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秋。
漢字“立”,
如一個“人”站在“一”上面。
人三十而立,
是腳下有一枝可棲;
而立秋,
是人站在一片秋葉之上,
感知秋天的到來,
一葉知秋。
立秋|人間朝暮
相傳宋時,立秋這天,
太史官早早守在宮殿之外。
緊緊地盯着院子裏的梧桐樹,
一陣風來,一片葉離開枝頭,
太史官立即高聲喊道:“秋來了!”
一人接着一人報,
秋來之聲便傳遍天下。
立秋詩詞裏,有一句:
“雲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
這是立秋最美變化:
一是天上的雲,
從夏時的積雨雲變成天高雲淡的捲雲;
二是梧桐樹葉,
開始微微泛黃到跌跌蕩蕩落入了人間。
古人云“一葉知秋。”
今人嘆“一葉驚秋!”
立秋|暑去涼來
立秋,
二十四節氣中,
第十三個節氣,
也是秋天第一個節氣。
忽而驚覺,
一年已過了一半。
立秋,
雨過秋涼。
盛夏繁華開始走向消糜,
世人感慨,
一場秋雨一場涼;
詩人卻道,
一點芭蕉一點愁。
其實季節本無悲喜,
人生短短几個秋,
別離多過歡聚;
世事不過大夢一場,
人生幾度秋涼。
唯有遠遠道一聲:
秋涼添衣,
努力加餐飯。
立秋|啃瓜吃肉
立秋,
古有啃秋的習俗。
《歲時風俗》有記:
“立秋食瓜,日咬秋,可免腹瀉。”
過去的城裏人,
會在茶餘飯後一家人圍着吃冰鎮過的西瓜。
而村裏人則更灑脱一些,
圍坐瓜田裏,
一邊嘮嗑一邊啃秋。
老一輩的人説:
這樣清暑氣。
這一代的人説:
這是秋天的儀式感。
立秋吃肉,
也叫“貼秋膘”,
是為彌補盛夏的苦。
暑熱時人食慾不佳,
可立秋的涼風一起,
得補回些斤兩。
汪曾祺先生寫道:
“立秋要吃烤肉,
將羊肉切成薄片,大火烤着,
一屋子人足鄧長凳,解衣磅礴,
一邊大口地吃肉,
一邊喝白酒,
滿屋烤肉香。”
立秋的到來,對於我們來説。
不只是感念四時和自然賦予的更迭,也不只是去順應它們做些瑣碎的習俗。更重要的,是面對每一個新的時令,都能擁有一顆妥帖照顧生活的心。
立秋|倚門望月
秋天的記憶,
都在月下。
此時唯有“閒”字最得人心。
且看它繁體的這兩種寫法:
“閑”和“閒”
秋夜微涼,
人斜倚在門邊,
越過庭中的樹木,
抬頭望見月亮。
那一刻,
就叫做“閒”。
那一刻,
閒,甚美;
月,極美。
立秋|念念秋安
長夏未盡,立秋已至
回首處
忙碌的從來都不是生活
不過是一顆紛擾的心
今日立秋
無論人生的哪個階段
願你我
有所得,有所待
有人念,有人愛
且道
秋安
願這個秋天,
我們好好生活,慢慢相遇。
/
文字為物道原創,轉載請聯繫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