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盼歸”!92歲淮海路知名老地標將暫別,魯迅、秦怡都來過
本文轉自:光明網
老早上海人軋朋友看電影
最挺刮的是去淮海路上的國泰電影院
這家電影院於1932年開張營業
紅色面磚、典型的歐式裝飾藝術風格
非常摩登現代
近日,國泰電影院發佈公告
將於8月25日(本週四)起
暫停營業
正式啓動影院設施的更新升級
引發了諸多關注
國泰電影院的前世今生
國泰電影院,原名國泰大戲院(Cathay Theatre),建於1930年,已經和觀眾們一起走過了92個年頭。它是由旅滬的英籍廣東人、“中國電影院大王”盧根集資籌建的,由著名的建築設計事務所鴻達洋行設計,主設計師是與鄔達克同時代的另一位上海灘熱門設計師鴻達(H. Gonda),鴻達還設計了南京東路的新新百貨(就是現在的第一食品)和外灘14號的交通銀行大樓。
電影院佔地1559平方米,建築面積2153平方米,1931年竣工。鋼筋混凝土結構。外牆作豎直線條處理,統長窗與深褐色面磚相間隔。立面還用紫醬紅色的泰山石,白漿嵌縫。立面中央是階梯狀塔樓,挺拔、簡潔、明快,是“裝飾藝術派”的存世精品。
影院不僅外部精緻,內部裝飾也富麗堂皇,有濃重的古典主義色彩。整個放映廳舊時有1081個座位,沒有立柱,視線非常開闊。觀眾無論坐在哪個座位都會感到很舒適。舞台左右有兩條樹立的燈柱,場內左右梯式橫直相間的燈光,一起交相輝映,十分氣派。二至三層是供觀眾娛樂的彈子房。
國泰大戲院於1932年1月1日正式開張營業,這天放映的是美國米高梅影片公司的文藝片《靈肉之門》。當天,一則新聞登在《申報》上,廣告用語是:“富麗宏壯執上海電影院之牛耳,精緻舒適集現代科學之大成。”
△1932年國泰大戲院開業廣告
從開業到1949年,國泰大戲院初由外商聯合電影公司經營,後來由國光聯合影業公司管理。當時,國泰大戲院是放映歐美片為主的首輪影院。
抗戰時期,國泰電影院因故停業,後來在1946年1月復業。
重新裝修後放映的除了歐美影片,也放映了幾部國產片,諸如《假鳳虛凰》《吉人天相》等。當時,播放外國片時,每個座位裝上“譯意風”,將英文對白同聲譯成中文講解,頗受歡迎,不過這是要另外付錢的。
1954年,公私合營後電影院門口的英文招牌換成了中文“國泰”。
△20世紀40年代拍攝的國泰大戲院西側面廣告
△ 1993年,淮海中路茂名路口國泰電影院
1994年,國泰電影院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命名為優秀歷史建築。
2003年,國泰電影院進行了全面改建,將978座平坡式放映廳改建成3個風格迥異、豪華舒適的電影廳,其中一廳225個座位,二廳241座,三廳123座,休息廳150平方米。
2013年6月14日,國泰電影院又經過一次“修舊如舊”的改造後,重新開業。
魯迅、張愛玲、秦怡、趙丹、上官雲珠
滬上名人明星雲集
國泰電影院周圍全部是高檔住宅區,放映的都是美國派拉蒙、米高梅等八大公司和英國鷹獅公司的大片,領票員是清一色的俄僑小姐,因此去國泰看電影的多是社會上層人士,且需要精心打扮方能進場。
進場後,安靜入座,電影開始放映就不再允許入場,放映完畢後也多讓女士先離場。這些禮節是到國泰看電影的觀眾自覺遵守的規則。當然,到國泰看電影的花費也很高。國泰作為首輪特級影院吸引了很多名人前來觀影,趙丹、上官雲珠等影星都是國泰的常客。
1935年,美國影片《仲夏夜之夢》在國泰大戲院首映,觀眾如潮,場場爆滿。當年12月某一天,魯迅就曾高興地和家人僱車趕到國泰大戲院,不料當場票全部售完,只好買了下一場電影票。看看時間還多,他們回到虹口的家吃晚飯,然後再僱車趕到國泰大戲院。
張愛玲也是國泰電影院的忠實觀眾。在她小説和文章裏,多次提到“國泰”兩字。這不奇怪,她住過華懋公寓,離國泰僅一步之遙。
電影藝術家秦怡從小就是個影迷,八九歲就知道了國泰電影院,在這裏看過《一曲難忘》《翠堤春曉》等經典影片。
秦怡還是第一批被國泰電影院懸掛海報的電影明星,一起的還有趙丹、上官雲珠等明星,成為1950-1960年代上海電影文化的一道風景線。她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站在小時候就經常出入的電影院看到自己的海報迎風擺動,非常自豪,“甭提有多威風了”。
國泰電影院每月至少為社區放映一場免費公益電影,還經常舉辦敬老專場、殘疾人專場、學生專場等,還有很多優惠活動,雖然地處黃金地段,但是價格依然實惠感人。2005年被國家廣電總局授於"五星級影院"銅牌。
有人説
國泰電影院之於淮海路的意義
就如大光明電影院對於南京路的意義一樣
是上海兩條百年老街上真正的殿宇
也是它們靈魂上的心房
在上海人心中
國泰電影院也是一個
盛滿了回憶的所在
對於這次大修有人説
“盼歸。再見。”
改造升級後
國泰電影院將全面煥新