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門想必大家已經非常熟悉了,作為北京最有標誌性的建築是非常受遊客歡迎的,甚至很多外國人就是專門衝着故宮來的。故宮前的廣場在建國後就改成了天安門廣場,每年的大閲兵都是在這裏舉行,規模龐大氣勢磅礴的軍隊從天安門前走過,他們的形象象徵着強大的中國。並且在這裏每天都會舉行升旗儀式,即使這個儀式已經進行了幾十年,但是每天依舊有很多人去觀看升旗。
這麼偉大的天安門應該很多人都非常熟悉了,在天安門廣場上一眼看見的就是那根大石柱了,在天安門的門前門後各有一根,高度大概有十米左右,直徑一米,非常龐大的石柱,這樣一根石柱重量達到四萬斤,很難想象當時人們在修建的時候是如何將這麼巨大的石頭運到天安門的,而且上面有龍形雕刻,從最頂上攀爬的一個龍,它的身子將整個石柱纏繞起來了。
這麼巨大的石柱矗立在這裏到底是幹嘛的,總不能就是一個裝飾吧?之前跟着一個旅遊團去北京,在去到天安門的時候聽到有人問導遊這是幹什麼的?得到的答案是傳統,不過還聽聞了這個巨大的石柱是有名字的,人家叫華表,是中國一種傳統的建築形式,在中國最早的時候,這代表的是圖騰,不過當時人們還沒有掌握雕刻的技術,是用木板代替的。在後來的發展中,這種柱子上開始出現各種雕刻,矗立在地位比較高的地方,像望夫石一樣,好像在給某個人指明方向,獨具中國特色文化。
後來在東漢時期,華表就發展到了用石頭雕刻,之後就是用漢白玉,畢竟這麼重要的建築不能用那些廉價的材料。在天安門前後矗立的巨大石柱就是用漢白玉製成的,但是已經沒有當初的那種圖騰的象徵了,被重新賦予了新的含義,也有了新的名字“望君歸”,是希望出征的帝王早日迴歸,然後給他們一個方向,可是找到回家的路。
而在天安門裏面的那個石柱則和外頭這個寓意相反,叫“望君出”,是希望皇帝能出去到全國各地體察民情,不要在宮裏待着,看看大好河山,慰問慰問天下的百姓。之前一直以為這兩個柱子就是用來裝飾的,沒想要它有這麼多的故事,這還要基於古人的智慧。
天安門前後矗立着兩根石柱,超過四萬斤柱子,原來有這麼多故事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816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