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建築藝術
繼續整理古代建築相關資料,建築也是一門藝術,今天就整理下這些古人智慧的結晶。
1.貼金
貼金就是將成色很高的黃金,打造成極薄的金箔片,通常厚度約為0.12微米,這樣的金箔片具有很強附着性,利用黏結劑(金膠油)可將其貼在建築構件的表面,並保持光澤,長久不脱落。
2.燙樣
燙樣是指古建築的立體模型,是中國古建築特有的產物,是為了給皇上御覽而製造的。因為有的部位在製作時需要熨燙成型,所以稱燙樣,又稱為“燙胎合牌樣”“合牌樣”。
3.榫卯
榫卯是古代中國建築、傢俱及其它器械的主要結構方式,是在兩個構件上採用凹凸部位相結合的一種傳統木作接合方式。榫,“剡木入竅”;卯,“以虛入盈”。凸出的部分是榫(或叫榫頭),凹進的部分是卯(或叫榫眼、榫槽)。
榫與卯相扣,使各個組成部分契合為一。榫卯結構,尊重木質的純粹,不借膠、釘、金屬絲等物體的加固或穿合,反而更加耐久。同時遵照特定木材的性質,“吃線”或“留線”,依具體所需,進行調整和優化。
4.藻井
藻井就是建築內呈穹窿狀的天花,這種天花的每一方格為一井,其上還多用荷、蓮、菱、藻等水生植物紋式作修飾,故名藻井。中國重要建築物上方常有“藻井”構造。
5. 浮雕
浮雕是雕塑與繪畫結合的產物,是在平面上雕刻出凹凸起伏形象的一種雕塑,是介於圓雕和繪畫之間的藝術表現形式。浮雕的空間構造可以是三維的立體形態,也可以兼備某種平面形態;既可以依附於某種載體,又可相對獨立地存在。浮雕一般是附屬在另一平面上的,因此在建築上使用更多,用具器物上也經常可以看到。
6.牆繪
指以繪製、雕塑或其他造型手段在天然或人工牆壁面上繪製的畫。作為建築物的附屬部分,它的裝飾和美化功能使它成為環境藝術的一個重要方面。敦煌莫高窟裏神態各異、姿態萬千的壁畫就是牆繪。
7.硬山
硬山是中國傳統建築雙坡屋頂形式之一,外觀呈人字形,兩側山牆平於或略高於屋頂,屋頂雙坡交界處多磚砌瓦壘,山牆兩際或砌以方磚博風板,近屋角處迭砌墀頭花飾。多見於中國北方建築,尤以民居採用最多。
從建築頂部的外部形象上分,有硬山頂、懸山頂、顯山頂、廡殿頂、攢尖頂、盔頂、單坡頂、穹隆頂、圓券頂、平頂等各式單體屋頂類型,另有就是由這些不同單體屋頂組合而成的形式。其中,硬山、懸山、廡殿、顯山、攢尖式建築,都是在相同的長方形平面上,在基本一致的構架原則下,產生出的幾種最基本的屋頂形式,是中國古代建築最常見、最規矩的做法,古建築行業習慣上將之作為官式建築中的“正式建築”,其他形式的建築則籠統地稱為“雜式建築”。攢尖式屋頂沒有正脊,只有垂脊,分為四角、六角、八角、圓形攢尖等。廡殿頂四面斜坡,有一條正脊和四條斜脊,屋面稍有弧度,又稱四阿頂,俗稱“四大坡”,是“四出水”的五脊四坡式,又叫五脊殿。
8.假山
假山是園林中以造景為目的,用土、石等材料構築的山。假山的疊石技法(手法),因地域不同,常將其分成北、南兩派,即以北京為中心的北方流派和以太湖流域為中心的江南流派。
假山按施工方式可分為築山(版築土山)、掇山(用山石掇合成山)、鑿山(開鑿自然岩石成山)和塑山(傳統是用石灰漿塑成的,現代是用水泥、磚、鋼絲網等塑成的假山,業內簡稱塑石假山。
9.月洞門
月洞門為圓形門,因形如一輪十五滿月而得名,是中國古典園林建築中的過徑門,無門禁,只作過徑、隔斷用,以間隔園林建築中的院落,形如滿月,透光顯幽靜。
10.角樓
角樓是建在角台上的閣樓建築,除了有裝飾作用以外,它與城垣、城門樓及護城河同屬宮城的防衞設施,角樓居高臨下,便於瞭望偵察敵情,有着重要的防禦作用。
11.水榭
水榭是建在水邊平台之上供人遊玩和休息的園林建築。戰國時建於高台之上的敞屋原被稱為榭。榭從射,有軍事建築的意義,也有觀賞的作用。水榭的平台一部分在岸上,一部分伸入水中;平台跨水部分以梁、柱凌空架設在水面之上。臨水的一面,常設座凳欄杆和弓形靠背,稱為美人靠或飛來椅,供人憑欄而坐。
12.舫
舫是指在園林的水面上,仿照船型而建造起來的一種建築物,大多三面臨水,一面與陸地相連。似船而不能划動,前後分作三段,前艙較高,中艙略低,後艙建二層樓房,供登高遠眺。前端有平礄與岸相連,模仿登船之跳板,由於不能動又稱不繫舟。
13.石拱橋
石拱橋是用天然石料作為主要建築材料的拱橋,中國傳統的橋樑四大基本形式之一,由拱圈、橋面、楔石、拱腳組成。
14.天壇
天壇由於天地合祀,故內外垣牆皆前方後圓。主要建築皆為圓形,而圜丘外垣牆和祈年殿外垣牆皆為方形,象徵天圓地方。天壇內外垣牆遍植槐柏,一片綠海,摒除視野的一切干擾。置身圜丘,仰望蒼天,環視綠色大地,肅穆的氛圍,引向皇權神授、天地人合一、人與天地對話的境界。
15.千欄居
千欄居是一種將房屋同樁柱架高地面的宮室形式,是巢居的一種較高級形式,並且與樓閣的起源有着密切關係。巢居是指底層架空、上層住人的居住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