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
1、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堵兩丈多高的水牆。
運用比喻的手法,把水浪比作水牆,形象地突出水浪翻得很高的情景。
仿寫:
(1)小河緩緩流動,形如一條銀蛇在山谷中蜿蜒前行。
(2)月光從夜空中灑落,地面披上了一層輕紗。
2、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
比喻,把浪潮比作齊頭並進的千萬匹白色戰馬,寫出了錢塘江大潮到來時奔騰的形態特點。
仿寫:
遠看長城,猶如一條巨龍盤旋在天地之間,鬥志昂揚地蜿蜒而來。
3、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誇張,把潮來時的聲響説成“山崩地裂”,形象地寫出大潮到來時的巨大聲音。
仿寫:
(1)太陽如同一個大火球,好像大地都要被蒸乾了。
(2)教室裏安靜極了,好像練針掉在地上的聲音都能聽見。
4、月光照亮了高高的點蒼山,照亮了村頭的大青樹,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間的大道和小路……
排比句,不僅使描寫細膩,形象生動,更增強了韻律感,使語言富有氣勢。省略號表明月光還照亮了許多其他地方。
(1)陽光照亮了連綿的山峯,照亮了茂密的大樹,也照亮了,照亮了田野上的莊稼……
(2)雨水滋潤了小小的種子,滋潤了嫩綠的禾苗,也滋潤了,滋潤了人們乾涸的心田……
5、細細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
“流”字賦予了本無感情的事物以甜美、歡快的情緒。讀了這句話,我們彷彿看到溪邊靜靜地綻放着美麗的野花,生長着青青的野草。月光照着小溪、花草,給它們鍍上了銀光。溪水流動着,月光也隨着流動。
仿寫:
潺潺的小河,流着綠草和鮮花的香味,流着陽光。
6、每個小水塘,都抱着一個月亮。
擬人,天上的月亮倒映在小水塘中,水中就有無數個月亮的倒影,從一個抱字,感受到親切、可愛的味道,表達作者對家鄉的熱愛和讚美之情。
仿寫:
星星在天空中眨巴着眼睛。
7、我們到溪邊去吧,去看看小水塘,看看水塘裏的月亮,看看我採過野花的地方。
排比,三個“看看”寫出了小水塘的美麗和可愛,可以體會到“我”對小水塘的喜愛之情。
仿寫:
我們到北京去吧,去看看蜿蜒的長城,去看看雄偉的故宮,去看看廣闊的天安門廣場。
8、是雪梨,還是火把梨?還是紫葡萄?都有,在坡頭上那片月光下的果園裏,這些好吃的果子掛滿枝頭。
設問手法的運用,不僅讓人感受到豐收的景象,而且充分表達了“我”當時歡愉的心情。
仿寫:
是題目太難,是時間太少?還是太粗心大意?都不是,基礎知識足夠紮實,這些都不是難題。
是詞彙積累太少,是不會運用修辭手法,還是不懂得審題?都是,不看書不積累好詞好句是寫不出好作文的。
9、溝水汩汩,很滿意地響着。
擬人句,稻田就要豐收了,而這正是溝水的功勞。用“滿意”寫溝水的感受,實際上是寫人的感受。
仿寫:
溪水潺潺,愜意地流淌在小河裏。
10、稻穀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頭。
仿寫擬人,“低垂”一詞形象地描寫出稻子成熟時的樣子,把稻子擬人化,讓人感覺到它雖然頭部低垂,但是充滿 活力。
仿寫:
秋天來了,蘋果露出了紅紅的臉頰。
11、稻田像一塊月光鍍亮的銀毯。
比喻的運用讓我們感受到月光下的稻田裏充滿着快樂與幸福、美好與希望,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滿意和讚美。
仿寫:
秋天的田野像一幅美麗的圖畫。
12、我們走過月光閃閃的溪岸,走過石拱橋;走過月影團團的果園,走過莊稼地和菜地……
排比,寫出了走月亮給“我”帶來的快樂。省略號給人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間,讓人彷佛看到孩子拉着媽媽的手在月光閃閃的溪岸,月影團團的果園慢慢行走的身影。
仿寫:
我們走過人來人往的街道,走過紅綠燈;走過熱鬧繁華的商場,走過十字路口和小巷……
13、多麼奇妙的夜晚啊,我和阿媽走月亮!
感嘆,直接表達了對走月亮的感受。“我”回憶在這裏做過的有趣的事,感受到了啊媽的温暖,體會到了生活的幸福和美好。
仿寫:
多麼可愛的小學啊,這所邊疆的小學!
