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一根釘子的巧手工匠 讓朽木變身精美傢俱

“再過幾天,這套實木沙發和茶几、角幾等傢俱就可以做好了。”最近,在翁垟街道樟荷灣村的李永武家,記者看到了一套仿古精美傢俱。要是李永武不説,根本看不出來這是他巧用廢棄的木頭製作的,更神奇的是,這套傢俱共計11件,沒用一根釘子,全是採用傳統的榫卯結構精心製作。

已71歲的巧手工匠李永武精於木工技藝,去年還獲評“樂清工匠”。晚年時光他又重操舊藝,除用傳統工藝給家人制作仿古牀、仿古椅子等傢俱外,還利用邊角料製作迷你農具套件,送給子孫當“傳家寶”,留存一段農耕記憶。

李永武(左)和老伴展示迷你農具。徐琴微 攝

廢棄木頭變傢俱

走進李永武家的小院子,彷彿置身一個工場,這裏擺滿了做木工的墨斗、鋸、刨等各種工具。做好的沙發靠和茶几、角幾等擺放在大廳裏,二樓幾個已油漆好的茶几和小几,呈現紅紫色,透着一股復古氣息。

“這套傢俱已經做了快一年了。”李永武笑着告訴記者,去年夏天,他得到了一根廢棄的木頭,由於日曬雨淋,已千瘡百孔。抱着試試看的想法,他請了9個人一起將木頭抬進了家門。當時誰也認不出來這是一根什麼材料的木頭,他也不管那麼多,就把外層沒有用的料子都劈掉,裏面的材料一出來就給了他驚喜。

“做什麼東西好呢?”他琢磨了許久。

看到二樓精雕細刻花了三年多時間嘔心瀝血製作的花梨木千工拔步牀,他一下子有了靈感,決定就做一套仿古的沙發和茶几等與之配套。

此後,有了目標的他,每天早早就迎着晨光開始一天的木工活,繪圖、刨木板、組裝、上漆……他事必躬親,於是,仿古茶几、角幾、小几和實木沙發等一件件傢俱在他手下誕生。

獲評“樂清工匠”

李永武這個共和國同齡人,20多歲開始學做木工。他潛心學藝,又善於鑽研,通過自己的推敲、斟酌、繪圖、製作、開料、選料、開榫做卯、組裝,潛心鑽研拔步牀製作等傳統木工手藝,聞名鄉里,所帶的徒弟也是手藝出色。結緣木工近半個世紀的他一度棄藝經商,6年前,他又重拾舊藝顯身手。

“有一陣子他都成明星了,不時有人慕名過來看我們家的花梨木千工拔步牀。”李永武71歲的老伴自豪地告訴記者,這張現在已難得一見的千工拔步牀的牀身是李永武親自制作的,全牀榫卯結構,不用一根釘,可拆可裝,組合自如。

據瞭解,千工拔步牀是體型最大最豪華的一種舊式大牀,形制高大,結構複雜,好像把架子牀放到了一個木製平台上一樣,平台四角立柱,鑲以木製圍欄,前面有踏步,人進入以後彷彿進入一個小房間,形成了一種牀中牀、罩中罩的感覺,古時候大户人家才會用這種牀。

“我孃家就有一張古老的拔步牀,當年伯伯從温州買來做婚牀,整張牀做工考究,雕刻精美,金碧輝煌,非常漂亮,當年用船運過來靠岸時,轟動鄉里,很多村民過來一睹為快。”李永武的老伴告訴記者,這張牀歷經百年不壞,如今還在用。李永武就是參照她家當年的這張牀,造了自家的千工拔步牀。

李永武2014年8月買了花梨木開工造牀,直到2017年下半年才完工,費盡了心血。據李永武介紹,這牀總高240釐米,正面寬270釐米,側寬230釐米。它有12腿10柱,牀周有圍、上方有頂、頂下有檐,底下還有高19釐米的腳踏板。前後三退,兩側與後面有騰達21個,且大小不一,還有應手4扇、屏風25扇、天花板8扇。

去年,李永武因木工技藝出眾,獲得“樂清工匠”榮譽稱號。

邊角料變成“傳家寶”

“這是礱,這是搗臼,這是風車……”記者上門採訪時,李永武從箱子裏搬出一套迷你農具,如數家珍地一一介紹起來。

做牀剩下來的邊邊角角,李永武也捨不得扔掉,就精心設計,把它們打造成了農耕社會各種生活用具的迷你版,如犁、水車、麥磨、轉機等。

“這些東西別説是我孫子輩,就是兒子女兒很多都不知道。”説起做這些迷你農具套件的初衷,李永武説就是想給兒孫們留存一份不一樣的農耕記憶。

“別看這些東西這麼小,做起來可費功夫了!”李永武説這些小物件也都是採用榫卯結構,裝搭很方便。只一會兒,他就把散着的部件組裝起成織布機、麥磨等,在他的演示下,這些工具都動了起來。

“目前做了兩套,一套分給大女兒,一套留給兒子。”李永武説,2018年底,大女兒收到這份特別的禮物時,外孫外孫女如獲至寶。這一套八件他們去年重陽節拿出來擺弄了一陣後,就拆了收好珍藏起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89 字。

轉載請註明: 不用一根釘子的巧手工匠 讓朽木變身精美傢俱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