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津門網」山水俯視與靈魂仰望 ---師恩釗北派山水畫賞讀

由 費玉榮 發佈於 休閒

在中國山水畫的發展史上,南派和北派一直是風騷各具,並有一批具有理論素養和實踐創新的藝術大師。如五代荊浩、關仝的山水高曠峻厚,董源、巨然的山水清遠潤澤;北宋李成、范寬雄壯堅實,南宋四家硬直清朗;元代四家蒼茫空靈;明代吳門四家典雅閒趣;清代四王古樸守舊,四僧清新自然。畫風畫派的不同,體現着理論主張的差異,更應是一方水土一方人情的具體體現。我向來以為,南方山水俊秀清靈,是一首婉約的小詩;北方山水厚重磅礴,是來自遠古的長賦。繪畫作品作為“師法自然”的藝術再造,北方山水畫派與南方山水畫派也必然形成風格迥異的藝術表現。


師恩釗 巔峯之晨200x200cm

2013年

師恩釗的北派山水,在對中國傳統筆墨的繼承和創新的同時, 融合了西畫的構圖技巧,以及其厚重、深刻的靈魂思考和藝術發現,而成為現當代山水大家中間的傑出代表。畫家對山水靈性的俯視、對宇宙靈魂的仰望,繪製了心靈山水的美麗圖式,並由此豎起了北派山水的藝術大旗,別具一格地豐富和充實了中國山水畫的藝術園地。


師恩釗

2021年

厚重的文化積澱和理論學養,是支撐師恩釗北派山水的精神基石。自古以來的山水畫家着力創造着兩種類型的意境:一種是借寄自然景觀以渲瀉自我出世入世的精神世界;另一種則在重塑山水巒壑之美中傾注畫家靈魂世界的深層情感,師恩釗的藝術理念當屬後者。他祖籍山東濟南,一山一水一聖人的文化給養,使其山水畫派具有了歷史傳承的文化意義。從孔子《論語》所闡釋的“知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到泰山文化儒、釋、道的共處同生,師恩釗把他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感悟注入他的山水,成其他山水精神的構成要件和精神家園的引領,並以他自己的方式彰顯和解讀着傳統文化的精髓和要義。


師恩釗 清涼世界 200x200cm

2020年

也正因為此,師恩釗創造的山水意境是在深厚文化底藴的繼承和延展中,着力表現山之巍巍、水之淃淃,體現着天人合一的精神追索和道德趨向。唐代詩人王昌齡曾有詩云:“勿聽白頭吟,人間易憂怨。若非滄浪子,安得從所願。北上太行山,臨風閲吹萬。長雲數千裏,倏忽還膚寸。觀其微滅時,精意莫能論。百年不容息,是處生意蔓。始悟海上人,辭君永飛遁。”能觀山水“微滅”,方能通達“精意”;洞曉文化滄浪,方能頓悟千里長雲,從師恩釗先生的創作中,我們更能深深體會到這一點。


師恩釗 月籠山幽 89x180cm

2020年

既傳承又創新的筆墨語言,既大膽又恰當地融貫中西,使師恩釗北派山水成為中國畫苑中的獨有奇葩。面對當前大量充斥藝術市場、毫無藝術可言的摹古或因襲的“行畫”及中國畫的程式化、雷同化傾向,師恩釗先生從理論和實踐層面,進行了深入思考和理性批判,他意識到如果畫界繼續將中國傳統文人畫的理論奉為一種藝術的模式和準則,則勢必會制約甚至阻塞中國畫發展的道路,絕無可能與時代的進程同步。為此,師恩釗在自己的創作中,進行了多種形式的探索。譬如同樣使用筆墨宣紙,運用傳統的筆墨技法或創新的各種技巧,精心描繪和創造一種新型的相對的寫實,一種不失筆墨韻味的寫實,一種令人決不懷疑是中國畫的寫實。為了充分展現自然美,他吸收外來藝術精華,綜合運用素描色彩光影體面構成等等;又在創作中藉助中國畫傳統的散點透視優勢,將自然景觀重新剪裁、變幻並組合,使自然之美更集中、更強化、更具神奇的魅力,將筆墨的變化發揮到極致即營造出一種“第二自然”,喚起人們對大自然的審美經驗,形成一種師恩釗北派山水的獨有繪畫語言,彰顯出北派山水的精神意藴和藝術走向。


師恩釗 佛光 98x180cm

2020年

在師恩釗的畫作中無不顯露出傳統的功力,他始終堅持以線立骨,筆筆中鋒,行中有留,筆法講究古厚拙勁、深沉蒼辣,由此使他的畫作具有了傳統氣象和雍容大度;他十分重視結構,強調丘壑佈置,奇中求穩,穩中求險,廣角鏡式的寬闊場景給視覺帶來豐富的層次感和縱深感,由此使他的畫作具有了極強的詩意迭蕩和欣賞美感;他着意發揮皴擦、暈染作用,輔助用筆,將筆墨的變化發揮到極致,靠墨的遞增遞減再現空間層次的由近及遠、由蒼入潤、由實返虛,強化了光感,由此使其畫風既浩蕩延展,又變化多端,讓人流連忘返。


