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接甘南【迭部縣】和【卓尼縣】的“洛克之路”,全程150Km;在這150Km的旅途中,精華部分約合60公里左右。一半精華在光蓋山中(上一個PLOG大家已經看到了);另一半在光蓋山下——一直到與車巴溝匯合的地方。
可以説,從“洛克之路”的【江迭公路】埡口開始,這段離開光蓋山的臨崖小路,既充滿了刺激,也充滿了千變萬化的風景與植被。但有句話是怎麼説來着.....?口説無憑!
對的,你知道的,在我離開光蓋山的當天,從海拔4000米到海拔3000米全程都浸淫在詭異的濃霧之中,根本啥也看不到。
我也只能憑經驗和衞星地圖的影像來跟你吹吹比——如果天氣好的話,從埡口到谷底應該全程覆蓋着高山草甸;一塊塊零散的,像恐龍背脊一樣的片狀巨石,直插在柔軟綠色的山脊和山麓上,它們有些聚攏在一起,有些則一字排開,綿延數百公里——這種上古景象,完全可以讓寡人打開車窗,迎着風,眯着眼,然後把舌頭給伸出去,從山上一直略略略略略略略略略......的舔到山下!
穿過迷霧,山下的山谷鬱鬱葱葱;草甸早已褪去,山谷兩側長滿了散發着香氣的灌木和松柏。
這裏的景象跟光蓋山中完全不同,沒有那種古老恆遠的氣場,而是那種country road take me home的小調牧歌。
山下所在的區域,屬於【洮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00%零開發的原生態森林谷地。
如果有哪個妹紙在之前的山道上受到了驚嚇,或者過多的刺激,相信倫哥,這條秀美至極的country road ,絕對可以把你治癒。
路過一個牧場,牧場主估計是去山谷深處放牧了,象徵性的栓了只不懂事理的小白在這兒。
我來了也不趕緊給我做飯吃,餓死了。
小白見到我靠近,有點心虛,象徵性的撲騰兩下,展現自己的職場態度。
其實它心裏比誰都清楚,這真要是幹起架來,它肯定是打不過我的。
沿着這條小路繼續往前開,如果你看到了一條自西向東流淌的小河,那麼就説明你到達了【車巴溝】。
這裏有條岔路:
往右邊的大路走,是前往【扎古錄鎮】和【卓尼縣城】的人間正道;
沿左邊的小路走,它可以帶你去真正的原始自然林區。
像咱這種格格不入的老實人,肯定!是選擇走小路撒~~
於是老老實實的就鑽過去了,一路抖得我人生中的稜角都被磨平了,連下車撒個尿渾身都在抖,我一邊撒一邊環顧四周......
覺得這風景是越來越美,但就是説不出來的安靜,靜的我背脊發涼,總覺得林中有什麼東西在窺視我。
我在這兒把無人機升上去,想看看前面的路,沒飛多高就看到前方土路上出現一個跳動着的橘色小點。
橘色小點兒轟鳴着變得越來越大,離我越來越近,它抖動着靠近我身邊,哐噹一聲,下來一個橘色的圓圓的師傅。
師傅袖子一擼,問我,你是哪個單位的呀?
我也就楞了一年吧,説我......我這.....算是個體户?
那天向我走來的,是森林管護站的巡邏隊,説是這邊是原始林區,只讓科考人員進,大概就是沒介紹信不讓進的意思。
他見我在自己身上摸來摸去,只摸出幾張心相印,於是就把我勸回到了右邊的“人間正道”上了。
到了【車巴溝】再往前不久,才略微有了那麼一丁點兒人類活動的痕跡。
如果你和我一樣,是沿着“洛克之路”【江迭公路】從迭部前往卓尼,那麼在車巴溝裏,【尼巴村】就會是你所遇到的第一個村子。
而且臨近尼巴時,你會驚喜的發現你的手機不再是磚頭,它已經通過尼巴村的手機信號基站,連接到了山谷外的世界。
尼巴村有個旅遊特色,叫做【百年藏寨】;大致是錯落有致的藏式吊腳樓佈滿了村北的山坡,而這連接坡上坡下的走廊通道,也是由吊腳形式的木質棧道構成。
據説存在已有兩百年的歷史,目前這些老藏寨內還有當地人在居住。
洮河自西向東把尼巴村分隔為兩個區域,上圖的左側便是之前所提到的【百年藏寨】;
而隨着道路的連通和扶貧政策的實施,大部分村民早已搬遷到了右側平坦的河岸新建房屋。
