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走訪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北去南來

告別貧困

記者走訪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北去南來
北京市城區西北角

離頤和園不遠

有一個湖,叫團城湖

這裏是北京兩千多萬居民

最重要的飲用水水源地

向南1432公里

有一個亞洲最大的人工淡水湖

丹江口水庫

一庫碧水、一江清流

日夜不息,一路向北

滋潤着北方大地

南水北調

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這一世紀工程的背後

是幾十萬移民告別故土

開闢新家園的驚世壯舉

記者走訪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北去南來
每天清晨

丹江口市牛河林區五穀廟村的村民徐家東

就早早出門

從家門口走到村裏的制高點

——千島畫廊觀景平台

徐家東要趕在遊客到達前

做好保潔工作

徐家東:“環境衞生搞好了,説小一點是為了本村發展旅遊業,説大點就是為了國家一江清水送北京。”

記者走訪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北去南來
△2011年,蔣桂英抱着外孫在老房子門口合影

九年前,徐家東搬了家

就地後靠,住進了移民安置點

老伴蔣桂英的手機裏

還保留着一家人在老房子生活的點滴

灶台前的桔子樹

伸手就能摘到果子

可一年四季瓜果飄香

卻不足以換來更好的生活

一大挑一百多斤的桔子

也不過二三十元錢

一切的改變,都緣起南水北調

隨着丹江口大壩一米米建高

上游水位一點點抬升

庫區移民的腳步就一步步加快

從2011年開始

五穀廟村村民開始集中搬遷

全村266户920人

移民就佔到了將近一半

雖然住上了寬敞明亮的兩層小樓

但原先的好田好地沒有了

並且為保護水源

水裏不準捕魚,露天不讓養豬

凡此種種

都讓新生活的開啓,顯得束手束腳

記者走訪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北去南來
△千島畫廊景區——五穀廟村是“千島畫廊”風景區的核心村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不過幾年的光景

依託庫區優美的自然風光

村裏大搞旅遊產業

如今

一年一度的“櫻桃節”、“柑桔節”

都會吸引大批的遊客前來觀光

記者走訪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北去南來
△徐家東、蔣桂英夫婦與外孫女

在政府的幫扶下

徐家東開起了“青山綠水”農家樂

建起了4畝魚塘

還成為了村裏的保潔員

小日子越過越滋潤

同村村民彭太成也是庫區移民

因為供兩個孩子讀書

彭太成家裏一直不太富裕

2014年被列為貧困户

記者走訪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北去南來
△彭太成向記者介紹從村圖書館借閲的《無公害草莓種植技術》一書

彭太成:“誰想當個貧困户?貧困户不光榮,自己努力掙出來的錢才是光榮的!”

從2017年開始

彭太成自學草莓種植技術

先後貸款10多萬元

建起7個大棚

記者走訪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北去南來
△彭太成在地裏忙活

現在

早已脱貧的一家人

再也不用借錢上學、借米開鍋了

冰箱裏雞鴨魚肉

總是滿滿當當

記者走訪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北去南來
△彭太成與黨員護水隊隊員一起巡查

從小在漢水邊長大

對這一庫清水

他有着很深的感情

彭太成:“特別是衞生要搞好,我們自己吃的也是我們這裏的水,堅決叫我們這裏的水保護好,讓北方人民吃上我們這裏的放心水。”

北京

一座全球矚目的國際化大都市

天藍水綠、處處生機

北去南來,因為水

北京和遠在千里之外的丹江口,從此牽手

“丹江引水濟京城,我助丹江奔小康”

2014年起

北京市海淀區與湖北省丹江口市對口協作結對

海淀區通過

產業扶持、生態建設、消費幫扶等措施

帶動丹江口市經濟發展

2019年4月

丹江口市順利實現脱貧摘帽

出品人:王彬、洪燕

監製:梁延、劉徵

策劃:劉徵、向秀、劉爽

記者:夏曉青、周恬、劉開莫、陳贇

播音:少釧

音頻製作:杜佳奕

視頻製作:楊聖明

指導老師:唐文瀚 李虹慧

圖文編輯:邱婧純(實習)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02 字。

轉載請註明: 記者走訪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北去南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