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後四大才子唯一的一張合影,任何一人成就都足以彪炳史冊
1954年9月23日,四大才子華羅庚、老舍、梁思成與梅蘭芳一同出席中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回憶休息期間,四人相談甚歡。這一畫面最後被定格於膠片上,為世人留下了一張珍貴的四大才子的合影。
能被稱之為才子,自然是在其領域內有所建樹,這四人中任何一人的成就都足以彪炳史冊。
數學王子華羅庚
華羅庚是靠着自學踏入數學天地的。華羅庚自幼家貧,無奈輟學後借來《大代數》、《解析幾何》與《微積分》,後來得王維克青睞,成為其學生。
十九歲那年,華羅庚看到蘇家駒教授的《代數的五次方程式之解法》,發現蘇家駒出現了錯誤,在王維克的鼓勵下寫了一篇批評蘇家駒教授的文章《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
該文章最終被刊登於《科學》雜誌上,後被熊慶來看到後大為驚訝,華羅庚因其邀約最終來到清華大學。
1936年,華羅庚受熊慶來舉薦,前往劍橋大學留學,在那裏當了一名旁聽生。這位數學天才在兩年內就寫成了十餘篇論文,其中華羅庚的“塔內問題”被稱為“華氏定理”,華羅庚的才華也讓英國數學界震服。
1938年,在西南聯大執教期間,華羅庚寫成《堆壘素數論》,這是他的第一部數學著作,該著作最先是於蘇聯出版,隨後又被陸續譯為德、英、日、中文、匈牙利版。
之後,華羅庚陸續發表了數學著作,他的《數論導引》、《典型域上的調和分析》及與萬哲先合作完成的《典型羣》都被視作是數學界內的偉大作品。
除此以外,華羅庚也將高深莫測的數學知識用平實的語言寫出來,推廣到工農羣眾中。他的《優選法平話》、《統籌法平話》最終為國家創造了億萬元的財富。
從失學青年到名震海內外的數學家,除了天賦使然,華羅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是數學界內一顆永不隕落的明星。
文才老舍
老舍的名字,我們都聽得太多,似乎從小學起我們就開始學習老舍的文學作品了。老舍的文字雅俗共存,生趣盎然,其文學成就也是極少人能比肩的。
老舍原只是一名普通的北京青年,只想孝敬老母,娶妻生子,安穩度日。但一場五四運動改變了他,望着祖國陷於風起雲湧之間,憂國慮民的老舍開始投入文藝事業之中。
1925年,老舍陸續發表《老張的哲學》、《趙子曰》、《二馬》,該三部作品都帶有一股濃厚的北京味兒,這也是後來老舍的作品的共同特點之一。這三部作品發表後,被文壇中人所重視,老舍也因而得名。
1929年,老舍又創作了《小坡的生日》,此為中篇童話,文風依舊幽默風趣,《離婚》與《牛天賜傳》都延續了老舍的老北京風趣,讀罷回味無窮,似一杯勁酒,後勁十足。
到後來,隨着國內社會形勢的變化,老舍的文風開始有所轉變,極具民族責任感的他創作出了一系列發人深省的悲劇作品,其中最為著名的則是《駱駝祥子》,這一作品被譽為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一顆明珠。
上世紀四十年代,老舍的《四世同堂》面世,這又是一部沁人心脾的大作,後來被拍成電視劇,深受觀眾喜愛。五十年代的《龍鬚溝》則為老舍贏得了“人民藝術家”的稱號,老舍也是第一位獲得此榮譽的文學家。
老舍一生創作的優秀作品不計其數,作為一個極具個人特色的創作者,他的每一部幾乎都有其可圈可點之處,其長篇小説代表着中國現當代長篇小説的最高成就,他是文學史上當之無愧的八斗之才。
樑上君子
説到梁思成,就要提到林徽因。林徽因作為他的伴侶,是與他一同探索建築世界的人。
梁思成是一位深沉的愛國主義者,在聽聞日本學者稱中國根本沒有唐朝古建築後,他與妻子便下定決心要為國家正名。
在《敦煌石窟圖錄》的引導下,梁思成發現了唐代大佛光寺的壁畫,後來梁思成又與林徽因找到了關於大佛光寺的記載,兩人當即興奮地前往五台山探尋大佛光寺。
後來,大佛光寺成為我國獨立發現的第一座唐代建築,梁思成與林徽因對其進行了全方面的記錄,為我國建築學留下了珍貴的資料。這段歷史,是梁思成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候。
在走南闖北考察建築時,梁思成常面臨着艱難的生存境地,錢囊羞澀,沒有固定的安身之所,妻子林徽因的結核病又復發,梁思成不得不一邊照料林徽因,一邊整理資料,撰寫具有里程碑式意義的《中國建築史》。
英國李約瑟博士曾高度讚揚梁思成,稱他為研究古代建築的宗師。
梁思成當得起此番讚譽,在中國建築研究一片空白的時候,是他與林徽因開創了先河,為中國建築研究留下了寶貴的學習材料,梁思成亦是中國古代建築歷史與理論學科的開拓者與奠基者。
梁思成的《清代營造則例》是我國第一本以現代科學的方法域視野總結中國古代建築構造做法的著作。他撰寫的英文版《圖像中國建築史》則實現了他當年的理想,讓中國建築在國際上贏得了掌聲。
金嶽霖曾稱梁思成為“樑上君子”,如今梁思成個人在建築領域內的成就光輝常被其八卦傳聞所掩蓋,何其不幸。
戲台鶴鳴
梅蘭芳,名鶴鳴,我國著名的京劇表演藝術家。有些人認為,戲子為下九流,是無學之人,但事實並不然,梅蘭芳曾於1949年獲得美國波摩那學院與南加州大學的文學博士學位,是有藝亦有學之人。
梅蘭芳是梅派創始人梅巧玲的孫子,梅蘭芳作為一個極有藝術天賦男旦,完美地繼承了祖父的衣缽,並將其發揚光大。梅蘭芳十九歲第一次在上海演出,他的《穆柯寨》為他贏來了梨園盛名。
他與楊小樓的《霸王別姬》後來被陳凱歌導演拍攝成電影,該電影如今已成名作,攬獲國內外電影大獎。
梅蘭芳除了繼承祖父的梅派傳統,亦作了創新,梅蘭芳將京劇中旦角藝術集為一體,研創出全新的唱腔與表演形式。同時,梅蘭芳還很善於吸納西方文化,他曾嘗試過現代戲劇表演。
在京劇的舞台設計當中,梅蘭芳也加入了很多新的元素,如花衫就是他所創造的新風格。在梅蘭芳的努力下,旦角藝術範圍有了前所未有的拓寬。
梅蘭芳為京劇藝術的推廣作出過很大貢獻。在名揚四海後,梅蘭芳曾被邀約至國外演出,他為了讓中國藝術得到更大的發展空間,克服了眾多外界阻礙因素,將我國京劇藝術完美呈現於外人面前。
“梅花從來有傲骨,蘭草何處不幽芳”,如《霸王別姬》中的程蝶衣一般,梅蘭芳是個不願低頭的人。
抗戰時期,已成名角的梅蘭芳曾多次被要求為日本人演出,但梅蘭芳無論如何不願同意,儘管是面對着日本人的刀槍威脅,也不肯讓一步。
老舍是梅蘭芳的好友,梅蘭芳病逝後他曾痛惜:“誰都知道這是中國戲曲界的重大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