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拒絕喪偶式家庭?看看爸爸能給孩子帶來什麼就知道了
為什麼我們拒絕喪偶式家庭?看看爸爸能給孩子帶來什麼就知道了原創
小微談育兒
1小時前
文 | 小微談育兒(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在我的童年,記憶中只有母親一個人在教育我,每天從早上開始,我就是和母親在一塊,只有幾次能夠看到父親。
所以在童年,我和父親之間的距離非常遠,即使我們呆在同一個屋檐下。我知道父親每天都要很晚回來,都是在為我們這個家努力,可是我和父親的感情卻不會因為父親的工作努力而變得更好。
所以在童年,彼此之間的關係都特別僵硬,父親和母親之間也經常發生矛盾。
現在我也成家立業了,我特別能夠感受到孩子對父母的那種期望,希望每天放學回家都能夠得到父母的關愛,老公確實在忙,但是我和老公共同商量,每天都需要和孩子單獨相處一個小時之上,不然我們這樣的家庭就是一種“喪偶式”。
一、喪偶式家庭的問題:父親角色缺失小時候老師佈置過一篇文章,以我的父親為題目,我記得我當時寫了很久很久,因為我根本不瞭解我的父親。
我的父親除了每天都很晚回家,有時候還會加班出差,本來一本見不到幾面就變成一個星期也見次數不多。
我現在才瞭解到童年我的家庭就是一個喪偶式的家庭,大部分的生活都是母親來完成,父親角色缺失很大程度上除了要工作,為這個家庭創造更好的生活,還有一部分是他們根本沒有學會怎麼做一個父親。
有時候爸爸在家也不帶孩子,和孩子就像是兩個從不相交的線,有什麼問題和困難都找媽媽,就是這樣,親子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大。
最後來説喪偶式家庭都是因為父親角色的缺失,而父親角色缺失大部分都是他們沒有擔任好這個角色,沒有適應如何做一個合格的父親。
二、父親位置邊緣化容易激發家庭矛盾有一次我爸爸出差,剛好碰到學校要弄親子大會,必須父母兩人都在現場,一開始説好了爸爸可以從外地趕回來,可是最後爸爸還是忘記了,當時我也對爸爸感到非常失望。
在那個時候媽媽一個人帶着我,我真的感受到那種説不出口的委屈,在我心中不僅對父親很失望,母親和父親也因為這個事情吵架,生活中還有很多父親角色被邊緣化的事情,父親不僅沒有參與我的學習更沒有融入我的生活。
所以經常性我的媽媽和爸爸就會開始爭吵,家庭矛盾也越來越激化,有一段時間媽媽還要吵着離婚。
由此可見,父親的位置不僅僅是一個名稱這麼簡單,背後還會有更多的責任和任務需要完成。
三、爸爸給一個家庭帶來了什麼?1、給孩子帶來安全感
不是所有成長問題母親一個人就能夠解決,很多時候父親在其中扮演剛強性角色也很重要,在給孩子教育中讓孩子學會勇敢,知道如何面對挫折和困難。
給予孩子的陪伴往往就是孩子成長中最好的肥料,也是孩子的一種安全感來源,有父母的共同照顧,孩子會在面對困難中更加獨立,能夠找到自己前進的方向。
2、給妻子帶來理解與尊重
母親懷胎十月已經非常辛苦,還要哺乳孩子,身體上已經非常累了,這個時候父親不做好父親的角色,所有事情都讓女性去承擔,這樣反而會讓母親心理上更加受傷。
因此對於一個好父親來説,扮演好父親這個角色就更是扮演好丈夫,讓妻子能夠感受到自己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也能夠感受到被理解的力量。
3、讓家庭充滿關愛
一個其樂融融的家缺失不了母親、父親和孩子,喪偶式家庭最可怕之處並不是這個家庭真的缺少了父親,而是這個家庭有父親的存在,但實際上父親角色並沒有真實影響着這個家庭。
所以一個好爸爸,給孩子帶來安全感,給妻子帶來尊重,給生活帶來成就,給家庭更多關愛。一個有愛的家,才會創造出優秀的孩子。
四、忙碌的爸爸需要怎麼做?1、記住孩子的一些重要的日子
父親要忙工作、不能隨時隨地陪在孩子身邊,但是我們不要忘記盡到父親應盡的責任。孩子上學的日子、時間,孩子的生日,以及孩子運動會的時間或者是一些在學校活動的日子。能夠記住這些日子,對於孩子來説,他們會感受到父親是關心自己,只是太忙, 這樣孩子也會產生一種理解心態去包容父親。
2、下班後讓孩子感到父親的存在
不管你加班還是不加班,下班之後儘量和孩子一起吃飯。在和孩子吃飯過程中也是彼此瞭解,彼此增進關係的時候。
下班之後如果吃不上飯,就和孩子做遊戲,和孩子一起看電視、讀故事給孩子聽,要陪着孩子一起,這樣就會讓孩子感受到更加真實的父親,而不是名義上的父親。
只要下班之後能夠抽出時間讓孩子感受到就好,儘量從孩子感興趣的事情入手,有時候可以給孩子買玩具,讓孩子開心。
3、和孩子一起參與生活小事
想讓忙碌的爸爸一直陪伴着孩子也是不現實,但是爸爸可以在有時間的時候帶孩子一起出去玩。
無論是公園還是廣場、科技館還是博物館,爸爸都可以帶孩子一起去,甚至就算是隻和孩子一起手牽手逛超市,對於孩子來説也是一份寶貴的經歷。
爸爸也不要覺得給孩子的禮物一定要是昂貴的變形金剛或者芭比娃娃,爸爸的微笑或者擁抱對於孩子來説就已經足夠了。
父親角色的邊緣化對於這個家庭來説不是一件好事,所以我們一定要抓住孩子的童年,拒絕喪偶式的家庭,要盡到父親這個角色。
儘可能多陪伴孩子,不要將自己邊緣化,通過日常生活的互動,每天都抽出一些時間多陪伴孩子,讓彼此之間的距離更加貼近。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這裏是小微談育兒,在這裏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分享給更多的人!
本文為一點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