14、秋晚的江上
歸巢的鳥兒,
儘管是倦了,
還馱着斜陽回去。
雙翅一翻,
把斜陽掉在江上;
頭白的蘆葦,
也妝成一瞬的紅顏了。
仿寫:
初春的江上
逆流的河豚,
儘管是倦了,
還是溯流而上。
嘴巴一張,
把落水的流花吞下;
北來的燕子,
也選好了安家的住處。
15、花牛歌
花牛在草地裏坐,
壓扁了一穗剪秋羅。
花牛在草地裏眠,
白雲霸佔了半個天。
花牛在草地裏走,
小尾巴甩得滴溜溜。
花牛在草地裏做夢,
太陽偷渡了西山的青峯。
仿寫:
(1)
花牛在草地裏跑,
踩入了水窪泥亂濺。
花牛在草地裏跳,
踩疼小草不跟它好。
(2)
蟲兒歌
蟲兒在花叢裏眠,
醒來就喝一口露珠;
蟲兒在花叢裏唱,
旋律優美音色動聽;
蟲兒在花叢裏飛;
花上都有它的足跡,
蟲兒在花叢裏做夢;
夢裏也是花草的香味。
16、我愛月夜,但我也愛星天。
仿寫:
我愛媽媽,但我也愛爸爸。
17、
星光在我們的肉眼裏雖然微小,然而它使我們覺得光明無處不在。
仿寫:
冬天雖然是漫長而寒冷的,然而它帶給我們的卻是迷人的景色和無窮的歡樂。
18、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靜寂的,是夢幻的。
排比,依次從觸覺(柔和)、聽覺(靜寂)、幻覺(夢幻)的角度描寫海上之夜令“我”產生的種種美感。
仿寫:
秋天的雨是冷寂的,是淅瀝的,是美麗的。
第二單元
1、難道我們永遠就在這兒坐下去嗎?
反問,這句話的意思是我們不能永遠在這兒坐下去。表達了豌豆不願意永遠在豆莢裏坐下去。
仿寫:
難道我説得不對嗎?
2、青苔把它裹起來,它躺在那兒真可以説成了一個囚犯。
比喻句。裂縫非常狹小,而且長滿青苔,這粒豌豆沒有多少棲身之地,真像是被囚禁在這裏,成了囚犯。
仿寫:
岸邊的漁火,江心的燈標,接連地亮起來;連同它們在水面映出的紅色光暈,使長江像是眨着眼睛,沉沉欲睡。
3、在漆黑的夜裏,飛機是怎麼做到安全飛行的呢?原來是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了啓示。
設問修辭手法的運用,引起了讀者的注意和思考。
仿寫:
啊,是誰,這麼早就把那親愛的令人心醉的鄉音送到我的耳畔?是誰,這麼早就用他那吱吱哇哇的悦耳動聽的音樂喚來了玫瑰色的黎明?是一個青年人。
4、蝙蝠就像沒頭蒼蠅似的到處亂撞,掛在繩子上的鈴鐺響個不停。
比喻,把蝙蝠比作沒頭蒼蠅。
仿寫:
大熊貓就像喝醉了的人似的,懶懶地躺在地上曬太陽。
5、超聲波像波浪一樣向前推進,遇到障礙物就反射回來,傳到蝙蝠的耳朵裏,蝙蝠就立刻改變飛行的方向。
比喻句,這句話把超聲波比作波浪。
仿寫:
回聲是怎樣形成的?人們發出的聲音就像波浪一樣,當聲音遇到障礙物的時候,就會反射回來的聲音再次被我們聽見,這就是回聲。
6、是誰來呼風喚雨呢?當然是人類。靠什麼呼風喚雨呢?
靠的是現代科學技術。
連續用兩個設問句,強有力地説明正是人類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才使神話中的“呼風喚雨”變為現實。
仿寫:
誰是我們的第一任老師?當然是父母。
7、20世紀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來形容。
課文中引用這兩句古詩,表現了現代科學技術成就的變化之快、變化之大,是人們始料未及的,給人們帶來了意想不到的驚喜。
仿寫: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裏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8、天是那樣低沉,雲是那樣黑,雷、電、雨、風,吼叫着,雨點密集地喧嚷着。
擬人,形象地説明了風雨交加的熱鬧場面,讓人聽着心驚、看着害怕!
仿寫:
油蛉在這兒低唱,蟋蟀們在這裏彈琴。
9、這不是難為蝴蝶嗎?
反問,作者由此自然地發出了感嘆—這真是在難為蝴蝶呀!表達了作者對蝴蝶深深的愛憐之情。
仿寫:
這不是羊入虎口嗎?
10、它們的身體是那樣輕盈,載不動一個水點兒;它們身上的彩粉是那樣斑斕,一點兒水都不能沾;它們是那樣柔弱,比一片樹葉還無力,怎麼禁得起這猛烈的風雨呢?
運用排比和反問的修辭手法。蝴蝶輕盈、斑斕、柔弱是經不起風雨的。
仿寫:
桃花送走雪花春風喚醒田蛙的春,浪花裂開心花荷蓋展開青霞的夏,稻禾沾滿金露樹木寄走一封封枯葉的秋,山坡覆白雪水面凝銀冰的冬,這樣的季節這樣的景色,我們怎麼能錯過?
11、園裏的花朵是它們的家嗎?花兒自己已經被雨點打得抖個不停了,怎能容它們藏身呢?
假設一種情況、否定、反問
仿寫:
草葉下呢?草葉太窄了,怎能容它們藏身呢?
南瓜下呢?雨水順着南瓜滾下來,蝴蝶準被沖走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