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部疾病是最為複雜的疾病,每年因為腦部疾病的死亡率和致殘率都是我們難以想象的,僅僅是腦卒中這一項疾病 ,我國目前有腦卒中患者約600餘萬,倖存者中約有70%~80%不同程度喪失勞動能力,重度致殘者佔40%以上,複發率41%,並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極大負擔。腦卒中是神經系統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其死亡率和致殘率都很高,是目前人類疾病3大死亡病因之一。
循證醫學證實,在腦卒中存活的患者中,進行積極的康復治療,可使90%的存活患者能重新恢復步行和生活自理能力,可使30%的存活患者恢復一些較輕的工作。相反,不進行康復治療,上述兩方面恢復的百分率相應只有6%和5%。
大量臨牀康復實踐表明,早期有效的康復訓練有助於改善腦卒中患者受損的功能(如感覺、運動、語言、認知和心理等),減輕殘疾的程度,預防腦卒中後可能發生的併發症(如壓瘡、墜積性或吸入性肺炎、泌尿系感染、深靜脈血栓形成等),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和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提高其生活質量。
認識腦卒中
腦卒中,俗稱中風,臨牀上又叫腦血管意外。是指起病迅速由腦血管病變引起的侷限性或全腦功能障礙,持續時間超過24小時或因其死亡的臨牀症候羣。
腦卒中分為兩大類:第一類,缺血性腦卒中,其中包含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腦血栓形成,腦栓塞,第二類出血性腦卒中,其中包含腦出血和蛛網膜下隙出血。
腦卒中的臨牀特徵主要包括以下幾點:運動功能障礙,感覺功能障礙,言語障礙,認知障礙,吞嚥障礙,平衡和協調運動障礙,心理障礙等。
腦卒中康復管理
康復評定
腦卒中的康復評定是腦卒中康復的重要內容和前提,對康復治療目標,康復治療方案起着指導作用,有利於對康復效果進行評測。
腦卒中的早期就應該進行康復評定,治療過程中還應定期評定,出院前再康復評定。(具體針對神經損傷程度評定;運動功能評定;日常生活能力評定;其他例如感覺、認知、失語、構音障礙等功能的評定)。
康復治療時機選擇
早期康復主張在生命體徵穩定48小時後,原發神經病學疾患無加重或有改善的情況下開始進行康復治療(腦出血患者腦水腫程度相對較重,一般主要在發病後1~2周,病情穩定後開始康復治療)。
對伴有嚴重的併發症,如血壓過高等,在治療原發病的同時,積極治療併發症,待患者病情穩定48小時後方可逐步進行康復治療。
康復治療基本原則
1.選擇合適的康復時機。
2.康復評定貫穿於腦卒中的治療的全過程。
3.康復治療計劃是建立在康復評定的基礎上,由康復治療小組共同制定,並在治療方案實施過程中逐步加以修正和完善。
4.康復治療主語循序漸進,要有腦卒中患者的主動參與其家屬的配合,並在日常生活和健康教育相結合。
5.採用綜合康復治療。
6.常規的藥物治療和必要的手術治療。
腦卒中三級康復
一級康復 ——腦卒中的早期康復
一級康復是指患者早期在醫院急診室或神經內科的常規治療及早期康復治療。在急性期最重要的是預防再發腦卒中和併發症,鼓勵患者重新開始自理活動,並給予患者及其家屬精神支持。
此階段多為卧牀期,康復治療的目的是通過被動活動和主動參與,促進偏癱側肢體肌張力的恢復和主動活動的出現,以及肢體正確的擺放和體位的轉換(翻身),預防可能出現的壓瘡、關節腫脹、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泌尿系和呼吸道的感染等。
