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最有中國味道的傳統佳節——元宵節,遇上冰雪體育嘉年華——冬奧會,會碰撞出怎樣一種特別的氣氛?
元宵節前的2月13日,北京下了一場大雪。接下來兩天,天氣都特別好,雖然温度明顯比之前低,但晴空如洗流雲如曳,銀裝素裹的“雙奧之城”愈添冰雪魅力。
雪後第二天,我抽了個空,拜訪慕名已久的北京什剎海冰場,雖然冰場已於立春那天關閉,但因為這場春雪的緣故,我見到了什剎海最美的冬景,也感受到冬奧會給北京冰雪運動傳統帶來的新活力和新風貌。
有一種説法:北京的冬天如果有比下雪更值得期待的事,那就是滑冰了。由於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等原因,北京有不少天然冰場,什剎海、頤和園、奧森公園等處水面,到了冬天都是市民“溜冰”(老北京人喜歡把滑冰叫“溜冰”)的好去處。
什剎海冰場又意味着什麼呢?這麼説吧,對一些老北京而言,沒到什剎海滑過冰,這個冬天就過得不完整。一入冬,它就是北京人熱切期待的“網紅打卡點”。
今年受冬奧氛圍感染,這個冰場更是爆紅,吸引了13萬人次前來體驗冰上游戲和冰上運動。我到“什剎海”這天,冰場由於天氣轉暖,已經關閉10天了,但還有不少市民排隊甚至隔着護欄,跟冰場最漂亮的幾處風景合影——其中最受歡迎的,當然是冰場門口的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吉祥物了。一位請我幫忙拍照的大姐説:“什剎海冰場年年開,但冰墩墩和雪容融只有今年站這兒跟我們合影。這大雪一下啊,它們倆就更漂亮、更有神采啦!”
老北京冰雪運動發展頗有歷史和羣眾基礎。1925年,北海公園開始向普通民眾開放,並在冬天開放冰場;20世紀50年代,什剎海開闢了天然溜冰場;這塊冰場後來與北大未名湖冰場、北海公園冰場、中山公園冰場、頤和園昆明湖冰場等天然冰場,成為北京市民參與冰上運動的主要場所,熱度延續至今。
這份對冰雪運動的熱情,因冬奧會來到而進一步升温:一邊過春節,一邊看冬奧,是許多北京人和中國人2022年獨特的記憶。我在去什剎海冰場的路上,先後看見兩家“錦芳湯圓”的銷售點,其中一處排着長長的隊伍。路人走過隊尾習慣性地打聽:“排什麼呢?是冰墩墩嗎?”排隊的人則幽默作答:“這回不是冰墩墩,是圓墩墩。”——“圓墩墩”和“冰墩墩”,元宵節和冬奧會,就在這詼諧有趣的對話中,歡樂相遇了。
在不少老北京人眼中,錦芳小吃的元宵是每年正月十五必備的傳統吃食,到這兒排隊買元宵,也成了頗具儀式感的一項傳統,正如奧林匹克盛會成為全世界的體育文化傳統一樣。
據説,帶着冰殼的冰墩墩,靈感來源於老北京冬天的傳統美食“冰糖葫蘆”,冰糖葫蘆在北京話裏叫“糖墩兒”,這是它的名字“冰墩墩”的來由。在本屆冬奧會中,我們能找到那麼多北京元素,那麼多中國味道,元宵節與冬奧會的美好相遇,則再為這一篇章增添了具有象徵意味的有趣情節。
(燕都融媒體記者 劉採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