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看到高中同學發朋友圈,説不知道為什麼最近孩子突然管自己叫“媽”了,這是長大了吧?作為老母親的她既欣慰又有些失落。
“媽媽”這個詞,全世界各地的發音都是一致的。成為母親後,每當聽到孩子這樣稱呼自己,都感覺渾身充滿了力量。
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小時候的孩子總是媽媽、媽媽的叫着,突然有天就變成單字了,直接管你叫“媽”,這是否僅僅意味着孩子長大了呢?
其實並不單單只是這一個因素,我們都知道,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目的,唯有父母對子女的愛,是為了將來的分離做準備。
而稱呼裏就藏着孩子心理上的轉變,家長要及時發現背後隱藏的信息,重視起來,別大意。
當孩子的稱呼由“媽媽”變成“媽”,可能暗藏4個心理變化1)孩子長大了
孩子小時候都喜歡説疊字,這是由於語言能力不完善,發單音節有些困難造成的。
等到發音系統成熟後,孩子就會自動切換到單音節,將“媽媽”改為“媽”,“爸爸”改為“爸”,這是一種長大的象徵。
2)孩子有了更多小秘密
當孩子萌發自我意識後,就開始認識到自己是獨立個體了,不再只是爸爸媽媽的依附。
在獲得獨立能力的同時,也就意味着減少了對父母的依賴,表現在稱呼上就是從媽媽轉變為媽。
儘管這對老母親來説是件比較打擊的事,但我們要換一個角度想,給孩子祝福,這是培養健全人格的開始。
3)孩子的心理出現問題
所有家長的觀念裏,都認為孩子是無憂無慮的,不應當擁有什麼情緒。
但事實上,孩子最為敏感,他們的心情變化很細微,唯有認真觀察,及時調整教育方式,才能讓孩子快樂成長。
大部分家長習慣居高臨下地發號指令,對自尊心逐漸強大的孩子來説,這是種不尊重。因此,孩子逐漸具備自主能力時,很容易出現叛逆情緒,導致親子關係惡化。
家長一定要重視起來,反思自己是否有做得不對的地方,當孩子叫你“媽”,就應該從權威者的身份轉變成“朋友”了。
多用平等和尊重的方式與孩子溝通、談心,教育才會起到更好的效果。
4)親子間存在隔閡
如果親子間存在隔閡,或孩子對父母心存不滿,稱呼時也會刻意表現出不親近的感覺,直接喊“爸”或“媽”。
這種情況下,稱呼對孩子來説只是一個代號,並沒有投入多少感情。
家長平時要注意觀察,孩子稱呼變了是以上哪種原因,重視起來並及時疏導,才能避免問題擴大。
孩子長大後,父母應當轉變教育方式1)把孩子視作獨立人格
傳統觀念比較重的家長,通常會把孩子視作自己的附屬,教育時也喜歡凌駕於孩子之上,控制慾較強。
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要麼反抗叛逆,要麼唯唯諾諾、缺乏主張。
唯有父母把孩子視作獨立人格,才能使其發展出獨立意識,成為更加優秀的人。
2)逐步放手,給孩子空間
孩子長大後開始接觸到學校與社會環境,不再只侷限於家庭中了。因此,家長也要及時轉變身份,生活中很多無傷大雅的小事,就讓孩子自己做決定吧。
唯有如此,孩子才能親身經歷問題、解決問題,並逐步發展出多種品質。
3)注意觀察孩子的變化
當然,孩子畢竟是孩子,自制力很弱,也無法承擔責任。
因此,在發展的整體大方向上,父母一定要有所把握。注意觀察孩子的心理和生理變化,一旦發現不對的苗頭,就要及時糾正到正常的軌道上來。
但千萬要注意温和而堅定,手段太過強硬只會傷害親子感情,且讓孩子滋生叛逆情緒。
平時多和孩子敞開心扉聊天,認真傾聽他的想法,一起尋找問題的解決方式,總有一天方向盤要交還給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