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西陵獨一無二的3架石牌坊的由來,去旅遊這些歷史工藝要了解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在清西陵內獨一無二的3架石牌坊的由來,和去旅遊清西陵的攻略,以及這些古代工藝的博大精深,首先,我們現在來到了寬闊的廣場,在這裏屹立着,三架五門六柱十一樓形式的石牌坊。 其中一架面南居中,兩架稍後分列東西,與北面的大紅門相對應,構成一座寬敞的四合院。這樣的佈局形式,在全國來説都是獨一無二的,堪稱國粹,是中華民族歷史上古代建築的瑰寶。三架石牌坊的大小相等。高約有11.49米,面寬有32.17米,是全國最高的三架石牌坊。三架牌坊全部材料是用青白石料搭建而成,仿木製式結構,樑柱卯榫對接,不在使用用鐵活。樓頂部位雕有樓脊、獸吻、瓦壟、溝滴、斗拱、額枋等。牌坊周身雕有不同類型的形體紋飾,樑柱頂端,雕有淺浮雕的花草和龍鳳,每個畫面的佈局都很合理,雕刻細膩,玲瓏剔透。在封建時代還沒有現代化的起重設備的時候,卻能夠把這麼重大的石料搭建的這麼嚴絲合縫,而且經歷了快有三百年的風霜雨雪和多次地震的衝擊,仍巍然屹立,實在是令人驚歎!三架高大的石牌坊以它巍峨的雄姿,成為泰陵和清西陵的重要標誌。
這樣氣勢宏偉高大的牌坊究竟從何而來呢?在陵寢工科史書上有明文記載,泰陵的石牌坊是青白石料,取自天津薊縣盤山,運至西陵後就地雕刻而成的,但是這樣大塊的石料在清代是怎樣運送到這裏的呢?那時候沒有機械設備,全靠人工畜力,要事先修橋補路,沿路打井,如果是在冬季運石,工人們就在在路上潑水凍冰,再順着冰道用騾馬將石料運到工地;如果是在夏天運石,他們就在路上鋪上麥秸杆,也能象冰道一樣減少摩擦,在平地上每天只行走幾里地,如果遇到上坡或是沙地河灘,那就每天只能挪動幾十米。石料從採石場運到工地,又經過石雕藝人的雕刻,再組裝安放需花費多少人力、物力、財力可想而知。
在我國明清兩代其他的帝王陵墓前也建有石牌坊,例如明十三陵、清東陵、瀋陽的福陵和昭陵,但都只是一架,可是泰陵卻有三架,這是為什麼呢?關於為什麼在此設置三架牌坊説法各有不一。牌坊也叫牌樓,它跟我們住的房子是明顯不一樣的,也不同於寺廟,寺廟是供神用的,它是一種門洞式的建築、具有紀念性的獨特建築物。而在古代的封建社會,牌坊可是具有崇高榮譽的象徵。所以説樹立牌坊是古代人們,一生的最高追求。有人説雍正皇帝為了標榜功德,牌坊越多就表示功德越高。不過後來有一種比較可信的説法,就是在雍正當皇子的時侯,他生活的雍和宮門前,就設有三架木質的牌坊,雍正帝死後,乾隆皇帝在父親的陵寢前面也建造了三架石牌坊,這樣就跟雍正生前居住環境是很呼應的,充分體現了封建帝王的“視死如視生”的理念。另外設置牌坊其實跟風水相關,因為牌坊北側的大紅門處於龍蟠虎穴之間。
剛才呢我們對這三架石牌坊,已經進行了初步的介紹,也介紹了這三架石牌坊的製作過程,還有一些人們對石牌坊的猜想。 現在我們就來聽一聽專家們對這個石牌坊的看法。 據專家分析,雍正修這三座石牌坊,是有着另外的特殊含義。我們先説東面的石牌坊。雍正的爺爺順治,父親康熙,都埋在遵化的清東陵,而老祖宗皇太極、努爾哈赤,都埋在奉天,就是今天的瀋陽,都在清西陵的東面。所以東面的石牌坊表示雍正不忘根本,和老祖宗一脈相承,血脈相通。 再説説面南的石牌坊。自古以來,皇上都是坐北面南,雄視天下。所以這面南的石牌坊,象徵着皇權。 再來看看這西面的石牌坊,這是根據清王朝年統治中國的特殊情況而建立的。清兵從關東而來,一路徵殺向西。1644年,山海關一場大戰,李自成兵敗如山倒,吳三桂追殺不停息。多爾袞得意迎順帝,清王朝定都北京城。但是,對西部的戰爭一直都沒有斷過。例如康熙平定葛爾丹的叛亂,雍正朝,青海和碩特部首領,羅卜藏丹津糾集20萬人進攻西寧,雍正命年羹堯、嶽鍾琪率兵討伐,歷盡艱辛,才能取得勝利。所以,面西的石牌坊不僅表達着對西部的關注,也是慶祝西部戰事勝利的豐碑。
好了,今天呢就對清西陵獨一無二的3架石牌坊的由來來聊這麼多,看過這些您是不是對這個石牌坊有了更深的認識呢?是不是清西陵的每一個物件,建築都是寓意非凡呢,引人入勝呢?所以在旅遊出發前,一定要做好旅遊知識的儲備哦,如果您有什麼好建議,或者好的旅遊攻略,請在下方留言,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回覆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