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永軍
大概與現代市長為當地代言相似,一千多年前,蘇軾知杭州,除了發動百姓浚湖築堤,為西湖平添了蘇堤春曉、柳浪聞鶯、六橋煙柳、曲荷風池等新景之外,還以“人間不可無一難能有二”(林語堂語)的才氣,為西湖做出了特殊貢獻,即用《飲湖上初晴後雨》詩為西湖量身定製了一張美麗名片——“西子湖”,那“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的神來之筆,不知誘惑了多少遊客慕名而至,或泛舟湖上覓尋西子的倩影,或於山色空濛中感悟詩的意境。
去年的梅雨時節,我在西湖景區內一座療養院小住。為體驗“晴湖不如雨湖”的感覺,專門撐傘站在煙雨濛濛的西子湖畔,望着遠處空濛奇幻的山色,看着近處宛如籠在薄薄白紗之中的湖光,那款款而動的各色花傘下,那緩緩盪漾的點點小舟上,那輕歌曼舞的畫舫裏,那有如紗麗般的煙波中,彷彿都迭化着西施的影子。感覺此時的西湖就是西施的化身,真是“淡妝濃抹總相宜”,非西湖之美配不上西子,唯西子之美方能與西湖融為一體。
西施謂之西子,自孟老始。《孟子·離婁》雲:“西子蒙不潔,人皆掩鼻而過。”但把西湖比作西子,則是蘇軾的傑作。也就是説,從西湖的史料和傳説中,並沒有發現西施的蹤跡。西子湖,只是蘇軾當年的假託。
西子本名施夷光,春秋末期生於越國諸暨苧蘿村,出身貧寒,居於西村,故又名西施。她天生麗質,貌若天仙。一日,范蠡在河邊發現了浣紗的西施,驚為天人,遂推薦給越王勾踐。勾踐在對吳國戰爭中失利後,為瓦解吳國勢力,使用范蠡所獻美人計,將西施和鄭旦兩位絕世佳人獻給吳王夫差。
《吳越春秋》如是記説:“越得苧蘿山鬻薪之女,曰西施、鄭旦,飾以羅谷,教以容步,三年學成而獻於吳。”
唐代詩人李白的一首《詠苧蘿山》,亦印證此説:“西施越溪女,出自苧蘿山。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顏。浣紗弄碧水,自與清波閒。皓齒信難開,沉吟碧雲間。勾踐徵絕豔,揚蛾入吳關。提攜館娃宮,杳渺詎可攀。”這表明,當年越國用西子施美人計以惑吳王當是事實。
西施獻吳後,貪色的吳王夫差一下子視吳宮粉黛無顏色,專寵西施,不僅為她在蘇州建造遊玩的春宵宮,還建造了演出歌舞以及歡宴的館娃閣、靈館等,聽説西施善於跳“響屐舞”,又專門為之築“響屐廊”,分列數以百計的大缸,上鋪木板,西施穿木屐在上面起舞,裙系小鈴,跳起舞來鈴聲及大缸的迴響聲交錯。於是,沉湎在温柔鄉里的夫差,日漸消磨了鬥志,放鬆了警惕,最終吳國為勾踐所滅。
北宋詩人、政治家王禹偁有首《響屐廊》,説的就是夫差在歌舞昇平中忘憂拒諫的教訓:“廊壞空留響屐名,為因西施繞廊行。可憐五相終死諫,誰記當時曳屐聲。”
明末清初文學家毛先舒的“別有深恩酬不得,向君歌舞背君啼”、清代詩人越翼的“恩受吳宮功在越,可憐啼笑兩俱難”,則分別描寫了西施當時迷惑夫差的矛盾心理:原本只是苧蘿村的一個窮女子,進入吳宮,一面享受着吳王的百般厚寵,一面卻眼看着吳國日漸政亡,血肉之軀,百結柔腸,於心何忍?然而,沉積於內心的苦楚與熬煎,誰人堪與訴衷腸?
公元前473年,越國滅掉了吳國,夫差揮劍自刎。為越國立下奇功的西施花落誰家?古籍《墨子》中《親士》一篇寫道:“是故比干之殪,其抗也;孟賁之殺,其勇也;西施之沉,其美也;吳起之裂,其事也。”這是西施之名最早見諸於記載。意思是説,越滅吳之後,西施被沉入了江中。
後來,唐人李商隱的“腸斷吳王宮外水,濁泥猶得葬西施”、皮日休的“不知水葬今何處,溪月彎彎欲效顰”,均延伸了墨子的説法。
對西施的歸宿,還有另一説。如東漢袁康的《越絕書》,説吳亡後“西施復歸范蠡,同泛五湖而去”,指言西施隨范蠡歸隱,不知所終。
唐代杜牧有首《杜秋娘詩》雲:“西子下姑蘇,一舸逐鴟夷。。”這個“鴟夷”,説的是范蠡的別號。
司馬遷在《史記·貨殖列傳》中記,范蠡功成後,“乃乘扁舟浮於江湖,變名易姓,適齊為鴟夷子皮,之陶,為朱公。”史記只記范蠡,不涉西施。於是,熱心的詩家便將他們撮合在了一起,似乎美人必歸名流。
但宋代《錦繡花萬谷》引《吳越春秋》卻寫得很明白:“越王用范蠡計獻之吳王,其後滅吳,蠡復取西施,乘扁舟泛五湖而不返。”
明代中葉學者、詩人胡應麟在不間斷搜討古書、文物的過程中,寫了《少室山房筆叢》,對宋代的這個説法又進行了“豐厚加工”,演繹出西施原是范蠡的情人、吳亡後范蠡帶西施隱居的傳奇情節。
明代崑山隱士、戲劇家梁辰魚寫的腳本《浣紗記》,是流傳至今的關於西施歸宿的最完全版本,也是崑腔初期奠基作之一。該劇開篇便是范蠡遊春在溪邊遇浣紗女西施,一見鍾情。結尾説兩人躲禍遠遁,最後通過范蠡之口説出根苗:“我實宵殿金童,卿乃天宮玉女,雙遭微譴,兩謫人世。故不才為奴石室,本是夙緣:芳卿作妾吳宮,實由塵劫。今續百世已經斷之契,要結三生未了之姻,始豁失路,方歸正道。”
這出戏迎合世人的願望,讓范蠡與西施化作神仙眷屬,歸隱到了屬於他們自己的世界,卻並沒有改變西施歸宿撲朔迷離的事實。
千古西子,魂兮何處?沉醉在西湖雨景中,物我兩忘,綿綿思緒信馬由繮:假如時空可以穿越,我願意到吳都城破那一刻,為西施和范蠡備一葉扁舟,助他們悄然出姑蘇,躲開那“可與履危,不可與安”的勾踐,從此過上泛舟江湖的幸福生活;抑或,希望搶在西施歸越的前夜,親自為他們駕一隻烏蓬船,通過隱秘水道,搖啊搖,一搖搖到西泠橋,就留在這西子湖畔,永遠伴着慕名而來的人們。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