所以從上圖看上去,洮河倒真像是尼巴村的一條歷史分割線,分隔了一舊一新的兩個尼巴。
我在尼巴村以及整個車巴溝沒有做長時間的停留,一是後面下起了大雨,二是有了網絡信號之後,我通過衞星雲圖發現,大量的雨雲開始向光蓋山聚集——恐怕在接下來的日子裏,山谷和山上都會籠罩在冰雪和雨水之中。
自然,也會影響到拍攝,所以無奈之下我決定當天離開車巴溝。
尼巴村後的野生沙棘,偏要跟我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我跟大獅子合計了一下,以民主的方式選取了十幾個代表。最後我們一起從山谷走向田野,從草原走進了城市,隨着到達【卓尼縣縣城】,洛克之路也終於結束。
注:“洛克之路”一頭在扎尕那,另一頭沒有,也沒必要有確切定論,大概是【卓尼縣城】或【扎古錄鎮】;好風景是從【扎古錄鎮】開始的。
合作市是甘南的州府,位於一個狹長的平壩地帶,所以整個城市以及其中的公路也是狹長的。合作市不僅被草原包圍,也被草山上自然生長的沙棘所包圍。
上圖中草坡中的綠色植被,都是沙棘。我到的十月,大部分沙棘果已經脱落;我想如果是9月上旬的話,這裏應該星星點點掛滿了橘紅色的沙棘果。
身為州府,合作市必然是我大吃特吃,採購補給的好地方。
不過這邊街上的出租車搶客特別厲害,基本無視交通規則,所以自駕到這裏還得注意交通安全。
另外合作市也是個宗教信仰特別具有包容力的城市,例如上圖中的學校操場,左側是一個伊斯蘭教的【清真寺】;而在城北主幹道盡頭,就是藏傳佛教噶舉派的【米拉日巴九層佛閣】。至此也可以窺見,合作市的人口主要由藏族,回族和漢族構成。
【米拉日巴九層佛閣】全稱:安多合作米拉日巴九層佛閣。
注:安多合作-指安多藏區的合作市;米拉日巴是人名,噶舉派的創始人之一;九層嘛,就是有九層撒;佛閣,老夫粗淺的認為,可以理解為這每一層的主題都不一樣。
所以,像我這種對記人名,記地名,記數字有障礙的人來説,這個名字恰好符合我一輩子都記不住的所有條件????。即便這字兒是我碼上去,但碼完就忘你信不信?哎?你看叫啥來着?算了,就叫它【九層佛閣好了】。
甘南州的夏河縣同樣位於狹長的山谷地帶,但是它與合作市相對多元的商業經濟不同,可以説整個夏河縣縣城的商業經濟,完全建立在佛學院【拉卜楞寺】的宗教虹吸效應之上。去了你就會發現,整個縣城的大部分商業運營場所,全部是酒店民宿與客棧。
【拉卜楞寺】在安多藏區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據説也是安多藏區的最高學府。
它和我曾去過的【色達】與【亞青寺】不同,【拉卜楞寺】雖然求學者不及前兩者那麼眾多,風光也不如前兩者那麼震撼,但是從寺院和當地民生經濟的結合度,你就可以察覺到明顯的區別——【拉卜楞寺】不僅是佛學院,還曾經是安多藏區政教合一的組織機構。所以用”大學城“來形容【色達】和【亞青寺】我覺得沒問題,但對於【拉卜楞寺】可能就比較片面了。
誠如我在記錄片裏所述,因為我從小並不在宗教環境下長大,不知佛學也不懂佛法,所以我很難裝模作樣的在這裏拜上一拜。
我想我本不是信徒,不拜便是對這裏最大的尊重。而隨着我在藏區奔波的地方越來越多,去過的大小寺院也越來越多,漸漸地發現自己愈加懷念那些小而不知名的寺院。
比如2015年雅魯藏布江畔【夏珠林寺】,比如2017年317川藏北線上的【平安寺】,那裏沒有如織的遊客,也沒有太多的僧侶,反倒讓我這個遠方來客感到由衷的平靜與安逸。
從川北進入甘南,從迭部經過卓尼,臨潭,合作直至夏河,其實一路上會經過不少草原。比如【若爾蓋大草原】,【當週草原】,【美仁草原】,【桑科草原】等,但要説自己喜歡的,【美仁大草原】算一個;
但是最小眾,最乾淨,最封閉,最神秘的,就是夏河縣甘加鎮的【甘加草原】了。
説它小眾乾淨,是因為甘加草原遊客稀少,旅遊配套設施少得可憐;説它神秘嘛,是因為它地勢相對封閉,另外.....
