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盧明 編輯|燕子 圖片|網絡
杭州號稱天堂,我對杭州也遊了不止一次。尤其是對西湖的美,由衷地讚歎。唯其太美,所以有太多的人去描繪它。因其有太多的讚歌,也就很難寫出新意。所以,我不去寫西湖、西泠,而是想寫一寫西溪。
西溪濕地雖然有千百年的歷史,但作為現代旅遊勝地而大加傳揚,則是近些年的事情。它處於杭州西北郊,與都市的喧囂與繁華拉開一定的距離,更適應人們追求自然、盼望閒適的思維趨勢,更有一番別樣的韻致。況且,我的兩次西溪遊都是浙江省水滸研究會與杭州市園文局安排的,作為他們的客人來到這裏,自然多了一份自得,就象串親戚的客人,完全可以免卻購買門票、聯繫舟車之類的煩擾。
這是一片塘埂交錯、綠蔭葱翠、田舍古雅、人文深厚的優美去處,集城市濕地、農耕濕地、人文濕地天一體,具有很好的生態效用。自空中俯視,象一件花紋斑駁的迷彩服,煞是好看。自地面立體觀察,則樹遮蘆隔,水環堤繞,竹樹茂密,很難看清來龍去脈,稍有走神就會迷路。
印象深刻的是乘坐的客船,不大不小,不高不低,船倉中可坐十幾位遊客,兩側透明的琉璃窗可供遊人依船外望,看船在澄碧的湖水中凌波前行,看兩岸豐美的水草、高大的樹木以及秋陽下耀人眼目的紅柿子,間或有鳥兒飛來飛去,像是對人們展示他們的悠然自得。船裏有導遊介紹沿途的景緻,幫助遊客更好地感知這片仙境般的世界。船兒履水穿橋,東拐西折,最後在長有巨大古樹的碼頭前靠岸,去遊陸上的景觀。導遊告訴我們,每年的端陽節,在這條水道上,都有龍舟比賽,場面熱鬧非凡。這裏的龍舟與別處不同,除了划船的人以外,還插上許多的旗幟,看上去更加華麗。同行者中有當地劃龍船的頭兒,因為喜歡參加與水滸相關的活動,也就將我們視為同道。他給我們講起划龍舟的情形,真是眉飛色舞,我們也就隨着他的話語,更好地感受到端午西溪龍舟賽的情形。
岸上的景物,一點也不亞於水中。綠樹濃蔭中,這裏一村,那裏一院,曲欄迴廊,白牆碧瓦。山莊、草堂、梅墅、水閣,古樸者如山村野店,華美者系高堂華屋。難忘高莊內外,古碑罩亭,深院藏景。有清代名士高士奇府第,題匾字勁,中堂墨濃。更有於此接駕康熙皇帝的圖示,讓人夢迴當年。有深宅大院立水滸人物像,表演武術節目,述説北宋末年部分宋江軍攻打杭州自西溪進軍。有雕花館舍設精圖彩屏介紹洪昇劇作,論説紅樓故事,展現杭州人的文化自信。還有精緻的古戲台體現越劇北派自此首唱。浙江水滸研究名家馬成生先生的夫人如今仍率領她的越劇班到這裏演出,於斯處,據斯台,與斯表演藝術家合影留念,自然具有獨特的意義。至於荷塘邊小憩,樓堂中餐飲,那就更在味道了。
據説,本溪是杭州的腎,江水經過西溪水生物的過濾,變得越來越清澈,水質越來越好。自西溪流入杭州城的水,已是高標準的生活用水了。其實,西溪淨化的何止是水,這空氣,這土壤,還有人的心靈,無一處不得到淨化。這裏歷代都有隱逸之士、高雅之夫藏身,又成了現代文學藝術家樂於安身之處。
我想把西溪比為毛嬙,她的美,一點也不比西施差。
作者:盧明,男,1960年生人,筆名黃河入海。鄆城縣委退休幹部,鄆城縣作家協會主席,縣詩詞學會會長。系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菏澤市詩詞學會副會長,鄆城中國水滸學會理事,菏澤學院水滸文化研究基地特約研究員,鄆城縣歷史文化研究學者。在《光明日報》、《山東文學》、《時代文學》等多種報刊及網絡平台發表散文100餘篇、小説20餘篇、詩詞詩歌1000餘首,其中《菏澤賦》在《光明日報》發表。著有《正話水滸》《水滸印象》《好漢文化探究》《鄆城文史考略》(三卷)文化書籍六部,主編《鄆城文學作品選》《鄆城文韻》《水滸別傳》《水滸酒故事》作品集四部。在菏澤電視台主講主講水滸文化十三期。
壹點號心夢文學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