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壁千仞懸天河,銀杏之鄉煥新顏
楚天都市報11月1日訊(記者陳俊 通訊員譚天)
金色的陽光穿過雲層,灑在鄂西羣山一片金黃的銀杏林中。
楚天都市報記者踏足巴東清太坪鎮,遍地金黃中,千年銀杏樹把山村裝扮得分外妖嬈,銀杏葉隨風嘩嘩作響,令人沉醉遐思。
巴東清太坪鎮,清江之畔的絕壁之上,有一條人工開鑿的引水渠,依山蜿蜒28公里,見證了半個世紀前大山百姓在艱苦惡劣環境中無畏奮鬥的精神。沉寂數十年,5年前絕壁天河重新進入人們視野後,逐漸成為紅色教育的網紅打卡地,被譽為鄂西深山的“紅旗渠”。
深秋10月,記者再次來到絕壁天河腳下的清太坪鎮鄭家園村,重走崖邊窄堤。見證大山百姓發揚新時代絕壁天河精神,修道路治危巖扮鄉村,在脱貧致富道路上的全新作為。
蜿蜒陡峭的山路變平坦了
“絕壁天河”橫卧,山腳下磨刀河大峽谷綿延,中間村莊、路網、古銀杏點染,一派好風光。
峯巒疊嶂,海拔1000多米懸崖上人工開鑿的一條絕壁天河,穿過香火巖、越過硝洞崖,在絕壁中靜靜流淌或飛瀉而下,形成絕美奇觀,更見證了半個多世紀前大山百姓戰天鬥地鑿壁引水的豪情。人工天河從羣山環繞的水布埡鎮水流坪湖流出,經十餘個鄉村,依山蜿蜒28公里,最終到達終點宜昌市長陽縣漁峽口鎮龍池村。
汩汩的流水聲,和着清脆的鳥鳴聲,在深山峽谷中迴盪。遠山蜿蜒起伏,腳下峽谷萬丈,林木葱蘢,村莊靜謐而安詳。谷底和半坡散落的石塊、巖壁上一道道今天依然清晰的痕跡,見證着那時的艱辛。時至今日,這條絕壁天河仍清流涓涓,水流不息,滋養着沿線的村落人家。
太陽還沒爬上山,鄭家園村的熊德玉已弓着腰穿行在白柚林中。“背出果園,裝進貨車,一腳油門,果子出山變了錢。”熊德玉的家在村子最偏的角落,2018年,水泥公路修到了他家門口,苦日子也到了盡頭。“以前遇雨路滑貨車要帶鏈條,現在車輪不沾泥,路通了,掙錢的路子也寬了。”熊德玉種下櫻桃、李子、石榴、桃子、白柚等8畝果樹,水果賣四季,全年有收入。
行路難是鄭家園百姓的傷心事。憶及2年多前,記者從清太坪鎮驅車到鄭家園村,山路蜿蜒,坡陡彎急,很多地方坑坑窪窪。2017年,清太坪鎮綜合文化服務中心主任譚文斌被選派到鄭家園村任駐村第一書記,提出要讓“路痛”變成“路通”。找準村裏的痛點後,他多次號召村民義務出勞力組織交通大會戰,大家苦戰半年,14公里路基整修完成,施工隊伍順利進場。5年時間,一條4公里的單線路演變成總里程近30公里的路網。
如今,一條投資1800萬元的集鎮至紅旗渠旅遊專用公路即將收尾,鄭家園村到集鎮車程由40分鐘縮短為15分鐘,數十家民宿、農家樂沿線擺佈,拉動了路邊經濟。
千年古銀杏打造景觀羣落
在清太坪鎮以南15公里處、背倚絕壁天河的山腳下,有一株亭亭如蓋的銀杏由水泥欄杆圍住,樹高近5米,平均冠幅達1.78米,地圍約1.5米。
村裏老人介紹,其樹齡超過3000年,四周長滿樹乳,樹幹需10人合圍,樹高40餘米,直衝雲霄,平均冠幅17.8米,遮天蔽日,蔚為壯觀。
這棵古銀杏樹被省林業部門命名為“清太5號”,並掛牌保護。2016年“第四屆中國銀杏節”上,“清太5號”被中國林學會授予“中國十大最美古銀杏”稱號,並排名榜首。這是湖北省唯一一株獲評的古樹,可以説是湖北最古老銀杏的活標本。
千年銀杏一年四季風情各異,以銀杏為引線,清太坪鎮謀劃圍繞絕壁天河打造景觀羣落。
從銀杏樹根裏淙淙流出的泉水,是當地傳説盛名的“錦雞水”。此水經過化驗,富含豐富的鍶和硒元素,滋養着當地村落,老人高壽,子孫健康;在銀杏樹旁,是茂林修竹,田野炊煙,雞犬相聞,鳥語花香。
不遠處的清江之畔,花天河似一條玉帶。河連天、花連河,絕壁生洞穴,洞穴掛水簾,千年美景隨物賦形,驚豔絕倫。
