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捨間鑄就佳作,看東方藝術取捨之道,感受畫家筆下的意境美
文/錢毛毛
人生貴在捨得,國畫創作中也有捨得的用法,所謂捨得,便是在景緻的選擇中,通曉景緻的繁密和留白之感。
如果能夠掌握好捨得的韻味,那麼便能在精妙感的利用上,有着更出眾的表現。
而在審視畫作時,也並不應該講目光全放在事物之處,從畫的留白中讀出韻味,更容易貼近畫家的感慨,走進畫家所創作的精神世界中。
書畫創作的難度並不低,特別是在對於材料的選擇上,如果不能在構圖上就有着明確的認識,那麼便會因為構圖方面的表現偏向於兩個極端。
要麼因為對於景物的填入太多,導致畫面在展現時太過複雜,有種畫蛇添足的意味,再者便會因為畫中構圖太過簡單,很難將主題凸顯出來。
其實藝術的表現是共通的,在繪畫藝術之外,傳統的表現藝術中,也會有着類似的選擇。
譬如在《三岔口》的環境設計中,就以一張桌子為環境基礎,多則嫌多,少則無物,恰恰能夠展現藝術形式的精緻感。而這份判斷力,是需要畫家深入畫作中進行賞析把握。
在特定人物的畫作演繹時,則要根據人物的性情特點來描繪,也因此往往藉助的意象比較侷限。
如果在畫中加入一些景緻作為旁襯,似乎都顯得多餘,索性就以孤零零的人物作為畫面主體,將思想表現得淋漓盡致,並無喧賓奪主之嫌。
齊白石作為畫風獨特的大家,在畫卷中多以簡單的意象作為描繪主體,在其山水畫作中也可見一斑。
諸如齊白石的《山居翠竹圖》中,他擷取村舍一角為意象,雖然山居為人居住之處,但並未以人為主體,而是藉助村舍、鴨羣、翠竹、流水為主體,將一片靜謐景象繪於紙上。
雞犬相聞的田園意藴油然而生,空靈靜謐的氣氛營造,彰顯出了清雅意藴。如若在其中加入人的身影,那便沾染了世俗氣質,和整幅畫的氣質並不相稱,這種取捨可謂獨到。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