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一刻:王明華: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

  沈從文説: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地方的雲,喝過許多地方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紀的人。

  木心説: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 車,馬,郵件都慢 /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周國平説:愛就是心疼。你可以喜歡很多人,但心疼的只有一個。……藝術作品裏的愛,總是對着唯一的那個人,愛得誠誠懇懇。可藝術家的愛,卻像四散的柳絮,處處生情。人生如戲,看戲的人總是隻記得男女主角的身影,而那些本在自己人生中佔據主角地位的人,到底成了諸多看客中那一類可有可無的配角。

  決定寫王明華之前,我猶豫了很久。比起被愛傷透仍堅強獨立的孟小冬和穩坐正席平穩順遂的福芝芳,她確實沒有太多可供挖掘的事件和情緒。在梅蘭芳精彩紛呈的生命裏,她這個名正言順的妻倒像是多出來的一朵無名小花,孤零零衰敗在梅蘭芳繁花似錦的生命中。

  王明華比梅蘭芳年長兩歲,父親是旦角王順福,哥哥是武生王毓樓。梅蘭芳17歲喪母,孝滿一百天後,梅蘭芳即娶了王明華為妻。而婚事之所以如此迅疾,是因為當時梅蘭芳因嗓子變聲不得不停止演唱在家休養,家人見他心情抑鬱,便主張為他娶個媳婦,幫他度過這一難關。成婚之後,王明華果然為梅蘭芳帶來了好運。梅蘭芳的嗓音恢復如初,重新開始了演藝事業。為了支持丈夫的事業,王明華着男裝,時刻陪伴梅蘭芳左右,處理梅蘭芳的一切生活瑣事。

  他們的婚姻也意外得融洽非常。婚後一年,王明華即為梅蘭芳添上一子,取名為大永,隔一年,再添一女,取名五十。夫妻和睦,兒女雙全,家業日興。

  這個時候的王明華一定幸福極了,她擁有讓人豔羨的美滿家庭,丈夫一心一意疼愛自己,兒女聰明乖巧,家庭狀況一日好過一日——於是她的整顆心都投入到丈夫的事業中去。

  她是他的造型師——她為他改進化妝、髮型和服裝的樣式,在戲服設計製做、色彩和畫樣如何協調得更典雅方面也越加精心,愈加考究精美,甚至連頭上帶的絹花,她都要親自到絹花作坊去定製新型產品。比如《嫦娥奔月》中嫦娥的服裝,老戲是把短裙系在襖子裏邊,在王明華的建議下,創作人員參照古代美女圖,改為淡紅軟綢對胸襖外系一白軟綢長裙,腰間圍着絲絛編成的各種花圍,中間系一條打着如意結的絲帶,兩旁垂着些玉佩。這種設計後來成為程式化服飾。

  嫦娥頭面的式樣王明華也功不可沒。頭面的式樣梅蘭芳他們最初也取樣於仕女畫,可是畫中人物只有正面、側面,很少見到有背面的,結果當梅蘭芳轉過身去的時候,後面的式樣很不理想。這一難題最終是被王明華解決的,她的設計是把頭髮披散在後面,分成兩條,每一條在靠近頸子的部位加上一個絲絨做的“頭把”,在頭把下面用假髮打兩個如意結。

  不僅如此,王明華對於梳頭也很能幹。梅蘭芳初期演古裝戲時,出門往戲館去,隨身總是帶着一個木盒子。那裏面裝的是王明華在家為他梳好的假頭髮,因為那種梳法連專門梳頭的師傅都梳不上來。梅蘭芳上台前只需把假頭髮往自己頭上一套,一個精美的古代美人的形象便立刻出現了。

  她還是他的經紀人——在那個讓梅蘭芳聲名鵲起逐漸走紅的日本之行中,王明華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1919年梅蘭芳作為中國第一位京劇藝人到日本演出,王明華相隨同去,負責梅蘭芳的演出業務事項。東瀛訪問演出的成功,使梅蘭芳的聲譽又高漲一層,而她對梅蘭芳的呵護和照顧也備受讚揚,傳為佳話。從此梅蘭芳對家中事務概不過問,全由妻子一手掌管;外出演藝事務,也尊重她的意見,由她安排公事。