師恩釗 北國歲月 1300x250cm

2010年

體現師恩釗藝術風格的主要作品之一:巨幅長卷《北國歲月》,作為最能代表其創作理念、藝術水準的鴻篇鉅製,註定將成為師恩釗最具標籤符號意義、最具特有藝術指向的代表作品,也必將在中國當代山水畫的歷史中,留下重重一筆。在這幅作品中,師恩釗以時光的遞進和季節的交替,再現自然之美,《春風》《夏蔭》《秋晴》《冬韻》作為長卷四景,其構思巧妙如《清明上河圖》,所不同的是一個是展現自然風光生活場景的空間轉換,一個則是再現北國山河季節更迭的時間轉換。


北國歲月(局部)

在《北國歲月》四季長景之中,春水湖光輝映相融,山巒蜿延,與夏景自然銜接;雄峙的山峯、繁茂的草木、山間的流瀑互應着、纏繞着,訴説着夏日的生機,主峯之後簇起一片雲海,牽引出清霜紅葉的秋色;秋日裏的兩道飛泉,從白石紅樹間跌宕而下,一汪深邃的潭水濺起層層水霧,強化着秋涼幽境,也鋪張起秋水微瀾的詩樣意味;而冬日松林、層疊逶迤的雪山,以冰凝的情愫和悠長的情懷,張望着遙遠的春山。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幅長卷中,師恩釗打破了自己多用色彩的慣例,整幅畫面均以水墨畫成,只以石綠、墨綠、硃砂三色點染植物,用象徵的方法提點季節,手法簡練而主題突出。在畫面處理上,師恩釗高度強調畫面的衝擊力、筆墨的表現力,綜合運用黑白筆墨語言的對比和畫面佈局構成的擴張,由此形成從視覺效果到精神感知的強烈震撼。


師恩釗 春風又綠 248x110cm

2020年

“迴歸自然”作為師恩釗的藝術主張和靈魂趨向,成為其北派山水畫的靈魂動力和靈感來源。現代工業的衍進和發展,總是與犧牲大自然的美相伴相生。由此人們對自然界中的每一方淨土、每一點滴的美,都會心馳神往、頂禮膜拜,這是自然美的逐漸貧瘠和匱乏使然。繪畫藝術的創新與進步,在快速發展的經濟進程中,總是以心靈的上下求索而呈現着藝術創造的多角度、多維度的探索。在繪畫作品中“迴歸自然”,也便成為人類自身尋求和大自然在更高層次上實現和諧的藝術通道。在山水畫“迴歸自然”的探索中,師恩釗主張,只有深入生活擁抱自然,在與自然的坦誠神交中捕捉自我心靈的瞬間感受,體察大自然那種勃發的生機律動的生命,方能控求宇宙的自然運化和人類生命的真實,暢遊清新多彩的藝術世界,為自己的作品打上時代的印記。因此,他追求在創作的過程中,把作者的理想、情思和追求融進大自然的懷抱,意在通達那種物我交融、天人合一的精神美的境地,進而追求一種超越時空、具有宇宙意識的高遠境界,從而使作品具有現代美感、自然靈性和生命價值。


師恩釗 驚壑 200x200cm

2020年

也正因為此,師恩釗對北方山水呈現的粗獷與質樸、雄強與奇崛、孤野與蒼茫,突顯的精神品格和鮮明的個性特徵,以及其包涵的強大的內在張力和深邃的民族精神情有獨鍾,並作為北派山水畫的主要摹寫對象,在一筆一畫之間、在一山一壑之間,展現着闊遠北國的鐘靈神秀。師恩釗筆下的山,峭立萬仞,峯直雲端,其粗獷磅礴之氣,直逼人的靈魂。可以説,師恩釗不僅畫出了所見所感,而且畫出了所想所思,不僅畫出了筆墨語言可以表述的意藴,還畫出了超越筆墨之上的直覺感受和心靈悸動。我們可以在畫中看到,師恩釗先生筆下的羣山有着排山倒海的雄偉氣勢、山林樹木有着自然天成的生動表現、雲水流瀑極具靈動飄逸的神情意藴,而這些獨具特色的筆墨表達,深深體現出師恩釗先生積澱於心胸之中的雄壯氣魄和大美境界。


師恩釗 山嶽初曦 368x146cm

2020年

看山是山、見水是水的生動描述,體現畫家的功力;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則體現着畫家的藝術想象力,兩種不同的境界標誌着寫實與重虛的兩種風格追求。而在有的畫家眼中,山既是山又不是山,水既是水又不是水,無所謂山,也無所謂水,將山水化於胸襟,將造化溶於魂魄,這時的山水畫才更具有了靈魂。師恩釗的藝術創作,既俯視山水靈性,又仰望宇宙靈魂,當他把北派山水的內核表達到極致的時候,他藝術中闡述的藝術價值和靈魂走向,也必然更入化境,可獨與天地精神往來。

我深信於此。

也僅以一首《觀師恩釗北派山水有感》表達對師恩釗先生的敬佩之意:

四時筆墨濃淡處,

山水乾坤寓心間;

嶂巒十座流粉黛,

北派大道在春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