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空轉、從業人員被迫休假,未來5年內,從事旅遊業還有希望嗎
疫情反覆的上半年,哪些行業受到影響最大?毫無疑問是旅遊業,本想着靠暑假大賺一波回血,誰能想到意外來的悄無聲息。
近日,有網友在網上放出了這麼一段話:我用積累撐過了2020年的春節,用副業撐過了2020年的寒冬,用信心撐過2021年的暑假,最後,我該用什麼撐過2021年的下半場?
這是一位旅遊從業者的朋友圈感慨,一段話,道出了百萬旅遊從業者的無奈心聲。從疫情發生至今,一年多的時間裏,旅遊業的損失,已經無法用“慘重”來形容了。
上半年的旅遊業雖然竭力在恢復,但是效果並不理想,根據調查結果顯示,2021年上半年,國內旅遊收入1.63萬億,看起來恢復的不錯,比上一年同期增長了157.9%。
但是,事情遠沒有你想象的那麼簡單。2021年上半年的1.63萬億收入,僅是2019年同期的58.6%,2019年上半年旅遊收入6萬億左右,這樣一比,這1.63萬億的收入也不算什麼了。
由於疫情的反撲正好發生在7月份,旅遊旺季之一的暑假期。每年的七八月份都是旅行社的爆單時期,但是此次由於疫情的反撲,全國旅遊業基本上涼涼。而8月份的旅遊收入,約佔全年收入的12%左右。
如果是悲觀估計,8月份之後的中秋、十一小長假都要受到影響,而這兩個假期的收入,約佔全年收入的18%左右。
眼看着暑期就要結束了,國內的旅遊業絲毫沒有復甦的跡象。對於旅遊業的從業者們而言,從忙忙碌碌突然變成無工可開,變得不僅僅是忙碌狀態,還有收入。
退改高峯期、酒店空轉,從業人員零收入的“吃土模式”已經持續兩個月了,對於下半年的旅遊,從業者還有堅持的必要嗎?
過去四五十年的旅遊業,都沒有這兩年的旅遊業表現的魔幻,暫停和開放就在一瞬間,營業和失業完全由疫情説了算,對於旅遊行業來説,從未表現的如此被動過。
疫情常態化的大背景下,旅遊從業者的失業,也成了一種常態化。
在業內人士看來,旅遊是一個極其脆弱的行業,自然災害、政治變化、國際環境、金融經濟等等形態的變化,都有可能對旅遊業造成極大的影響。
此次疫情給旅遊業帶來的影響,是不可逆的影響,因為你不知道下一個會出現反撲的地點是哪兒,一旦出現,旅遊業就會被暫停,而從業者就要面臨“隨時失業”的困境。
當然了,旅遊業的變化是風雲詭譎的,恢復和暫停可能只需要短短的幾個小時。前段時間上海恢復了一天的跨省遊,從宣佈恢復開放到再次暫停僅持續了30餘個小時。
面對這樣的情景,有人用“快充式”營業來形容這尷尬的旅遊業,營業一天,休息一個月。
面對這樣的情況,旅遊業專家也直接表明,未來的5年內,旅遊從業者都要隨時做好會失業的準備,因為誰也不知道下一次“暫停”,會在什麼時候出現,而行業的停頓,同樣也是從業者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