2017年9月,花天河旅遊度假區規劃設計通過評審,規劃主要包括銀河休閒核心景區、鄉村田園度假區、高山湖泊度假區、山地運動度假區、中藥養生度假區、崖線休閒度假區等旅遊項目,擬打造成國家5A級景區、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
目前,集旅遊康養、體育運動、土家文化展演為一體的花天河景區,已完成水、電、路等主體施工建設,山間遊步道、觀光亭、山地摩托車騎行體驗場地等項目已進入收尾階段。
峭壁危巖治理確保安全賞景
建成半個多世紀後,清太坪鎮啓動“絕壁天河危巖治理”。
清太坪鎮黨委書記裴成龍介紹,這條人工渠道建於峭壁之下,依山就勢蜿蜒數十公里。數十年後,岩石長久風化,導致2018年春節前後已有巖體碎石掉落的現象,雖然暫未出現人員傷亡,但已有極大安全隱患。作為恩施州紅色幹部教育基地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危巖治理刻不容緩。
危巖治理項目涉及清太坪鎮、水布埡鎮,施工方湖北錦天禹建設工程有限公司介紹,工程主要建設內容為危巖清除、錨杆加固、主動防護網、被動防護網、砼嵌補、棚洞、掛網噴漿等。計劃投資約1519萬元,同時在沿線隧道設計燈光,做到美觀和節能相結合,配套建設好公共廁所、生態停車場等附屬設施,不斷完善景區功能;選擇最佳位置,打造觀景平台,突出絕壁天河景區的特色及優勢。目前,危巖體治理、微型樁建設已全部完成,棚洞施工70米。
而在此前,水渠邊12.5公里的步道和安防設施也已建成,靠懸崖的一側欄杆扶手採用仿木外觀,遒勁樸拙。參與建設的工人們介紹,施工過程中,材料運輸成了最大的難題,施工方先後採用騾馬隊運輸和人工運輸,最後施工方在硝洞巖下方建了一條連接下方公路鋼索,提高材料運輸速度。
硝洞巖因當年工地在此熬硝制炸藥而得名,當時民工在這裏生產生活的痕跡還依稀可見。巖壁如削,幾乎垂直,經過前期的治理保護不再有碎石滑落。巖洞內空間巨大,呼喊一聲餘音迴盪,當地也計劃在這裏打造新的景觀。
遊客紛紛來打卡期待博物館
隨着“絕壁天河”逐漸聲名遠播,越來越多的遊客慕名而來。
來自武漢的遊客曹先生説,看這險峻的自然景觀和偉大的人力工程所鑄就的壯觀景象,讓人胸中意氣風發,其中以鄭家園村白果樹坪段的絕壁景觀最為壯觀。清太坪鎮旅遊辦主任譚文斌介紹,自從5年前絕壁天河為外界所知後,每年都有數萬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來此“朝聖”,大家抱着對先輩崇敬的心情,重走篳路藍縷之路,感受紅色文化的薰陶。許多遊客説,“絕壁天河”是掛在大山峭壁上的一面黨旗,是不畏險阻、艱苦奮鬥的精神,是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的精神,是自力更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據當地規劃,天河旁有人工隧洞、工人生產生活遺址、碑刻標語和天然硝洞等,在這一系列的革命遺址景觀中,正在爭取建立一定規模的“絕壁天河紅色博物館”,博物館內計劃收集陳列當年珍貴的歷史資料、影像及勞動的工具等等,來將艱苦奮鬥、不畏艱難、吃苦耐勞、敢於拼搏、戰天鬥地的絕壁天河精神更加具體化,力求呈現其厚重的歷史文化和光輝的紅色文化,將更好地來傳承絕壁精神。
此外,博物館外還將建設一座紅星文化廣場。依託恩施和巴東的紅色文化歷史,挖掘巴東烈士人物故事和紅色事件,主要由入黨宣誓牆、紅色記憶文化長廊、先烈雕塑、紅色景觀小品組成。集中展示巴東地區的紅色文化精髓。在廣場北側高台下打造背景牆,濃縮巴山兒女歷時11年艱苦奮鬥、戰天鬥地的精神,壁畫雕刻當時在沒有任何機械設備的情況下,村民們憑藉雙手雙腳,用青春、汗水和鮮血,在海拔1100米的懸崖絕壁上鑿出了這條28公里長的引水渠的故事。
【來源:楚天都市報-看楚天】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