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道頓堀、心齋橋,導遊説沒人敢賣假貨,感覺規模比王府井大

我對轉市場最不感興趣,不管多麼有名的市場,我都不想轉。老伴正好相反,特別喜歡轉市場,為哄老伴高興,我往往會裝出很喜歡的樣子,陪着老伴轉。

到日本後正式遊覽的第一天的最後一個項目就是轉市場,去的地方叫心齋橋商業街。按照凱撒安排的行程,轉的時間不少於90分鐘。

轉道頓堀、心齋橋,導遊説沒人敢賣假貨,感覺規模比王府井大

遊覽大阪城公園到下午3點,集合上車之後就去了心齋橋商業街。下車後導遊帶我們進了一條街,街口的上方的牌子,上寫着“道頓堀”。進街後走到一處樓外懸掛黑牛模型招牌的地方,導遊停下來説,現在就在此處解散,6點鐘大家還在此處集合,並要求大家記一下這個地方,我怕記不住用手機拍照了一下街景。導遊還説,回酒店不再安排晚飯,大家要在此處就餐。這裏有在中國已出名的“一蘭”拉麪,雖然略貴,但絕對是正宗,感興趣的可以去吃。

轉道頓堀、心齋橋,導遊説沒人敢賣假貨,感覺規模比王府井大

為什麼去心齋橋要進道頓堀?導遊沒説,從道頓堀怎樣去心齋橋導遊也沒有説?路人又不方便問,就只能看着街上的日本漢字亂找了。回國後我才從網上查清了是什麼回事,原來這片商業街中有一條人工運河,名為“道頓堀”,而我們進的這條街緊靠運河,所以街口的標牌也是“道頓堀”。這條街是條東西向的街道,街上多飲食店、影劇院,很繁華。

解散之後,我倆先去找“一蘭”,打算轉完街之後在這兒吃飯。我們向東走不遠,就看到對岸的“一蘭”,在橋上一看,“一蘭”門口有人在排隊,就決定不在這兒吃了,怕排隊沒有準點兒,耽誤了集合。

我們回返找到道頓堀與心齋橋商店街交叉路口,然後向北走,路邊都是商店,印象中藥妝店居多,還有百貨店、飲食店、時裝店、鐘錶店、箱包店、內衣店、雜貨店、鞋店、珠寶店、眼鏡店、飾品店等等。路兩側還有東西向的街,街內商店看上去與心齋橋商店街大同小異。聽説從一條街過去可以到“美國村”,那兒也很有意思,可我倆怕迷路,沒敢去。

轉道頓堀、心齋橋,導遊説沒人敢賣假貨,感覺規模比王府井大

走出去不太遠,我們就找到了心齋橋,不過它不是一座橋,而這是一條裝有透明頂棚的商業街,街口上方有“心齋橋筋”四個字,我猜測那個“筋”可能就是“街”的意思。裏邊的商店與外邊的沒有明顯區別,如果硬要説區別,就是人更多,跟擠在電影院差不多。我倆本來就沒買東西的計劃,擠來擠去又覺得不舒服,沒進去多遠,就原路返回了。我認為這個商店另一端肯定也有出口,但出去後怎麼找回到原路,就不清楚了,所以也沒敢往前走。

聽口音轉這個商店的日本人居多,按照在中國的經驗這兒的東西肯定貨真價實,可與外邊的比較我也沒有發現有什麼區別。導遊曾説日本的東西沒有假貨,也不會陰陽標價,你們可以放心買。感覺可能有些道理吧。

之後,我們找地方吃飯,街上有好多買小吃的,老伴看到別人吃得很香,也想買,可到攤前細看之後,又吃不想吃。後來看到一個小吃店邊上排着長隊,就趕緊排在後邊,因為排隊的基本都是日本人,他覺得肯定是當地正宗美食。排到店前就可以看到店員操作了,將比乒乓球略小的像丸子一樣的東西,放入佈滿半圓形的金屬板鍋,一坑一個,然後放在電爐上烤,烤熟就趁熱買給遊客。老伴買了6個,500円。老伴吃後説,不好吃,味道不正。我買了3個烤串,450円,感覺味道也委實一般。

老伴吃完“丸子”,説飽了,我吃了3個烤串還哪兒也不到哪兒,就邊走邊踅摸再吃點兒什麼。看飲食店門口的菜譜圖片,都不像好吃的,就繼續踅摸。走到離集合地點不遠的“金龍某某(日文)”,發現這兒的菜譜圖片是拉麪,樣子大致像日本豚骨面,感覺應該好吃,就決定來一份。找收銀台,沒有,原來設了自動售賣機,我從售賣機上買了一份,600円。

我們遊覽的這天哪兒都人多,吃麪還要排隊等座位。我站在店邊看了一下,這家的裝璜還是有些特色的,屋頂上有一條很大的龍。對面的一家飯館大概是不甘示弱,店面上面掛了一個巨型螃蟹。等我有了座,拉麪也就有人給送上了桌,味道不錯,就是豚骨拉麪的味道,量也與中國的一樣,麪條不是很多。後來發現日本的飯菜,不管什麼都沒有量足的。為什麼會這樣?難道日本人都胃口小?

飯後,離集合還差20多鍾,但天已黑了,我倆沒有再轉,直接去了集合地點。老伴發表遊後感,北京要是有個這麼大的商業區多好,可以踏下心來慢慢轉,把所有地方都轉遍了。

人到齊後,我們回了神户。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63 字。

轉載請註明: 轉道頓堀、心齋橋,導遊説沒人敢賣假貨,感覺規模比王府井大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