要是你把圖
放
大
看
你會發現不管是無人機的視角,還是在衞星地圖上的影像,這裏方圓幾十平方公里(我粗略計算,可能不止),全是一圈圈的類似等高線的印記。
這就是甘加草原和其他草原不一樣的地方。
這些印記,都是古代棄耕的梯田留存下來的證據,就這規模來看,在古代這裏一定聚集過不少的人丁。
或許,這一切謎團和歷史痕跡,都來源於白石崖下的【八角古城】。
【八角古城】曾是座軍事要塞,傳説曾是內誰誰誰屯墾戍邊,鎮守“絲綢之路河南道”的地方,至於內誰誰誰究竟是誰?這【八角城】又修建於何年?似乎專家們,大神們在網上吵來吵去,直到現在也沒個確切的定論。
有説【八角城】是建於漢代,是漢代的”白石城“;有説【八角城】為西夏所建;有説它是【唃廝囉】政權獨立修建;還有人説建於南北朝時期......
哎,咱(可能還有個”們“)這種歷史課的學渣就不摻和了,總之當地豎了牌子説是漢代,咱就當漢代的軍事要塞來處理了。
天冷,風大,我在這兒蒙着老臉拍延時,24-70mm的焦段還拍不下,後來風一刮啥都白拍了。
從這張照片看上去,古城曾經的護城河清晰可辨。
現在的【八角城】在行政上的村名叫做【卡爾囊村】;從旅遊規劃上屬於【拉卜楞寺】大景區的【甘加秘境】
但目前村內沒有任何的民宿酒店,也沒有吃飯喝酒可消費的地方;而城中村民似乎也並不是當年守城將士們的後裔,因為這座城池曾經被廢棄過,彼時的兵馬也是棄城而散。
有個説法是,直到清末民初人口遷徙時,客走他鄉的路人才發現此地,並決定在此定居和繁衍。
所以對於【八角城】的歷史而言,也只剩下老人們從祖輩那裏得來的零散傳説。
“卡爾囊村”同其他村子一樣,是個人羣聚集,自然形成的村落,村內的房屋建築大都是重建,沒有留下太多的歷史痕跡。
所以從目前的村落佈局上,完全看不出古城原有的糧倉,營房,官邸和兵器庫所在位置的建築痕跡。
不過真相往往並不浮於表面,或許在城中某處,一定有條通往城外的密道,等待着考古學家的發現。
甘加白石崖,算是【甘加秘境】的一張旅遊名片,粗看上去地質構造類似光蓋山,但是視覺體驗還是有所不同。在這裏,幾百米高的石牆在草原上突然一字排開,抬頭遠眺會覺得它們像海浪一樣朝你席捲而來。
在早上的時候,不斷有云霧在崖壁堆積,並且通過那道裂縫不斷進出于山谷之中,你別説,確實有種秘境的感覺。喜歡拍照的朋友可千別錯過白石崖。
我停車所在的地方並不是當地人的牧場,所以體質敏感的朋友先別急着在鍵盤上飛速碼字。
這塊草皮是當地一個帳篷酒店專用的停車場,也是八角城和白石崖附近唯一一家,當地人開的民宿,基本算得上目前唯一可以在白石崖下住宿和吃飯的地方。我去的時候,已是他們快要在當季結束運營的時候,所以也只有我一個房客。
這地方咋説,風光頂級,光線頂級,我估計小姐姐們一定會在這裏瘋狂自拍。以下照片使用運動相機拍攝,我顏色調得比較鮮豔,因為這色調完全能反映當天我的心情。
我選了中間的一個帳篷,記得老闆收了我280,因為説是淡季,而且當天也只有我一個房客。
我在幾天後發了一個微博,敍述我在這裏的感人經歷——特別是那頓犛牛大餐!寡人是萬萬沒想到在這地方,能吃上這種美食!
我躺在帳篷裏打着嗝,哭了一夜。
對於一路奔波,難以顧暇飲食的我來説,這頓只收我90元的犛牛肉大餐,是我在甘南旅途中最豐盛的一頓飯,也是我在甘南很難忘卻的一頓飯。它突然在最不應該出現的地方出現,既像是在犒勞辛苦多日的我,也像是在為別離踐行一般。
就是在夏河的最後一天,在甘加草原上的最後一夜,冷空氣突然而至,就猶如千軍萬馬般衝破了白石崖高聳的巖壁。
記得我蜷縮在寒冷潮濕的帳篷裏瑟瑟發抖,四周除了呼嘯而過的風聲,就是老闆一家在黑夜裏,在強風中相互呼喊回應的模糊聲音;
我在半睡半夢之間,突然想起了《冰與火之歌》裏遙遠的北境,那裏有同樣寒冷古老的臨冬城,以及一面高聳入雲的北境之牆。
劍拔弩張的夜王面無表情,幽藍詭異的目光遠望着城牆上的守夜人!