  這種情況之下的王明華,做出了一個扭轉她今後人生的決定。為了更方便地照顧丈夫的生活和事業,她不顧勸阻毅然決然做了絕育手術。

  做這個決定時,她一定未曾料到世事變化如此無情。

  一場蕁麻疹,奪去了他們僅有的兩個孩子的生命。這個人生轉折,迫使屬於王明華的時代開始走向終結。沉浸在喪子之痛中的王明華和梅蘭芳,不得不開始面對眼前已經發生的事實。梅蘭芳是家中那一輩的獨子,身上承繼着傳宗接代的家族使命。他不可以無後。此時,王明華的孃家人為了安慰王明華,建議收養侄子王少樓做兒子。但梅蘭芳思忖再三覺得不妥,他覺得自己還未滿三十歲,正年輕,可以自己生,領養他人孩子多有不便。識大體的王明華最終同意了梅蘭芳的想法,願意讓他再娶一房以延續香火。

  為了丈夫的事業,王明華甘願捨棄生育的能力,而她終究想不到,自己的傾情付出會換來這樣的結果。之後,福芝芳順利嫁入梅宅。王明華的愛情和婚姻成了一場三人同台的摺子戲。

  梅蘭芳和福芝芳新婚當晚,梅蘭芳心中想到王明華,為不使她難過,他先在王明華的房裏陪着説了些話,而後才説:“你歇着,我過去了。”王明華心下感激,便道:“你快去吧,別讓人等着。”新歡舊愛的故事裏,從來只聞新人笑,哪聞舊人哭。梅蘭芳對王明華情緒的體恤和照顧,讓心中悲慟的王明華稍有寬慰。

  然而,時光流轉,始終沉浸在喪子之痛中的王明華身體越拉越差。梅宅裏,那一邊是從前處處可親的丈夫與他如今的嬌妻愛子,這一邊是舊日歡聲笑語終已成空的蕭索院落。兩相對比之下,王明華內心的痛苦難過可想而知。不久之後,王明華染上肺結核病,久治不愈。她擔心自己患的肺結核傳染病會傳染給一家大小,更擔心傳染給梅蘭芳,影響他的演藝事業,便決意離開家。在一位特別護士劉小姐的陪同下,王明華來到天津馬大夫醫院進行治療。

  她的離家,除了不願將病傳染給家人之外,或許還有一部分原因——日日夜夜看到心愛的丈夫在與另一個女人共建的家庭中其樂融融,要她如何能夠不懷念起當初這樣陪着他笑語盈盈的人是自己?要她如何能夠排解無邊的懊恨和修復無法彌補的傷痕?

  既然做不到完全放下,乾脆轉身離開。

  1929年年初,王明華在天津病危。梅蘭芳死後,福芝芳將梅蘭芳和王明華二人的棺木並葬在一起,旁邊備下一個空穴,留給她自己本人百年之後用。

  生不能再同寢,死卻終於長久同眠。然而這個有着冰冷陪伴的空間,依然擠着三個人的靈魂。

  “上帝給人禮物,要麼在前,要麼在後,不會前後都給。”

  失去孩子之前的王明華,事事順遂,處處圓滿。一種生活,倘使好到了極致,總會開始走下坡路,突如其來的磨難和挫折將所有虛幻的幸福打回原形。所謂否極泰來盛極則衰,莫不如是。

  失去孩子之後的王明華,沉浸於悲哀不能自拔。持久的自甘沉墮,讓生活如同一潭死水,置身其中的人事,只能由着引力緩緩地往下沉去,直至生命終結。

  人始終不能將希望盡付別人手中,與其期待他人的拯救,自己救贖自己才是最穩健最安全的做法。王明華的希望,是系在梅蘭芳和孩子身上的一隻風箏。當風箏的線斷了,這份希望便一同落空。

  世事變幻莫測,滄海桑田中流轉的歲月最經不起推敲。一代人離去,另一代人又緊接着撲上來。生命長河中能倚靠的人,到底只有自己。當初經歷喪子之痛的王明華,如若稍稍想到人生的真諦在於對自身的挖掘,她的人生,會不會開創出另一番風采?

  想起張愛玲的一段話,“在這個光怪陸離的人間,沒有誰可以將日子過得行雲流水。但我始終相信,走過平湖煙雨,歲月長河,那些歷盡劫數,嚐遍百味的人,會更加生動而乾淨。時間永遠是旁觀者,所有的過程和結果,都需要我們自己承擔。”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斯人已逝,空留悵惘。王明華的人生已然結束,而我們,或許可以從她的生命中領悟些許生活的道理,藉着前人的血和淚水,走好自己的人生。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164 字。

轉載請註明: 豆瓣一刻:王明華: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