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是西方世界第一個受到新冠疫情重創的國家意大利“封國”一週年的日子。一年來,新冠疫情給全球帶來前所未有的震盪,近期,隨着各國疫苗接種的持續推進,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討論使用“疫苗護照”的可能性,以儘快恢復國際旅行,重啓經濟。中國也宣佈推出國際旅行健康證明,實現核酸檢測和疫苗接種等信息的相互驗證,助力人員往來安全有序。
在一些國家,“疫苗護照”實際上已經登場。在全球疫苗接種率最高的以色列,持有“綠色護照”的民眾可以自由進出餐廳、酒吧、博物館和劇院,可以預訂酒店,甚至結束海外旅行回國後,也不用接受14天隔離檢疫。希臘政府從2月19日即開始發放電子版新冠疫苗接種證書,並與以色列簽署旅遊雙邊協議,為持新冠疫苗接種證書的旅客提供入境便利。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宣佈計劃在3月推出“電子疫苗護照”,以方便歐盟和申根國家內部的人員流動。依賴旅遊業的希臘即是歐盟“疫苗護照”的積極推動者。
不過,世衞組織對“疫苗護照”的態度比較謹慎。世衞組織認為,現階段持有疫苗護照並不意味着旅行者會免受新冠病毒感染,因此眼下不推薦使用疫苗護照。
“歐盟準備用‘疫苗護照’恢復歐盟內部的旅行,主要是為了儘快實現人員流動和經濟復甦。”中國醫學科學院衞生政策專家胡飛躍對北京日報客户端記者説,目前來看,全球新冠疫苗接種後的防護效果還有待進一步評估,可能還需要3個月到6個月的時間。而評估疫苗效果還需要一個共通的標準和評價機制,以避免誤差的出現。
胡飛躍指出,歐盟內部在評估疫苗效果方面具備一定的機制和標準,相對容易達成共識。但是對“疫苗護照”短期內在全世界能否推行,他持保留態度。
“國際旅行健康證明實際上一直都有,不是中國的發明創造。”胡飛躍説,在國際旅行中,當出發地或目的地存在傳染病風險,旅客在入境時出示疫苗接種證書等健康證明,一直是國際檢疫的慣例。
比起單純的“疫苗護照”,中國宣佈推出的國際旅行健康證明除疫苗接種信息外,還包含了新冠病毒核酸和血清IgM抗體檢測結果。胡飛躍表示,中國國際旅行健康證明把疫苗接種和其他健康信息結合起來,更多着眼於“健康”而非僅限於是否接種“疫苗”,在全球推廣的前景值得期待。
“電子健康碼在國內已經非常普遍,但是國外一些地方智能手機沒那麼普及。國際旅行健康證明除了電子版,還可以打印紙質版,這就給很多不具備智能手機和互聯網普及條件的地區提供了方便。”
3月1日,國家衞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鍾南山在清華大學與布魯金斯學會共同舉辦的論壇上表示,中國的新冠疫苗接種率計劃在今年6月達到40%。胡飛躍説,雖然目前他不贊成打了疫苗就可以在全世界暢通無阻,但對有效疫苗產生的預防作用他完全認可,“在各國專業人士當中也是有共識的。”
減少入境隔離時間,促進人員往來,重啓經濟……胡飛躍認為,必須看到全球範圍內這種需求的客觀存在,但從目前的疫苗接種到未來完全控制疫情,以至人員可以跨國自由流動,顯然還需要一個過程。“只有疫苗的效果經過評估後足夠好,接種率達到相當高的水平,才有可能做到這一點。”
“各國通過‘疫苗護照’等手段推動經濟的恢復,還有待於雙邊機構之間的認定和多邊機制下的廣泛合作。”他説。
記者 白波
編輯/馬曉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