同時,偏癱側各種感覺刺激和心理疏導以及相關的康復治療(如吞嚥功能訓練,發音器官運動訓練、呼吸功能訓練等),有助於腦卒中患者受損功能的改善。
二級康復 — —腦卒中恢復期的康復
二級康復一般在康復中心和綜合醫院中的康復醫學科進行。一般是指發病後的4~12周。
治療目標除前述的預防常見併發症以外,應抑制痙攣、促進分離運動恢復,加強患側肢體的主動活動並與日常生活活動相結合,進行相關的作業治療、言語治療、心理治療、傳統康復治療,注意減輕偏癱肢肌痙攣的程度和避免加強異常運動模式(上肢屈肌痙攣模式和下肢伸肌痙攣模式)。
同時,隨着功能的恢復,還應加強協調性和選擇性隨意運動,進行上、下肢實用功能的強化訓練,可加用康復工程方法,通過矯形器等輔助具來抑制異常的肌張力。
腦卒中患者運動功能訓練的重點還是應放在正常運動模式和運動控制能力的恢復上。
三級康復 — —腦卒中的社區(後遺症期)康復
患者經過一段時間專業康復後,如果可以進行社區生活,就可以考慮讓患者出院。
當患者功能恢復達到平台期,可以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康復宣教,使患者可以在家中進行常規的鍛鍊以維持功能。
牀上體位擺放很重要
卒中偏癱患者的典型痙攣姿勢表現為患側上肢肩下沉後縮、肘關節屈曲、前臂旋前、腕關節掌曲、手指屈曲;下肢的外旋、髖膝關節伸直、足下垂內翻。早期注意牀上體位的正確擺放,可以減輕或預防上述痙攣姿勢的發生。
1,患側卧位:患側在下,健側在上。
頭枕枕頭,後背用枕頭支撐;患側上肢前伸,手心向上;患側下肢伸展,膝關節微屈;健側上肢自由位,下肢呈邁步位並放置在枕頭上。
2,健側卧位:健側在下,患側在上。
頭枕枕頭;患側上肢用枕頭墊起,上舉;患者下肢屈髖、屈膝,並用枕頭墊起;健側肢體自由位。
3,仰卧位:頭枕枕頭,患側肩部和臀部用枕頭支撐;肩關節前伸,保持伸肘,腕背伸,手指伸展,下肢稍屈曲。仰卧位還可將上肢抬高,但任何時間均應避免半卧位,這會加重上肢屈曲和下肢伸展。
除了以上傳統的物理康復方法以外,現在醫學的北聯——IPS腦神經修復療法可以更好的治療腦卒中後遺症,加快患者康復。
作用機制:
北聯iPS腦神經修復療法是通過體外培養具有多向分化能力的,可遷移至損傷部位,分化成少突膠質細胞、神經元和星形膠質細胞的iPS幹細胞,採用局部靶向注射種植技術,將活性細胞準確種植在椎間盤內的髓核中。通過幹細胞自身的作用可不斷分泌細胞因子來修復患者體內受損的神經細胞,從而完成神經功能的重建,以達到修復的目的,為神經細胞病變引起的癲癇、腦癱、腦萎縮、帕金森症、老年痴呆症、腦中風後遺症等患者帶來福音。
幹細胞局部靶向移植
幹細胞靶向移植是將高數量和質量的幹細胞種植到椎間盤內的髓核,利用幹細胞的自我複製和分化潛能來修復受損的細胞,恢復受損器官、組織的正常功能。幹細胞移植在器官組織內,促進神經再生,促使腦部發揮正常生理功能。
幹細胞治療腦神經疾病的優勢
有效性好術後隨訪患者語言功能和肌張力改善最為明顯,總有效率在60%以上。
安全性高靶向注射調理途徑是臨牀常規調理方式,技術路徑簡易安全,不存在任何技術風險,無需麻醉。
靶向性強幹細胞是免疫缺陷細胞,均具有免疫原性低、無排異反應、無毒副作用與依賴性等特點。
安全性高
技術安全乾細胞治療技術不存在傳播疾病的風險並且不會產生免疫排斥反應,治療安全、無副作用,治療效果明顯。
細胞特性幹細胞是免疫缺陷細胞,均具有免疫原性低、無排異反應、無毒副作用與依賴性等特點。
幹細胞治療腦卒中後遺症是目前比較有效的治療方法,相對於傳統的治療方法來説他有很多自己獨特的優點。歡迎大家積極評論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