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9月26日-27日,由中央、長三角及省內主流媒體組成的“博物知旅”融媒體採風團來到泰州、常州、宜興、蘇州,充分挖掘當地具有創新特質的文博資源,深度報道暑期精品展覽、研學旅行、教育體驗、文創產品、志願服務等,講述特色博物館與旅遊相融合的精彩成果。
新江蘇·中國江蘇網訊(記者莊園 實習生任曉燃)“黃橋燒餅黃又黃哎,黃黃燒餅慰勞忙哎,燒餅要用熱火烤哎,軍隊要靠老百姓幫……”感受着《黃橋燒餅歌》所吟唱的崢嶸歲月,9月26日上午,“博物知旅”融媒體採風團走進新四軍黃橋戰役紀念館,追尋紅色印記,聆聽紅色故事,感受新時代黃橋的嶄新面貌。
八個展廳,展示紅色“家底”
步入新四軍黃橋戰役紀念館,採風團跟隨講解員上下四樓、漫步東西兩館,彷彿回到那段崢嶸歲月。新四軍黃橋戰役紀念館歷經多次改陳布展,現分為新館、通如靖泰臨時行政委員會舊址、黃橋戰役支前委員會舊址、新四軍蘇北指揮部舊址、新四軍第三縱隊司令部舊址等革命舊址4處,粟裕部分骨灰安放處、新四軍黃橋戰役革命烈士紀念塔等紀念設施2處。紀念館先後被列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百家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等。
紀念館展陳面積8000平方米,共展陳珍貴照片427幅、實物藏品234件、國家級文物30件。八個展廳將“中央決策、發展華中”“挺進蘇北、東進黃橋”“立足黃橋、團結抗日”“統一戰線、縱橫捭闔”“自衞還擊、決戰黃橋”等部分串聯起來,生動再現了黃橋戰役及人民奮勇支前的歷史場景,加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黃橋”部分,為採風團呈現了新時期名鎮黃橋的嶄新面貌,潛移默化中薰陶愛國思想。
講好故事,弘揚紅色精神
革命文物凝結着黨和人民英勇奮鬥的光榮歷史,是紅色文化的重要載體和寶貴財富,是激發愛國熱情、振奮民族精神的深厚滋養。在紀念館,採風團不時被黃橋人民做燒餅的爐子、放燒餅的竹筐、送上前線的小推車等文物所吸引。件件文物背後,是感人的軍民故事。“黃橋決戰期間,戰區數千名羣眾參加修築工事,運送彈藥,護理傷員 …… 全鎮13家磨坊、66家燒餅店和80輛小車通宵忙碌。羣眾冒着生命危險,穿過敵人火力封鎖線,把大批黃橋燒餅送上前方。”講解員介紹道。據此,採風團瞭解到了風味小吃黃橋燒餅承載的歷史,為其背後藴含的軍民魚水深情而動容。
一條舊毛毯安安靜靜地躺在陳列室裏,這是國家二級文物。這條毛毯的主人是著名將領王必成。艱苦卓絕的無數鏖戰中,他一直帶着這條舊毛毯。它為何如此讓王必成將軍愛不釋手?原來,這條舊毛毯是新四軍蘇北指揮部二縱九團團長徐緒奎的遺物。徐緒奎1940年在一次戰鬥中犧牲,將這條毛毯送給了王必成。為紀念戰友,王必成就一直把這條毛毯留在身邊,日夜不離,一直用了49年。一條舊毛毯,讓採風團見證了王必成和徐緒奎的戰友深情與抗戰決心。
朱克靖的作品《回憶與感想》、周建平使用過的中國軍表、陳佐中彈後取出的子彈頭……紀念館中陳列的文物件件記烈士之所為,表烈士之所想,提醒着吾輩珍惜和平,勿忘歷史。
創新手段,傳承紅色基因
今年正值新四軍東進北上抗日85週年。據新四軍黃橋戰役紀念館綜合科科長錢書琴介紹,紀念館正全力推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與紅色文化旅遊深度融合,充分分發揮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品牌效益。紀念館開發了紅色黨課《歌兒為什麼這樣紅》、大思政課《一條毛毯的温度》等特色課程,定期開展專題展、巡迴展等紅色主題活動。近年來,該紀念館通過製作《統一戰線黃橋新篇》視頻短片,錄製《黃橋燒餅歌》紅色歌曲,開設《依靠誰人民的力量》主題講座,編排舞劇《花轎抬傷員》等方式,向前來參觀的黨員幹部、各地學生以及其他自發前來參觀的遊客宣揚愛國精神。
此外,紀念館積極拓展鏈接本地及周邊城市研學點,與楊根思烈士陵園、泰州海軍誕生地紀念館等紅色基地串點成線,推廣特色鮮明的精品紅色旅遊路線;通過市場化運營的模式,與周邊旅行社、旅遊景區建立合作,創新紅色遊、研學遊發展路徑,實現資源共享、市場互動的多贏發展格局。
今年上半年,紀念館已開展教育活動600多次,參觀人數達16.8萬人次。錢書琴表示,新四軍黃橋戰役紀念館將持續探索讓文物“活起來”的模式,充分發揮其社會教育和紅色旅遊功能,展示紅色“家底”,感悟紅色精神,傳承紅色基因。(攝影:張冬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