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德良長城一段
早已聞知英國有古代遺留的哈德良長城,也知悉它比起中國的萬里長城要小得多短得多,而一旦有機會走訪英倫,置身其間,還是想去實地踏勘一下的。
從背景資料得悉,羅馬人在不列顛北部為防範蘇格蘭人的先祖喀裏多尼亞人和皮克特人的入侵,建築了一道貫穿東西海岸的石牆屏障,自泰恩河上的沃爾森德起至索爾韋灣的鮑內斯止,全長118公里。固不能與中國長城比肩,但即便如此,完成此項工程,仍要耗費巨大物力、精力。始建約在公元122年,136年告竣。因其建於羅馬皇帝哈德良在位之時,遂稱“哈德良長城”(Hadrian’s Wall)。這是目前遺留在英國土地上的為數不多的羅馬時代遺物之一。
去歲訪英,我們沿順時針方向先抵愛爾蘭,再到北愛爾蘭、蘇格蘭,最後才南下英格蘭,一路逛至哈德良長城。與大多數人從英格蘭北上游覽哈德良長城不同,我們是反向逆行的。
那天一早由蘇格蘭首府愛丁堡出發,驅車南行200公里始抵。一直行駛在蘇格蘭、英格蘭交界處的丘陵地帶,此間沒有高山峻嶺,森林植被亦頗稀疏,更不見大片農田。當地居民以牧羊為主業,沿途處處可見,一塊塊芳草如茵的牧場,散放的羊羣在悠然啃草。各家各户的草場隔離帶,築以不高的碎石牆,初看之下,與哈德良長城有點相似,但細察之下仍呈不同,長城的主體隔牆畢竟相對高大些,砌築的塊石也更方正,石塊之間塗有粘合劑用以增固,原始狀貌則還包括了不少草泥。據説,其牆高約2米,厚2.5米。但實際上,我所到過的那一段,整個牆體看來並不高峻,不足一人高度,除了阻擋入侵者的馬匹通行,要攔阻步兵的攀爬則全無可能,我們參觀者也僅須蹭蹭兩下就攀上城牆了,如此看來,其軍事防護功能似並不特別明顯。
哈德良長城的羅馬兵營殘墟
但牆體的有些地段,每隔一段距離還築有較大的碉堡(milecastle),下並輔以深溝,統共15座碉堡或要塞,駐有五百名或一千名的羅馬士兵。城牆的牆體依地勢起伏,蜿蜒曲折,朝東往西伸向遠方。企立城牆上遠眺北方,當年的羅馬將士們真不知心懷多少感慨與惆悵!我們旋即四處瀏覽,所到之處,還可見到若干當年羅馬駐軍的兵營殘墟遺址,兵營住屋的牆基、哨位、殘留的石刻餵馬槽,甚至連兵營廁所仍可辨出。這些細節,更給人展示出歷史生活場景的諸多生動性、豐富性。哈德良長城建成後的最初若干世紀裏,兵戈擾攘不絕,城牆屢遭北方部落的侵襲損毀。公元383年後羅馬軍隊不得不放棄北征計劃,撤離這一帶,朝南方收縮,哈德良長城才漸漸淡出人們視野,在孤寞冷寂中沉沉睡去。
卡萊爾城堡
看完哈德良長城,我們驅車趕往城牆沿線西端的古城卡萊爾(Carlisle)參觀,印象中那裏似曾是羅馬歷史學家塔西佗所寫、他的岳父阿格里科拉征服不列顛當行省總督時的駐蹕之地。今日作為英格蘭坎特伯蘭郡首府的卡萊爾,其歷史蹤跡可直溯羅馬時代。據説該名可能得自於古凱爾特人一部落首領或凱爾特人所崇信的神祇之名。1092年,英王威廉二世重建城堡要塞,這就是今日所見的石構遺存卡萊爾城堡。在本地是最出名的,恢宏凝重,氣勢不凡,皆以塊石壘砌,在冷兵器時代是極為堅固的防衞設施,僅憑短兵相接,很難攻克。幾個精力充沛的英國男孩正興致勃勃地上下攀爬,不知他們來前是否瞭解過這一祖先留下的古老城堡的來龍去脈?
進入卡萊爾城堡大門,眼前便是開闊的城堡庭院,一座英式老屋,標為邊境軍團博物館。此間收藏有一戰、二戰後當地徵集的各種戰爭紀念品,諸如軍服、軍旗、武器、勳章、證書、樂器、圖片,包括近年英軍士兵參與阿富汗戰爭帶回的實物和照片等,洋洋大觀,令人目不暇接。有歷史,就有收藏。
卡萊爾大教堂
卡萊爾的另一處景點,是建於1542年的大教堂,外觀一如其他典型的英式教堂那樣,古樸風雅,極富魅力。教堂內廳的藍底金星圓弧拱頂,兩側的尖拱柱廊,都透着獨特的美感,予人印象深刻。卡萊爾大教堂周邊一帶,也許因着早先的遺存或影響,還不時見有一些老派的英式二三層獨門住宅,這種樣式的民居在上海也常撞見。文化(包括建築)真彷彿是盆花,在不同的地區和族際間其實是可以移植而供人分享的。從哈德良長城到卡萊爾,自古代跨入中世紀,更由遼遠的蘇格蘭,返回到人煙稠密的英格蘭,毋寧説更是一種時間空間上的跨越。
卡萊爾大教堂近旁的英式民居
作者:沈 堅
編輯:吳東昆
責任編輯:舒 明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