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旅遊部日前發佈的國內旅遊抽樣調查結果顯示,2021年前三季度,國內旅遊總人次達26.89億,比上年同期增長39.1%。在業界更為關注的旅遊收入方面,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國內旅遊收入(旅遊總消費)為2.37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3.5%。人均每次旅遊消費879.68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7.5%。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前三季度國內旅遊經濟總體保持恢復態勢,國內旅遊市場率先復甦,呈現內循環為主的明顯特徵,旅遊接待人次和旅遊總消費同比增長保持50%以上。如和疫情前的2019年相比,2021年國內旅遊經濟恢復到50%以上。”北京大學教授、博雅方略文旅集團首席專家竇文章説。
“從前三季度數據來看,中國旅遊業具有‘對疫情影響很敏感,但復甦速度也很快’的特點。”景域驢媽媽集團副總裁任國才説。
分季度來看,前三季度旅遊市場呈現出不同發展特點。文化和旅遊部數據顯示,一季度國內旅遊總人次為10.24億,同比增長247.1%;二季度國內旅遊總人次為8.47億,同比增長33.0%;三季度國內旅遊總人次為8.18億,同比下降18.3%。
任國才分析,一季度國內旅遊市場的高增速,主要得益於當時全國疫情基本得到控制,2020年的旅遊需求開始穩步復甦和逐步釋放,而2020年第一季度全國旅遊市場整體處於冰凍期,旅遊出遊數據處於近年來最低谷,相比之下才出現將近250%的巨大增幅。
得益於清明節和“五一”兩個假期的旅遊需求集中爆發,帶動二季度旅遊數據走高。根據文化和旅遊部數據,清明節假期全國國內旅遊出遊1.02億人次,實現國內旅遊收入271.68億元,按可比口徑恢復至疫情前同期的56.7%。“五一”假期全國國內旅遊出遊共2.3億人次,實現國內旅遊收入1132.3億元,按可比口徑恢復至疫前同期的77.0%。
“在第三季度,河南洪澇災害、颱風‘煙花’登陸沿海地區讓多地旅遊陷入停滯,而後疫情在全國多個省區市散發,導致暑期傳統旅遊旺季在8月初提前結束。而9月份北京環球度假區的運營,則帶動了北京旅遊的整體復甦。”任國才説。
“值得注意的是,隨着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實施,農村居民出遊旅行在穩步提升,將是國內旅遊發展的重要潛在市場。”竇文章認為,前三季度國內旅遊客源市場呈現明顯的城鄉二元結構。城鎮居民出遊人次佔國內旅遊市場的71.9%,在增速方面,2021年前三季度農村居民人均花費596.66元/次,高於2020年全年的530.47元/次,同比增長18.1%。
由於近程旅遊佔比高、旅遊產品價格低、景區減(免)票等原因,“旺丁不旺財”現象在前三季度旅遊市場繼續凸顯。不過,在竇文章看來,前三季度人均旅遊花費從2020年的774.14元恢復到879.68元(低於2019年的953元),在數次跨省旅遊熔斷情況下實現增長,從側面體現出省域內短途旅遊價值創造能力的提升,説明當前旅遊經濟結構得到調整優化,質量效益更是穩步提升。
任國才通過廣泛走訪、調研也發現,前三季度旅遊市場正在發生新變化。一是在疫情防控較好地區,著名旅遊景區遊客接待量大幅回升,但絕大多數傳統旅遊景區“吃不飽”。二是省內遊比例大幅提高,跨省遊比例大幅減少。三是以本市居民為主要客源的大城市近郊型景區,遊客接待量明顯好於以外地遊客為主要客源的旅遊景區。親子家庭和親朋好友小團體客羣成為旅遊客羣主體。四是酒店民宿方面,高端特色民宿酒店入住情況良好,但很多標準化酒店入住率走低。説明羣眾對旅遊的熱情沒有降温,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更加熱切,對疫情之後迴歸正常旅遊休閒的期望保持樂觀。
“疫情常態化並伴隨局部地區疫情零星散發等不確定因素,旅遊產業壓力依然較大,但文旅發展的基本面和大格局從未改變。”對於未來,竇文章判斷,保守估計2021年國內旅遊經濟恢復到疫情前的55%以上。
“從改革開放至今,中國已經全面進入大眾旅遊時代,旅遊已經成為人民羣眾美好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受疫情衝擊,2020年全年國內旅遊28.79億人次,比2019年同期下降52.1%,但中國作為全球第一大國內旅遊市場的地位沒有變,中國旅遊市場的基本面沒有變,只要疫情得到控制,旅遊復甦快速顯現。”任國才説,面對“常疫情時代”,旅遊從業人員既不能盲目樂觀,也不應過於悲觀,更不能聽天由命。
竇文章認為,疫情及防疫部署倒逼旅遊企業從“流量經濟”向“價值創新”轉型,擁抱新技術,線上化、數字化加速,沉浸式體驗、智慧交互各顯神通,雲旅遊、雲休閒、網上博物館等新業態大放異彩。中小微旅遊企業抱團取暖、紓難解困、共渡難關,發揮行業協會、行業聯盟作用,通過標準化、規範化、品牌化、專業化推動旅遊高質量發展,形成具有競爭力的泛文旅企業生態圈。
2021年國內前三季度國內旅遊經濟總體保持恢復態勢 文旅發展的基本面未改變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904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