對一的教育。孩子有個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媽媽們,不妨多多提升自己,給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