一身龍吟,泥沙俱下;
一念之間,凜冬來臨。
“徒步西藏迷戀哥”是我從迭部縣,前往夏河縣的路上遇見的,也是這趟旅途中我有悉心記錄的人物之一,畢竟對於直播和主播,其實我和大家一樣的好奇。
對於拉着徒步車,一邊直播一邊徒步到拉薩的這種形式,其實在網上屢見不鮮,“迷戀哥”並不是第一個(據他講述,光今年夏天出發的徒步主播,他知道的就有300多個),但我觀察下來,他可能是嗓門兒最小,而且是最不會“表演”的一個。
“迷戀哥”在做徒步直播以前,曾去影視城做過“羣眾演員”,按他的話講,那時候就是為了增粉,才一邊去當羣眾演員,一邊搞直播的。
所以他的18W粉絲,大都是那時候累積而來,但到後來因為要完成自己從小到大的夢想,所以改為了徒步直播;但也正是因為這個改變,粉絲們開始不買賬,所以他目前的直播間人氣並不那麼令人如意。
“我就是不會去炒事情,假裝車壞了呀,假裝車陷了呀,假裝遇到困難了呀....這樣很違背...(指他的徒步初心)”當天他這樣對我説。
偶爾會有看直播的“粉絲”給他“出謀劃策”,比如讓他跳一段舞,比如讓他找個美女一起走——前者跟自尊有關,顯然他不想那麼做;後者他也清楚明白,哪個美女又願意吃這份兒苦?
還比如,讓他做完飯後一邊大叫,一邊把鍋往天上扔:“你要這樣拍段小視頻,官方肯定給推薦上熱門,絕對火!”——有個“粉絲“在直播間跟他説。
“迷戀哥”聽到後笑了,一是他不傻,因為他覺得有些所謂的“粉絲”啥也不懂,只是一個看客;二是他也捨不得,因為那是他做飯用的鍋。
光有流量沒有收入,火的是平台,窮的卻是自己。
所以當天他在直播間回了一句,讓我這個旁觀者也倍感舒爽的話:“沒問題呀老鐵,你給我刷個穿‘雲箭’我就扔!來嘛,你給我刷個小禮物!”回頭又跟我説,刷了他也不扔:“好好的一口鍋,為什麼要浪費掉撒,有毛病嘛不是?!”
他從烏魯木齊出發到現在已經8個月,同時期的大部分徒步主播,要麼已經中途放棄,要麼早就走到了拉薩。而迷戀哥之所以繞個大圈,選擇冬季前往青藏線,也有他自己的策劃,他覺得冬季挑戰西藏比別人更有看點。
“其他好多人播着播着就放棄了,不走了,我肯定能堅持下來!”
我問為什麼。
“很多搞徒步直播的,雖説是年輕人,但是吃不下這苦!另外好多人可以説是身無分文,是為了賺錢才搞的直播,現在我們這種搞徒步直播的(指內容形式),沒以前火了,官方不推薦,他們一看賺不了錢,沒人刷禮物,就不做了,簡單得很嘛不是?!”
“那為什麼你覺得你就能堅持下來?”我問。
“首先,我的夢想就是徒步;其次,這次出來我計劃要兩年的時間,準備了15個W(指15W的預算)”——“迷戀哥”掰着手指頭這樣跟我説,眉宇之間表達了自己的倔強和尊嚴。
“迷戀哥”最後告訴我,他其實是想通過直播聚人氣,以後好做做小生意,因為他以前就做得挺不錯。
“現在直播間來的粉絲嘛,又不説話,又不互動,免費的小星星(相當於公號的贊吧)也不逑點,也不分享...沒意思撒!”
我關掉了相機,笑了:“哈哈,我那裏説話的人不少,但點贊轉發的人不多,我倆差球不多撒!”
與甘南別離的當天,甘加草原上陰雲密佈,風中的氣温似乎已經降到了零度。
我蒙着面,搓着手,發動了汽車引擎,開始沿着白石崖一側的小路漸漸駛離甘加。
我在路上發現了一個熟悉的身影和我相對而行,隨即便升起無人機調轉方向遠遠地跟着他——這是我離開這裏的最後一幕,也是我見到“迷戀哥”的最後一面。
那天,我沒有前去打擾他,只是遠遠的用無人機跟在他後面觀察,直至電量即將耗盡,他的身影才在西去的地平線上逐漸隱去。那時的我才篤定,他的北境之牆真的在崑崙;而這最後的一幕,也終於打消了我心中所有的疑慮—— 《點亮的地平線》裏除了甘南,一定會有一種叫做“執念”的東西。
我和“迷戀哥”在甘南分別後,他在青海湖邂逅了一名同樣的徒步主播,倆人考慮到冬季徒步青藏線的危險,遂決定結伴而行。我最近一次跟他聯繫,他們離格爾木還有150Km。最後,我悉心記錄並製作這一切,也希望老鐵們,免費的小星星和轉發給我走一波,不然就沒意思了撒!
阿倫
於上海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