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的澤澤正在和好朋友萱萱玩過家家,他們玩的是“去醫院看病”的遊戲。
澤澤當起“醫生”來有模有樣,他帶着媽媽的圍裙當“醫生的白大褂”,拿了一副耳機當“聽診器”,正襟危坐。對前來“看病”的萱萱,他很細心地問:“你哪裏不舒服?”
萱萱説:“我嗓子疼、頭疼。”然後澤澤繼續問她:“你在家裏量過體温嗎?”萱萱搖了搖頭。
接着,澤澤拿出一個玩具“温度計”,讓萱萱夾好。
幾分鐘後,澤澤看着“温度計”對萱萱説:“你有點發燒,我需要往你屁股上打一針。”隨即要讓萱萱脱掉褲子,媽媽看到後,連忙制止了澤澤。
她有點擔心:小孩玩“過家家”的遊戲好嗎?澤澤是小男孩,這樣接觸是不是有點太過親密?
對孩子喜歡玩過家家這樣的遊戲,其實父母不需要擔心,這是兒童身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正常行為。一般來説,孩子在3歲左右就已經產生了社交的需要。
3歲之後,孩子的性心理也開始萌芽,他們逐漸意識到男孩與女孩之間的區別。此時,他們對同性與異性的異同點感到十分好奇。
所以他們通過玩過家家來進行觀察。比如,小女孩扮新娘,小男孩扮新郎,也有的孩子喜歡扮演醫生去檢查小夥伴的身體等。
父母大可不必帶着有色眼鏡看待孩子的這類遊戲,因為這是孩子人際交往發展的表現,也是孩子性心理成長的特徵。
但這類遊戲,需要父母提醒孩子,在不觸摸對方敏感部位、不傷害對方身體的前提下進行。不僅有利於孩子日後的家庭婚姻,還有利於性心理的健康發展。
從心理學角度來説,孩子的這些行為不僅不會影響到心理健康,反而還會促進他們的身心發育。
所以父母應儘可能配合和少干預孩子的角色分配和扮演,多聽聽孩子口中的"演説詞",一般在玩過家家的時刻孩子是真實流露的情感,父母通過玩過家家的遊戲也可以瞭解到孩子內心真實的想法。
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説,兒童的思維依賴於興趣與活動,而不是興趣與活動依賴於思維。過家家是孩子們在恰好的年齡恰好表現出來的特有的興趣和行為。
記得自己小時候特別盼望和朋友一起出去玩,拾幾個磚頭圍成一個矮矮的“灶台”,把乾枯了的葉子揉成粉末撒在磚頭中間"生火"。有時我們也會偷偷的拿做飯的小鍋搭在土灶台上。
並且每個玩伴都有不同的角色:公主,王子,寵物貓,騎士,國王。在那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裏,我們自己建了一個簡易的王國,甚至還安排士兵出征。
過家家似乎能讓那個時候的我們很快樂。所以對於經常玩過家家的孩子,有以下幾大好處:
1、提高了孩子的社交技能
孩子在玩過家家的遊戲時,為了扮演逼真,他們往往會仔細地研究朋友之間的行為、對話,揣摩彼此間的關係,他們會去猜想父母是如何教育兒女的,他們甚至還會根據自己以往看病的經歷模擬醫生與病人之間的對話。通過這樣的模擬,他們能更好地理解身邊的關係和職業,促進社交能力的發展。
2、開發孩子的智力
孩子能從泥土做的餡餅中“品嚐”出美味,能從一堆沙子中看到一個王國,這正是他們大腦思維能力、想象力快速發展的表現。
3、增強語言能力
孩子在玩過家家的遊戲時,會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説”的工作。
我跟女兒在玩“媽媽和寶寶”的遊戲時,女兒來扮演“媽媽”這個角色,我們假裝外出玩耍時,我扮演的“寶寶”搶了別的小朋友的玩具,這時女兒就會説:“寶寶,你做錯了,拿別人的東西是不對的,我來告訴你怎麼去跟別人交換玩具啊。”
其實在這個過程中就能提高了孩子的語言組織能力和溝通技巧。
兒童心理學家也得出過類似的結論:經常玩過家家遊戲的孩子,未來即時執行能力和延期滿足的能力也會更強。
所以我們可以鼓勵孩子與玩伴玩耍,也可以和孩子一起扮演,只要孩子有興趣便可以經常玩,孩子們常常能從中得到不少快樂。
我們不必為孩子的某些親密行為過於擔憂,只要適時加以引導就可以了。
1、父母參與到其中
父母可以積極地參與到孩子過家家的遊戲中去,並按照孩子的分配,扮演某個角色,藉此遊戲可以教給孩子各種用品的使用方法,教給孩子一定的溝通技巧和處理問題的方式。
我女兒非常喜歡玩打針的角色扮演遊戲,她喜歡讓我扮演“病人”。
拿着打針的那套玩具,一會給我量體温,一會給我打針,還囑咐我要多喝水,躺着休息。
在吃藥的時候,女兒會説“這個藥有點苦哦,要喝掉,良藥苦口利於病。”這完全都是她生病的時候,我對她説過的話。
我們在玩這個遊戲中得到了不少的快樂。有段時間幾乎每天晚上都要玩。有時候女兒也會扮演“病人”,我來扮演“醫生”。
2、增加一些遊戲的內容
父母可以把過家家的遊戲當作一項重要的教育活動,多開發一些遊戲內容。
比如設置醫院、警察局、超市、學校等多種遊戲情境,讓孩子身臨其境地對社會各行各業進行模仿。
我跟女兒經常玩超市情境的遊戲,在玩中教她學會如何選購蔬菜、如何結賬,同時認識金錢的數額,找錢,這也練習了數學有關方面的知識。
3、要告訴孩子一些性別常識
當父母發現孩子與異性在遊戲中扮演時,要注意告訴孩子一些性別常識,比如,自己身體的一些隱私部位是不能給別人看的,從而引導孩子做出正確的行為。
涵妮媽媽寄語:
父母要理性對待孩子的過家家遊戲,要帶着飽滿的童心和温情進入孩子的遊戲世界。不要武斷阻止孩子玩的天性,要讓孩子全身心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