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鄉之旅,無可比擬的收穫

佛山科學技術學院“紅色之星,遇見歷史”--多彩鄉村教育主題實踐團於7月21日至7月23日來到廣州市番禺區進行三下鄉活動。七月底,三伏天的入伏期,我們都從家裏走了出來,從那舒適的空調房間走了出來,帶着如太陽似火般的熱情,一起進行了三下鄉活動。今年是個不平凡的一年,因為現在正處於當下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我們小組的三下鄉活動選擇採取線上、線下相配合的方式, 在廣州進行。

倘若以後回憶起這次活動,那在腦海裏最先浮現的會是一種顏色--紅色。廣州市番禺區的秀髮村有着它紅色的歷史,而它也在我們的腦海裏留下了紅色的回憶。7月22日,38度的室外温度,也阻止不了我們前往探索的腳步,反而感覺這太陽越火熱,越映襯出我們的熱情。在村口,一塊巨大的牌匾映入眼簾,上面寫着秀髮村的歷史以及目前秀髮村的政務體系。秀髮村這個名字,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該村的村民頭髮都很清秀才叫這個名字嗎,但是我們瞭解了秀髮村的歷史才得知,名人秀士是秀髮村的文化名片,這個名字更多地是為了紀念革命先烈。於是我們開始了這次探索,幽深小道帶我領略了革命烈士的豐功偉績;細長巷道講述了革命烈士的金戈鐵馬,我們站立在紀念碑之前,向革命烈士的英勇無畏致敬。

秀髮村出了一批革命名人,其中以“二一八”禮園抗戰烈士最為有名,於是有了 “二一八抗戰烈士紀念碑”,以此永久紀念,激勵後人。站在紀念碑前,無盡的敬仰和感慨便湧上我的心頭,再看看如今周圍的太平,再看看紀念碑,這一切的美好該是由無數個偉大的革命先烈用生命換來的啊!雖然我們中國歷史的槍聲已漸漸遠去,戰火的硝煙也已飄散,但是革命英雄們展現出的不畏艱險、堅貞不屈的鬥爭精神,將永遠定格在人們心中,被世人們永遠銘記,永遠歌頌!就像這紀念碑,永遠矗立在祖國的土地上,激勵着我們新一代青年不斷攻堅克難、奮力前行,共創未來。

腦海中除了那抹紅色以外應當就是精美的古建築了。在這次活動中我有幸參觀了沙灣北村,一個歷史悠久、名人輩出、文化底藴深厚的古老村落。踏入這座古村,引入眼簾的是佈局規整、排列整齊的古建築羣。在隊員深入瞭解後得知,這些古建築經修繕後都被保護得很好。這些物質文化遺產,大量祠堂、廟宇、商業遺址、居住遺址都保存完好,古老而神秘的氣息環繞着這個村落。這座古村就像充滿了活力的老爺爺,在向我們娓娓道來他那豐富的故事,展示着他獨特的魅力。

幽深的小道、綠葱葱的園林,各有各的特色,別具一格。偶爾之間會有幾個身穿旗袍的女子,穿梭於小道之間,或者是在修建門前的花草,散發着高雅的氣息,古老而安靜的村莊映襯着,沁人心脾,令人心曠神怡,我想這就是這座村子帶來的文化魅力之一吧,這是現代建築和文化無法散發出的獨特的魅力,這也很好地解釋着傳承中華優秀古文化的重要性。

我有時在腦海裏假想,萬一有一天,這種氣息流失了,還有什麼可以彌補的嗎?可能是微乎其微。再聯想到了不少中華文化危機,比如方言文化危機,這在目前已經開始很普遍了,如今的孩子,有多少是能熟練地講自己的家鄉話呢?其中我們廣東人引以為豪的粵語文化,其實也正在慢慢流失。在大街小巷,最親切的莫不過是聽到各自的方言。但是如果有一天,我們的孩子,也就是我們的傳人都沒在傳承了,這項文化豈不是將成為歷史了?這只是眾多文化中的一個小點,優秀的非物質和物質文化可需要我們每個人奉獻自己的力量努力傳承。中華文化獨具特色,我們引以為豪,正是因為這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積累造就而成,傳承文化勢在必行。

這次沙灣北村的經歷我覺得更是敲響了文化傳承的警鐘,要守護好這份美好,就是要不忘初心,接好這文化的火炬,並傳給下一個接炬人。

三下鄉的這幾天,如白駒過隙,我們的到來彷彿就在昨天,而離別卻在今日;這幾天,雖然是三伏天,烈日當下,我們留下了汗水,但是我們收穫了歡笑與喜悦,並不忘初心地完成了我們此次三下鄉的任務。下鄉生活已結束,我們材能學院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隊--“紅色之星,遇見歷史”--多彩鄉村教育主題實踐團隊,在這兩座美麗的村莊裏也圓滿地完成了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和和諧社會的建設等任務。我們在秀髮村緬懷紅色革命,在沙灣北村領略嶺南風情,這次行程是今年疫情以來長期宅家後最難忘的經歷。收穫的多少不在於時間的長短,而要看用心的多少,雖然下鄉時間只有短短的幾天,但是我們的收穫卻是無比豐碩。(通訊員 蔡雅存)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71 字。

轉載請註明: 三下鄉之旅,無可比擬的收穫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