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可閲讀丨跑馬廳的屋頂:風針、金馬、紅月亮

建築可閲讀丨跑馬廳的屋頂:風針、金馬、紅月亮

1933年2月,跑馬總會大樓落成。紅褐色面磚與石塊交砌,鐘樓上的指針明亮,成為靜安寺路(今南京西路)的地標性景象。新感覺派作家穆時英説:“跑馬廳屋頂上,風針上的金馬向着紅月亮撒開了四蹄……”

跑馬總會,又稱跑馬廳,其實就是跑馬俱樂部。有英國紳士的地方,就有跑馬場,這似乎成為一種定律。1850年,當以英國人為主體的西方僑民在上海僅有二百多人的時候,跑馬活動就被他們帶進入這片開埠才七年的土地。由於跑馬活動的競技魅力和賭博獎金的誘惑,這一西方體育娛樂項目在上海迅速興起。1862年跑馬場在靜安寺路出現的時候,已經換了三個地方了。同時,跑馬俱樂部應運而生,最初的建築是一幢精美的兩層洋樓,四周為敞開式,屋頂有鐘樓,衞生設施與浴室具備。               1932年,跑馬總會拆除舊屋,重建新樓。建築由英商馬海洋行設計,承建單位則是作為會員的餘洪記營造廠。建築的外表自然是雄偉的,但內部的精美與功能的完善則充分體現了會員娛樂性和服務性。底層是售票處和彩票領取處,夾層是保齡球館,一樓是俱樂部,有咖啡館、紙牌室、閲報室及彈子房等,咖啡館內配有巨大的磚砌壁爐。餐廳在一樓南部,外有走廊,用紅瓦砌成,馬主可在此察看其馬,前面即是斜倚之看台。二樓及三樓是包廂,有三十多間,包廂前面是走廊,直接面對跑馬場地,可看各種活動。每一間包廂都是一個私人空間,非常舒適。樓內有游泳池和土耳其浴室,女賓有專用樓梯。鐘樓位於屋頂之北端,高160尺,鍾之四面直徑計10尺,故在遠處即可望見指針,樓內各處還有十六架時鐘,為看客報告時間。

1934年2月28日,跑馬俱樂部揭幕儀式,採用西方常用的啓門禮。那天,建築師司賓斯把一個小箱子,裏面放一枚黃金色的鑰匙,授給總董白克。白克用這把鑰匙打開大門,會員紛紛湧入,開啓了這座大廈的慶祝豐宴。

俱樂部每年舉行盛大的聖誕晚會,餐廳的長桌上放着一隻華貴的銀碗,裏面裝滿鮮花。銀碗大得出奇。曾經有位男士與一位漂亮的名媛打賭,問她敢不敢跳進去。沒想到,她立刻答應,吩咐僕人把碗裏的花和水倒掉,灌滿香檳,然後,在眾目睽睽之下,踩上桌子,縱身跳入銀碗。

跑馬總會有同仁俱樂部,以華人為主體。1938年,會員石渭臣以俱樂部人物之姓名,仿《陋室銘》而戲作一篇託物言志駢體銘文,也是閲讀建築的另一道風景:

部不在形,有狀則“眉”(石常眉)。樂不在多,雖“少”亦靈(趙少蘭)。斯是樂園,惟我“永生”(陳詠笙)。南坐蘆花蕩,東近跑馬廳。談笑有“鴻聲”(章鴻笙),往來皆“賢君”(宏賢鈞)。可以“聆笙”歌(陳聆笙),聽“鳳鳴”(莊鳳鳴)。欲“謀富”(唐美甫)以“賑饑”(陸仲琦),施“宏法”(李宏法)以“惠人”(石渭臣)。董長洪賢鈁,幹事陸奚鳥。“歐”(歐爾聖)君雲:何“難之”(王耐之)有?

作者:陳祖恩(東華大學人文學院教授)

編輯:周敏嫺

責任編輯:邵嶺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86 字。

轉載請註明: 建築可閲讀丨跑馬廳的屋頂:風針、金馬、紅月亮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